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花
(河北樂亭新寨高級中學)
談高中語文的創新教學
◆李曉花
(河北樂亭新寨高級中學)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但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對這些問題進行初步探討,希望能對高中語文課堂的創新有所裨益。
高中語文 創新教學 師生互動
創新教育是以繼承為基礎,全面發展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人格、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為價值的新型教育活動。高中語文教學必須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去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的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自主和創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自主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自主的發展和提高。只有自主和創新做到完整統一,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自立、自強、自信、自創的精神。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教師則加以正確的引導,及時糾正,調整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路回到積極、正確的軌道上來,同時,也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創新性,對學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給予更多的鼓勵、贊揚,并善于發掘,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中國的教育思想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我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似乎都太過重視那一張試卷上的累計分數,最終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一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能掌握的、真正領悟到的實屬不多,學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思維被強加上枷鎖,長期的束縛最終也只能導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泯滅。在當前的教育新時期,我們要轉變“應試升學”為“終極目標”的死板思想,把目光從分數轉移到培養人、塑造人上。而非把教學看成是灌輸知識、理解知識并識記知識的過程,確立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目標體系。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言文字的靈活性、模糊性和多義性。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思考和體驗的多元性,容許學生中存在“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
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發現,有效地將課上教學與課外熏陶進行有機的結合,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結合課外學習環節,在語文教學中也是尤為重要的環節。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實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學生只能循規蹈矩地進行思考。呂叔湘先生說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什么作用呢?葉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是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因而,若想實現教育改革,實現教學教法的創新,那么教師就要打開思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打破封閉式課堂的僵局,在更加開闊的視野下給學生設定有一定創新價值的教學情境。
很多高中語文教師為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不斷地提問題,或者讓學生討論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結果造成了課堂效率的低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不是以簡單的活動次數為尺度,也不是以課堂氣氛的活躍程度為標準的。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引導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去,高效高質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郁達夫的散文《古都的秋》時,我問學生這篇文章的主旨是悲秋還是頌秋,學生興趣大增,通讀全文,了解作者后,形成了兩派意見,支持悲秋的學生提出了以下論據:(1)全文的景物是衰落悲催的,情感自然是悲傷的;(2)文章整體的風格是悲涼憂傷的。持頌秋觀點的同學認為,作者不遠千里,輾轉回到故鄉,其目的也在品嘗故鄉的秋,再從結尾看,作者甚至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挽留北國之秋,其對秋的眷戀、熱愛、頌揚可見一斑。學生見仁見智,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僅此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尋找文章主旨的方法。我適時引導,對作品的分析一定要和作者的家庭背景和他所處的社會環境聯系起來,這種觀點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思維視角,聯系到郁達夫幼年喪父,從小就體驗到了世態的炎涼和生活的艱辛。所以,形成了憂郁的性格,再加上當時社會腐朽黑暗,作為一個正直善良、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自然是苦悶而消沉,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因而郁達夫的悲是發自內心的悲,即便是笑,那也是一種苦悶、惱人、悲到極點的無奈的笑。經過這樣的引導、思考,學生終于達成共識,文章是悲秋的頌歌。
隨著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學習潛能的挖掘和開發,已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語文學習離不開積累,而語文學科的積累又大致可分為積累字詞、積累素材、積累常識、積累方法、積累思想等方面。其中字詞的積累是基礎中的基礎,卻又是容易被師生忽略的地方。想想我們的各種優質課、公開課,師生互動,高潮迭起,熱鬧非凡,但一節課學完了,卻少見有關字詞的教學或練習;日常學習尤其是復習階段,一些學生完成所謂的任務后無所事事,可稍加檢查就會發現,學生可能連文中的字詞都掌握不準確,也許在很多師生看來,字詞的學習、積累太“小兒科”。字詞教學固然不是高中階段的重點,但字詞積累卻是不可忽視或輕視的。沒有字詞積累的扎實根基,就無法建起語文能力的摩天大廈。
總之,在教學中要采取切實可行的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措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激活,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都以創新精神為指導,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探索創新,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21世紀新人,使我們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使我們的民族成為優秀的民族,國家更加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吧!
[1]楊巖.讓高中語文課堂在簡約中實現高效[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15,(03).
[2]林紅梅.高中語文創新性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