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背清
(晉江市第五實驗小學)
芻議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導入的策略
◆洪背清
(晉江市第五實驗小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有效教學開始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大家不僅注重教學的形式,而且也更加注意教學的內容。而導入環節雖然在課堂之中知識占據了短短的幾分鐘,但是卻是新知識與舊知識有效銜接的重要環節,運用好導入的手段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小學數學課堂 有效導入 策略
華羅庚先生說過:“只要你們踏進了數學大門,你們隨時隨地都會發現數學上有許許多多趣味的東西。而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如何引領學生走進這扇數學之門,讓他們體驗數學的快樂,就成為我們最主要的任務了。”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正確把握導入這一教學環節,最大程度喚醒學生的探究意識。而相比較中學、大學來說,小學數學更加的抽象,其邏輯性以及應用性更加的廣泛,這符合小學生思維直觀的特點。如何使小學課堂的導入變得更加的有效,往往需要綜合各種方面的因素來對教學的導入環節進行設計。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內容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情緒狀態等。盡量使每個同學都可以產生相應的思考,都可以進入相應的情景,達到既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又陶冶情操等。那么如何使課堂導入有效、有趣,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導課策略的幾點思考。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直接性導入是最為常用的導入手段,該手段簡潔,針對性強。鑒于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固定化、直觀性的特點,所以,直接性導入也應該可以啟發學生思維,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我在進行小數的性質教學的時候,出了這樣一個問題:“2、20、200,誰可以使得這三個數在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以后相等呢?”同學們七嘴八舌說起來,有的說“加上分米、厘米、毫米”,有的說加上“元、角、分”……接著,我讓同學們用一個單位表示出來,有的同學說“3米=3.0米=3.00米”,我讓同學們仔細觀察,有的同學發現了小數點后面有零,但是小數的大小卻沒變。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大家對小數的含義有了理解,也掌握相互之間的聯系,從而引出了我們的課程。
上課伊始,教師在黑板上書寫課題,指明課堂目標,或者向學生提出問題,引發思考。這樣的導入方式也是常見的。從學生的年齡特別來分析,大部分學生好勝心強,時常為了回答問題得到表揚而集中注意力進入新知的探索,這樣的方式在啟發學生的思維的同時,使數學課堂充滿挑戰性。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學的數學往往是抽象的,小學生由于特殊的階段,思維發育不完全,具有直觀、具體的特點,所以在進行教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更加需要對周圍環境中的有利因素進行利用,將其與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從而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這種方法叫做教學情境導入法。比如,我們在進行方向以及位置教學的時候,我將教室的位置做了相應的標號,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來對班上的同學進行定位,大家廣泛的參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在進行兩位數乘以兩位數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方法進行復習,然后再進行講解。教師可以選擇分組的模式,設置關卡,營造競賽的學習氛圍,看看哪個小組闖關最多。該游戲方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設置關卡的時候,教師可以隨機的插入幾個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題目,讓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將其與前面的知識進行有機結合,更有利于學生利用遷移的思維解決問題,可以產生舉一反三的效果。利用遷移的思維方式,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對此,教師需要建立完整的學習網絡,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將舊知識體系遷移到新的知識體系之中。
(二)巧設問題,啟迪思考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而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不僅僅是學生能力的體現,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體現。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全身心的投入課堂。比如我在進行圖形面積計算的教學的時候,讓同學比較4×6的方格以及5×5的方格面積的大小,有的同學說用切割補足的方法,有的同學說直接測量,我肯定了這些方法,但是我又提出問題,學校的面積也可以這樣測量嗎?從而引起了學生的思考,進入了課堂的主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進也能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例如,執教四年級上冊《確定位置》一課時,教師創設了到學生家里做客和家長到班級開家長會的情境,意在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過程中,感受確定位置的重要性,了解了確定位置所需要的兩個條件。學生在多角度、個性化的表達位置時自然會產生“組”和“排”約定的需要,這為數對的產生奠定了認知基礎。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有意創設的來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動性的學習情境中,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有效地運用聯系實際的方法,自然導入的時候,教師需要保證課堂的趣味性以及針對性,做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在進行小數之間的加法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在超市購物的情景,回想貨架上的商品價格標簽都有一些小數點,在學生購買東西的時候可以自己在心中計算總共花了多少錢。此外,選材的時候不僅需要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還要保證其與教學的內容具有相關性,不可顧此失彼,知識貼近實際生活,但是教學活動確實泛泛而談,沒有實際的效果。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生的學習形式主要是動手操作以及自主學習探究。小學數學的學習充滿著觀察、操作、相互交流、驗證等過程,只有進行動手操作,才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但是在運用如下方法的時候我們依然需要注意下面的幾個部分:
1.增強活動的操作性
在探究平行以及垂直關系以及相關特征的時候,有的教師讓學生將2根火柴棒當成直線,通過垂直下拋讓學生觀察其中的特點。但是結果證明,這樣的形式并沒有實現導入的效果,反而學生們人多雜亂,大家七手八腳,反而影響了正常的課堂秩序,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增強活動的適用性以及簡潔性
教師在活動的設計以及操作過程中,不應該持續的時間過長,并且不應該包括一些無關的內容,這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
心理學家表明,一節40分左右的課時中,在第一個10分鐘內,學生的思維逐漸集中,第10到20分鐘內,思維處于最佳狀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將引領一節課迅速走向成功。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課堂教學導入形式多樣,教師應在新的指導下,因地制宜,精心設計科學的導入方法,做到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言簡意賅、有的放矢,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李翠英.先聲奪人,趣味入境——淺談小學數學導入教學[J].新課程,2015,(10):117.
[2]管玨琪,蘇小兵,郭毅.電子書包環境下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模式的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5,(3):103-109.
[3]袁金玉.小學數學采用導入式教學的研究[J].現代交際,2014,(10):132.
[4]馮麗娜.巧妙導入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2,(3):53.
[5]趙紅花.對小學數學采用導入式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