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鵬海
(甘肅省通渭縣什川鄉新莊小學)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孛鵬海
(甘肅省通渭縣什川鄉新莊小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應用數學的能力的研究已成為小學數學教研的必然趨勢。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難將教材中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就需要教師注重課堂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豐富、主動,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數學教學 應用能力 認識 重視 思考 實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學生不僅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可以把所學的知識更靈活地應用于實際當中,解決實際問題。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的是讓學生學會這種知識,而學生往往也只知道去做數學,而不懂得去用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生活實際引入新知識有助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覺得所學的內容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出了示范。例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可以先創設情境:某某班要舉行元旦聯歡晚會,要把教室的黑板打扮一下,在它四周鑲上花邊,可是不知道要買多少花邊,買多了浪費,買少了又不夠,該怎么辦呢?通過這樣一個情境,學生就可以知道,只要先求出黑板的周長就可以知道要買多長的花邊了。接著,師生一起探討長方形的計算方法以及公式,最后算出黑板的周長。教師在總結時可以說,有了這個計算公式,我們可以解決生活中許多長方形物體表面的周長,如書本、課桌面、門框以及教室等,這樣學生會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就存在與我們自己身邊,從而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如,在一年級教學統計的初步認識時,我就這樣設計:首先通過圖片出示一個動物園的畫面,畫面里有猴子、孔雀、大熊貓、長頸鹿、獅子等動物若干只,要求學生數出各種動物的只數,由于動物種類多,只數也多,學生們數出的結果也不一致。這時讓學生討論數的方法,最后達成一致意見,分小組數,每小組只數一種動物,最后得出了結果。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現實情境的體驗中經歷了統計的過程,還使學生感到統計就在身邊,統計是很有用的。
收集應用事例,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的理解,如一個租車問題:“某班70名同學要去某景區旅游,他們找到了兩種進行對比,其中大車坐32人,費用為640元;小車坐19人,費用為399,問選擇哪一家旅行社會比較合算?”學生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選出了哪個種方案比較便宜,那么今后再遇到這種問題時,就可以當一當家庭數學小專家了,為父母節約開支,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對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了。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問題,結合數學內容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這對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觀念尤為重要,同時也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如在四年級學生學習了面積之后,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面積的認識只停留在教師所教的范圍內,離開這個范圍就一問三不知。他們不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積是多少干平方米,但問他們這一數據可以算嗎?第二天他們都算了出來,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老師可以先跟學生討論”居住面積的大小是根據什么條件確定的”,接著讓學生回家動手測量自己居室的面積。這時,學生就要考慮到房間的形狀,還要測量邊,怎樣測量,用什么單位測量,怎樣計算,等等。通過這樣一個實踐,讓學生擁有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并能成功地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條件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層次思考數學問題。比如,在教學估算知識的運用時,我就出示這樣一道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題目:小明的媽媽每月收入是2842元,爸爸的每月收入是3475元,估算一下,爸爸和媽媽的每月共收入大約是多少元?”學生得出了不同的計算方法。有的學生認為,2800+3400=6200,42+75大于100,因此他們每月的總收入要比6300元多一些;也有的學生這樣計算,因為2842小于2900,3475小于3500,所以爸爸和媽媽的月收入要比6400元少;還有的學生這樣想,爸爸和媽媽的月收入比(2800+3400)元大,比(2900+3500)元少,因此,他們的月收入在6300元和6400元之間。學生想的方法完全是正確的,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多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對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
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作用。聽到的終會忘掉、看到的才能記住,親身體驗過的才會理解和運用。因此,要加強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垂線段最短”性質學完了,利用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跳遠,并測出自己的跳遠成績;等分圓周學完了,讓學生制作五角星圖案;統計初步知識學完了,讓學生自己估算學習成績波動情況等等。這樣做,學生既理解了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經常讓學生去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就會逐漸形成。
總之,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使用教材,培養小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周圍的事物;用他們喜歡和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題材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探究,留有更多的空間去交流;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數學的能力,達到用中學,學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