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敬云
(河北樂亭縣綜合職校)
適應職業教育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探討
◆侯敬云
(河北樂亭縣綜合職校)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職業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符合當代職校學生現實的實際情況,就“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實踐等進行探討,以便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
工學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 教學改革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作為職業學校內涵建設形成的重要理論成果已經深入人心,對此分析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借鑒行動導向教學法,從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進行積極探討,試圖找到一條適合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新路,以提高職業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
縱觀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路徑研究,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是研究者所一致認同的,即把弘揚與培育人的主體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目標,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體系。具體實現路徑則集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回歸問題。有的研究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要完成由“社會本位”向“主體本位”的轉換,主體路向和科學路向是其現代化的兩個路向;有的研究者做了更為詳細的研究和闡釋,提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教育觀念、教育任務、教育方式三大方面著手,實現切實的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回歸問題的實質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意識形態的載體要隨經濟社會發展而與時俱進,既要被社會成員所認可,也要尊重與滿足社會成員的主體性、精神性、價值性需求和物質利益的情感訴求。
我們要從人才培養目標、規格等方面符合職業學校的整體發展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我們的最大潛力,也才能符合學生的發展實際,激發學生的發展潛力。應用技術性的轉型要求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要在教育教學理念方面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蛻變”,要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職業人才培養的規范要求思考,要從培養培養“應用型人才”向培養“應用型、技能型職業人”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要進行一次徹底的“變身”,要知道純粹的理論培養不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必須從實踐中訓練出來。因此,要大力進行實踐教學各個方面的思考與探索,重視實踐教學,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合格的具有實踐能力的職業人。
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在實踐教學方面有所創新,走出一條與專業相適應的實踐教學之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走出一條符合專業發展要求的獨特的實踐教學之路是值得思考的。實踐教學模式,必須和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相適應。地方性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培養的就是具有實踐應用能力的初級中學或者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企業、事業或行政單位從事具體管理或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人員,因此就要在學生實踐能力方面體現出比較強的應用性,無論是在具體課程的實踐方面,還是在專業實踐方面,都要注重“應用性”能力的培養與打造。實踐教學要體現真實性原則,也就是和社會生活和職業實際緊密結合,這樣才能夠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實踐能力。
我們需要的理性是一個有著完整的人性內涵的概念,不是被一分為二的,更不是摒除了價值理性的單純的經濟理性。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抬頭,腐敗現象的滋生等推崇的不是一個有著完整人性內涵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必須對“理性回歸”偏差予以糾偏,一方面,要深刻把握作為社會構成基本要素的人這一具體化的個體,維護、實現、發展他們的多樣性需求,理性把握與引導新型社會關系;另一方面,要嵌入式地探索當前社會綜合發展狀況,把社會發展、人際協同和個體生長有機統一起來,真正實現認知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內在統一,個體主體性與整體主體性的內在統一。
大數據具有數據量大、速度快、開放性、個性化和互動性等特點。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開辟學生主動學習的網絡課堂平臺,這樣就可以使受教育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時間和地點。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大數據開展探索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只聽老師講,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知識起引導推動作用。在接受教育的同時,網絡課堂也在對受教育者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進行著數據挖掘和分析,將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反饋給教育者,通過大數據反饋的信息教育者及時改變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教育者通過大數據對受教育者的個人學習情況的掌握,并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職業學校學生的課余時間相對比較多,較充裕的課外時間如何利用,對于他們來說比較重要。我們要注重對學生業余時間的發掘,采取各種形式的活動,豐富學生業余時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應用能力。例如幫助建立各種學生社團,一方面,讓學生在社團中鍛煉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等人際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對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實踐鍛煉,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各種具體的實踐技能,如書寫、表達、辦公基本技巧、社會事務處理方法技巧等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必須對“理性回歸”偏差予以糾偏,一方面,要深刻把握作為社會構成基本要素的人這一具體化的個體,維護、實現、發展他們的多樣性需求,理性把握與引導新型社會關系;另一方面,要嵌入式地探索當前社會綜合發展狀況,把社會發展、人際協同和個體生長有機統一起來,真正實現認知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內在統一,個體主體性與整體主體性的內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