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顧問、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調研員 陳戰杰
?
閑置土地一直沒有處理過的能直接收回嗎?
◎ 本刊顧問、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調研員 陳戰杰
有問有答
問:
我縣一些土地閑置,有的閑置超過5年了,但我們一直體諒他們的難處,沒有及時發出過督促動工之類的通知。現在,我們想依法收回,在法律上是否有障礙?是否必須有告知程序?
答:
《閑置土地處置辦法》于2012年又進行了修改,并以國土資源部第53號令發布。
由于本案涉及的土地使用權是核心資產,決定收回必須十分慎重,其思路是先調查核實,再決定處置方式。
先按照《閑置土地處置辦法》第二條規定,確定是否構成了閑置;再按照第五條的規定,向土地使用權人下發《閑置土地調查通知書》,內容按第六條的項目填寫。土地使用權人接到通知后依照《閑置土地調查通知書》的內容,向政府提交書面情況說明。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兩種情況,應分別對待。第一種情況是政府原因造成閑置的,第二種情況是土地使用權人自己的原因造成閑置的。
第一種情況,屬于政府方面原因的,可以按照第八條規定辦理。第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屬于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造成動工開發延遲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應當向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供土地閑置原因說明材料,經審核屬實的,依照本辦法第十二條和第十三條規定處置:(一)因未按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期限、條件將土地交付給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致使項目不具備動工開發條件的;(二)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依法修改,造成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不能按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規定的用途、規劃和建設條件開發的;(三)因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需要對約定、規定的規劃和建設條件進行修改的;(四)因處置土地上相關群眾信訪事項等無法動工開發的;(五)因軍事管制、文物保護等無法動工開發的;(六)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其他行為。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導致土地閑置的,依照前款規定辦理。
《閑置土地處置辦法》第十二條規定,因本辦法第八條規定情形造成土地閑置的,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協商,選擇下列方式處置:(一)延長動工開發期限。簽訂補充協議,重新約定動工開發、竣工期限和違約責任。從補充協議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起,延長動工開發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二)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重新辦理相關用地手續,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規劃條件核算、收繳或者退還土地價款。改變用途后的土地利用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三)由政府安排臨時使用。待原項目具備開發建設條件,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重新開發建設。從安排臨時使用之日起,臨時使用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兩年; (四)協議有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五)置換土地。對已繳清土地價款、落實項目資金,且因規劃依法修改造成閑置的,可以為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置換其它價值相當、用途相同的國有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建設。涉及出讓土地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為置換土地;(六)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其他處置方式。 除前款第四項規定外,動工開發時間按照新約定、規定的時間重新起算。 符合本辦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情形的閑置土地,依照本條規定的方式處置。
《閑置土地處置辦法》第十三條規定,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協商一致后,應當擬訂閑置土地處置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閑置土地設有抵押權的,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擬訂閑置土地處置方案時,應當書面通知相關抵押權人。
第二種情況,屬于土地使用權人自身原因的,按照《閑置土地處置辦法》第九條辦理。經調查核實后,由國土局下發《閑置土地認定書》,內容按照第十條填寫;然后按第十一條規定在門戶網站上公布;再按第十四條做出處置,滿一年,未滿兩年的,下達《征繳土地閑置費決定書》,征繳閑置費。超過兩年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后,下達《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決定書》,無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閑置土地設有抵押權的,同時抄送相關土地抵押權人。《征繳土地閑置費決定書》和《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決定書》內容按《閑置土地處置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填寫。
告知土地使用權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有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根據以上規定,可以知道,盡管你局一直沒有督促,但只要開始收回閑置土地,就必須按照法定的程序辦理,首先必須調查核實。不能因為已經超過了多年,就簡化程序,那樣,容易引起行政訴訟,成為被告。(本文摘自《國土資源170個怎么辦》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