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澤玲 侯慶偉
(山東省臨沂市方城中學)
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學
◆邵澤玲 侯慶偉
(山東省臨沂市方城中學)
教育責無旁貸的擔負起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任,物理課肩負著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人才的使命,現就初中物理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如下幾方面談點粗淺的認識,并希望通過初中物理教學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初中物理教學 創新 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課本的資源,抓住機遇。創新教學藝術,培養強化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呼喚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在現實教育中,教師學生應共同探討,教師要不斷地給學生以思維的空間和動機,處處設疑、激疑。例如,在教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節課中,最初是完全開放,自主探究,即創設情境后,由學生觀察、討論、猜想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然后自行設計方案、小組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終得出成像特點。這樣設置,便于引導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激發他們的思索動機。
設疑是調動學生的主體、發揮主題的關鍵。現代教育學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個問題呈現出來,學習的發生起源于情境變化的刺激,所以教師在施教中應盡量創設問題情境,將這些問題籌劃為各種形式,給學生造疑,促使學生存疑、質疑,是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講到運動圖像時,曾經讓學生完成這樣一個題目:一人從甲地沿直線勻速出發,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勻速返回甲地,試畫出該人的s_t時間圖像。有的同學畫出了圖像,老師請他畫到黑板上并由他陳述這樣畫的理由,再請大家進行討論。有的同學表示贊同,有的同學認為不妥,同學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由原來老師講——學生聽的單項信息傳遞,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縱橫交叉的多項信息交流。通過這種說疑釋疑的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才的競爭,這些都對新世紀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成為對教師的要求。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中學階段的學生開始有了獨立的思考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適時的引導、啟發。好的提問法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思考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好的提問技巧對學生的思維引導有著很強的作用。例如,在講授“光的反射”一課時,可以提問學生,我們為什么能看到電燈?學生回答:因為電燈是光源,發出光,所以我們能看到。這個問題的反思,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興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中學時期的學生好奇心較強,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地學生興趣。
過去的基礎教育課程下,教師依賴于教科書及參考書,較多地喪失了自己獨立性和創造性。不僅影響了教師教學水平的發展,也掩蓋了教師的不同專業水平。教師要走進新課程,真正體驗新課程的魅力,必須加強相關理論的學習,促使自己的角色、行為的轉變。教師要從過去僅作為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不再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該成為學生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促使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在例題教學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具體的物理過程、物理問題的理解,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有關的知識、規律,獨立的創造性地進行分析、判斷、思考和探索解題方法。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分析討論和歸納總結,對物理題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進行提煉、升華、學習和汲取例題中的物理精神,它能最大限度的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課外科技活動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激勵創新的有效陣地。它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情緒和環境。學生在這種活動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圍和教師傾向的束縛,獨立地、自主地發展。因此,課外活動要講究內容的豐富、新穎,形式的多樣,方法的靈活。如,舉辦“雞蛋碰地球”的比賽,用什么辦法使雞蛋從六樓扔下不破碎,從而發動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制作、小創造。還可布置適當的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動腦、動手,多思、多做,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使學生在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活動中觀察課內教學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領悟課內教學所來不及深透的奧秘,去觸摸課內教學所無法取的東西。通過小制作和小實驗等物理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動手、動腦和自我發展的機會,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創新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新技能。
總之,物理教學不但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啟迪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學習與創造、模仿與創新、理性與幻想有機地結合起來,就一定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