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芳
(河北唐山市樂亭縣汀流河鎮大楊莊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探究性學習研究
◆張亞芳
(河北唐山市樂亭縣汀流河鎮大楊莊小學)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常讓“質疑”深入課堂,重視開發學生智慧潛能,處處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使學生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創新的新天地。
小學語文 探究性學習 學生
探究性學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青睞,對具體的課堂教學而言,就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積極思維,主動地去了解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究不同事物的關系,體驗探究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在學習中發揚自己內在的潛力,培養、發展各種能力,不斷創新,充分地尊重和發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讓整個教學過程充分發揚民主思想,讓學生做個性學習的主人,教師只不過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充足的時間去觀察,通過“看”發現,在此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學圓明園的風光時,采用 CAI出示圓明園的風光圈片,由學生盡情地觀察、欣賞,再據自己觀察和發現,給圖片題一個與圖同美的名字——題名。然后,將圖片的原名對照自己題的名,比較誰好,為什么?如學生據“萬花陣”的建筑特點,它像一朵綻開的荷花而題名為“石花玉亭”,這樣學生在充分“看”的基礎上進行探求并創造性地學到了知識。
培養學生一個“敢”字,鼓勵他們毫無顧及地盡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如學《圓明園的毀滅》時,老師采用 CAI創設情景,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的片斷,讓學生看后談體會,學生便聯想到火藥,學生提出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藥的,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槍來對付英、法聯軍呢?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超越了書本。
學生思維的合理性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樣通過他們的說,了解學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達到思維的合理性的。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如可以分“指名說、上臺說、小組說、問答式的交流說”等方式;以學生“補充說、總結說、修改說、更正說、綜合說”等內容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快速組織語言能力。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學生上課只用耳聽,不用小手來操作的不足。如在學《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個“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出書上所說的風中的事物,課中還設計讓學生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想辦法“畫”出“風”來,看誰的辦法想得多,并說出為什么這樣就把風畫出來了,這樣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培養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也就明白了風是不能直接把它畫出來的,只有通過其它事物在風的作用下來表示這一要點,比老師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在此就要為學生設計、提供做的時間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如在期末復習成語時,改變以往老師將一冊的成語找出來,讓學生抄、讀、記等,而是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積累,還要求學生比一比,誰能將一冊中所有成語全找出來,這樣學生在自己找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
面對這個知識爆炸的經濟時代,今天的知識明天就不夠用的現實,我們不能只注重教給學生“如何捕魚”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告訴學生“捕魚”的場所,告訴學生學習的多種渠道和網上的龐大資源應該在何處去找、在何處去學、在何處去發現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怎樣去收集一些資料,從哪兒去獲取資料,即告訴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如通過報紙剪貼、通過書刊摘抄、電視錄音、收音機錄音、光碟、磁盤、網上下載、實地調查、自己生活體驗、專題采訪等。對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樣來整理、處理這些資料,使之成為自己有用的資料呢?如從“電視”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將怎樣處理這個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帶雨傘。又如,你從“報紙上”看到一個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竟跳樓自殺輕生,你會怎樣想,你的心理會產生怎樣的啟示。如果自己也是一個承受力差,經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對這種情況會怎樣處理,是不是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考試呢?等等。
在這里營造寬松的環境,要求學生堅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敢于懷疑前人,不唯書,不唯上。如學《詹天佑》一課時學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時,還針對他的“人字形鐵路的設計”“中部鑿井法”“相對鑿井法”,談出學生自己的設計、想法,進行合理的想象,科學地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是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形式,教好語文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同時,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相對寬松的環境,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保證積極組織學有余力的學生參加選修課的學習,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參觀、講座、興趣小組等,使課內外、校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全面發展教育與個性發展教育相結合,從多方面、多渠道開發學生的探究潛能。
[1]趙菊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學周刊,2013,(01).
[2]盧江福.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J].考試周刊,2014,(47).
[3]楊雅紅.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