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娟
(河北省樂亭縣新戴河初中)
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應用
◆賈麗娟
(河北省樂亭縣新戴河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正面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挑戰,通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在實現課程改革新目標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提高品德修養。
初中思想品德 情境教學法 應用
長期以來,思想品德課沿用著“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為過程的五環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為基本任務;而“二期課改”要求樹立起課程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并獲得學習經驗的觀念,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突破口,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課程改革得需要了。
所謂“導行教育”,就是運用一些方法、途徑,使學生在發展一種新的行為的同時,經歷了一次心理體驗,產生了一些心理感悟,形成了一種新的認識,改變了一種不良心態,使學生能更好地激發自身的潛能和優勢,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下面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實施情境教學談談教學心得體會。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明理是基礎,導行是關鍵。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明確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認識,增強道德信念的過程中,必須指導他們的道德行為,使學生明確具體的行為要求,在現實生活中,知道怎樣按道德規范去行動,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運用情境導行,可以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中學生童心未泯,對直觀、生動、形象的東西感興趣,對感興趣的東西非常關注。在導行教學中,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開展活動情境表演,讓他們進入角色,在道德行為里加入學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學生把行為與道德規范相對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實踐道德規范。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如通過小品《買書》的表演,雖是一件很小的事,卻使學生知道文明交往就是要懂得尊重人,學會禮貌待人,還要掌握交往的藝術;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從而提高交往能力。這樣通過創設活動情境,運用情境導行,讓學生在看中、做中、玩中、演中知情明理。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加強其良好品德的養成。
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地利用圖像、聲音、色彩等形式來傳遞教學信息,使教學內容能較好地接近客觀實際。而初中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多媒體教學情境,使學生不但能置身于思想品德課教學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在承擔責任中成長”這一知識時,我們采用了“98抗洪”的錄像,較好地讓學生認識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先進人物的主要特色。
情境教學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新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從版面設計、內容體系和語言風格等方面看,它一改往昔那種嚴肅的說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潑有趣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語言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內容。所以在備課時,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設法找到相應的情境材料,比如注意收集現實生活材料,到圖書館找刊雜志、網上、廣播和電視中找相關的情境材料,然后對情境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形成典型的合乎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開啟了他們的智慧,開拓了他們的思維。
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提倡“在做中學”。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學生從教學過程等待接納的“被動角色”轉變為“主動角色”,這就需要為學生創造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讓他們走出教室、走出學校,通過調查、訪談、上網搜索、實地考察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在生活中親身體驗感悟。如在學習《保護環境是我國基本國策》時,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身體驗,既驅使學生加深對課堂內容的感受和理解,使他們情感得到體驗和深化,實現有效的學習和體驗,又鍛煉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升他們才能,收獲“學以致用”的成效。
教師應在問題上下功夫,培養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勇氣和毅力,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活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并適時創設問題情境,做到精心設計,巧于提問,盡量讓學生多思,使之入境。如在《自立自強》教學中,首先設疑激趣:你是否有過依賴的時候,當時是怎么想的,有沒有想自立自強?從實際入手,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通過對事例的閱讀和自身實際的反思,以小組討論、研究的方式來解決,學生可以有不同見解,只要有道理,表達自己真實的觀點,能解決自身問題就可以。
優設評價情境,可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活求知熱情,提高學習效果。對學生的評價不是對學生的最終判決,而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促進和提高。所以,注重營造良好的評價情境非常重要。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發展,實現個體價值。還有,應將單獨的教師評價情境轉化為學生本人、同學、家長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情境,這種多主體、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情境更容易深入學生的內心,促進他們自主去探究,全面地認識自己。
[1]韓艷紅.淺議情境教學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