◆劉興錄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果園中學)
關于素質教育的辯證思考
◆劉興錄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果園中學)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場教育改革,是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根本方向。更新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構建科學機制和創造良好外部環境是素質教育發展的保證。
素質教育 改革 機制 保障
素質教育不僅是教育界關注的問題,也是當代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每個組織和個人都有責任。素質教育不是教育本身說教育,實際上遠遠超乎教育自身的范籌,關乎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上世紀末,在國家教委頒發的《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將素質教育定論為:“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薄八刭|教育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為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蓖ㄋ椎卣f,素質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形式或方式,是著眼于提高人的內在素質和品質,強調知識內化和身心發展的教育觀。應該是以學校教育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宗旨,進而實現提高全民整體素質,培養富有責任感和創造力的現代公民為目的的教育,其內涵是及其深遠的。
如市場經濟一樣,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最終會成為我國教育體制的最佳選擇,隨著時代的發展會更加深入和完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薄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國家教委頒發了《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黨和政府倡導大力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滿意的教育應該是全社會尤其是教育系統要不折不扣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深入地落實政府指令;使應該受教育者都受到相應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學有所教,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把受教育個體與集體、組織、政府、社會之間的矛盾化解到最小化,為教育教學的健康運行創造最佳環境。
首先,應該明確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一場深切的變革,是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是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根本方向。教育現代化首先應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價值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部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包含了素質教育的深刻內涵。提高認識,就是著力于思想觀念的轉變,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樹立與現代化生活和世界文化合拍的新的教育觀念,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動態變化調整專業結構,確立教學目標和內容;就是要更深層次地領會黨的教育方針的精神實質;就是要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八大報告、《教育法》,落實《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這是基本的法律依據和正確的輿論導向,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響應黨的號召,更新觀念,在新的教學觀指導下,進行教學、學習指導、考試等方法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其次,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都在說素質教育,但很多家長、教師,甚至于個別教育行政部門對素質教育的實質認識不清,仍然堅持“學習尖子是人才”的人才觀和“分數高才是質量”的質量觀。忽視了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如良好的生活、行為、學習等習慣。還有有些學校和教育機構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多組建幾個花樣翻新的興趣小組,延長課外活動時間,增大音、體、美課程的比重等,踏入素質教育的誤區。因此,我們要樹立素質教育新觀念,努力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個體差異并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發展,要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創造的能力、生存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這樣的教育才是和諧完整的教育,鄧小平同志所講的“三個面向”的“四有”人才,才是我國現實需要的人才。
再次,實施素質教育是“科教興國”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需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先進的技術、高素質的建設隊伍,就永遠受制于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推進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根本上取決于國民素質。而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在學校?!敖逃d則人才興,人才興則國家興?!边@里的人才應該是素質教育意義上的人才。就當前學校狀況而言,學生的受挫能力、身體素質、理想及動力、勞動及吃苦精神等都明顯滑坡。發展經濟必須提高人口素質,把人口過多的沉重負擔變為人力資源的巨大優勢。實現這一轉變,關鍵在于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涉及教育方向、思想、政策、內容和方法、人才衡量標準、就業渠道等方面的一場重大轉變,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的自我完善。要徹底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國家必須下大力氣進行綜合改革,為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在黨和政府,保障在法律章程,動力在社會團體的支持和市場機制的完善創新,基礎在學校和教育單位。
實施素質教育僅靠教育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要取得組織、社會各階層、各團體及家長的支持,社會應處處為所有的人提供學習的條件,教育應逐漸成為每個社會組織、部門的重要職能。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家庭、社會各方面都要一起來關心和支持。只有加強綜合管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于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年輕一代才能茁壯成長起來。”
沖破應試教育的羈絆,走向素質教育并非輕而易舉。制約影響它健康發展的因素很復雜,必須要有相應的教學內容、形式、方法及相配套的激勵機制、評估考核機制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教學內容應有與素質教育相匹配的與實際相符的教材編排體系。大膽探索和改革高校招生考試制度,九年義務教育與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應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銜接點和對應點,應是一以貫之的。一些規定只限義務教育階段,高中等就無法干預,出現了明顯的斷層和盲區。所謂的國民素質,更多地應該集中體現在走向社會的人生階段。
教育最終要走向產業化,必須依照市場需求培養人才。相應的教育部門要建立適合素質教育發展的考核評估方案,改革對普通中小學的督導評估制度和對中小學生的評價方法。同時要大力發展中高等專業技術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建立并不斷完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協調,相互溝通的路子,建立健全分層繼續教育機制。使人人都有一個受教育的機會,畢業后愉快地走上社會,找準自己的位置,參加祖國建設。
素質教育是一項涉及面廣泛的綜合性教育,具有繼承性、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它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只有在適宜的氣候、土壤和水分等條件下,素質教育這粒種子才可生根、發芽、開花,結出令人欣喜的碩果,展現出新時代教育的輝煌。
[1]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Z].1997.10.
[2]江澤民.中共中央十五大報告[Z].1997.9.
[3]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Z].
[4]胡錦濤.中共中央十八大報告[Z].2012.11.
[5]江澤民.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Z].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