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秋
(河北省圍場縣圍場鎮中學)
淺談初中數學新課改下的分層教學
◆蔡艷秋
(河北省圍場縣圍場鎮中學)
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學原則,而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針對學生數學學習差異,分層教學的實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在分層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及設計優化習題是關鍵。
數學教學 分層教學 新課改
初中學生在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中采用基于中等生的“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分層教學”是一種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教學方法,它能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有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普遍提高。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數學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從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法都堅持與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實施數學分層教學,發揮學生個人的創造能力,激發創新思維,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學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分層必須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分層是按成績差異進行分層,而不是按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學困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情道理: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化。同時,在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向學生征求分層方案,認同分層的目的和意義;指導每位學生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通過學生自我評估,完全由學生自己自愿選擇適應自己的層次;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自愿選擇的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作個別調整之后,公布分層結果。這樣使部分學生既分到了合適的層次上,又保留了“臉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傷害,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需要和潛能。分層教學注重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為不同層次學生創造各種嘗試、探索、發現、發展的條件和機會,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
1.分層教學體現了以生為本。分層教學是尊重學生起點的教學,讓每一位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起點,根據自己的起點設計學習內容,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都有提高。
2.分層教學能增強學生自信心。分層教學是以給學生成功的回報來正向激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數學成績。
3.分層教學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分層教學對教師提高教學科研能力和課堂教學技巧大有裨益,對師德修養、敬業樂業精神也是一大促進。
4.分層教學能融洽師生關系。由于分層教學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了解學生,這樣就增進了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
1.學生分層的體現。通過對學生一個階段的考查,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平時課堂表現對學生進行分類分層。分層的主要依據是基礎和成績,把學業水平相當的學生分在同一層次里。同時,分層時注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科的互補性,力求在同一層次里的學生能夠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提高成績,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有利的學習小環境。
2.教學過程體現分層。教學過程的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主要體現在分層次的授課內容,上課時,針對基礎好的學生講解同一節內容時對其有目的的增加難度,增加題量;而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就采取降低難度,減少題量,作到在課堂上照顧到所有的學生,使得他們在每一節課上都有收獲,都能學到東西,漸漸地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樹立信心,實現逐步的轉化。
3.作業體現分層。針對成績較好的學生設計的作業是比較難,量比較多,具有創新性;而對學習困難生,則是設計一些比較基礎,容易掌握知識點的相關習題。在習題的設計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控制。這樣做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對學生實現逐層轉化,體現分層作業的優越性。
4.測評體現分層。測評作為檢驗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測評中所使用的試卷及其他的方式都是實事先經過精心設計,難易有度,控制到位,做到基本符合各層次,能反映出他們各階段的學習情況。讓學生通過分層測評感覺到學有所獲,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樹立對學習的信心,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
分層教學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了,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程度差的學生,因為學習目標定得較低,學習過程中又能得到老師更多的幫助,從而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程度好的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了,對學習的要求也提高了,課堂上也“吃得飽”了。同時由于分層的不固定,學生分層可上可下,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強烈的競爭意識,出現了“你追我趕,奮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總之,實施分層教學雖然有一些困難和不足,但不能否認分層教學充分利用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內在的需求,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如何使這種教學方法更好發揮它的作用,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