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倩
同城通辦 高效便民 浙江杭州不動產登記50分鐘內辦結
◎ 李 倩
“法律規定是30個工作日,我們50分鐘就能領到不動產權證。”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國土資源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在杭州市,只要是符合相關條件的主城區單套房屋,不動產登記當場辦結。這樣的高效率讓杭州市民交口稱贊。據統計,自今年6月1日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以來,杭州市主城區以及下屬縣(市)已累計頒發不動產權證20.2萬本。
杭州市堅持系統化、項目化、規范化、便民化和智慧化5個“并舉”,形成“同城通辦、當場辦結、高效便民”的不動產登記模式。
系統化統籌。杭州市以“改各自為政、革部門利益”為突破口,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迅速完成機構撤并、人員劃轉、資料移交等工作,按照“精簡辦事機構、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原則,將房屋、土地、林權等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到國土資源部門。
智慧化引領。充分發揮“互聯網+”、國土資源“一張圖”的信息技術優勢,建立了覆蓋全市域的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依托信息平臺將分散在房管、國土資源等部門的存量數據進行標準化整理,形成了圖、屬、檔一致的數據庫,從技術上確保了不動產登記“權屬合法、界址清楚、面積準確”。同時,打破信息壁壘,部門互聯互通,擴大登記數據的成果查詢應用范圍。
項目化推進。按照“試點先行、城區示范、全域覆蓋”思路,從點到面抓推進,在今年9月底實現了市域全覆蓋,率先完成了房屋和土地登記的整合銜接。將不動產登記納入年度重點考核任務,定期組成跨部門的督查組開展督查指導,對工作推進緩慢和滯后的縣(市)區領導進行約談。
規范化運作。政策上“一套標準”,出臺了《杭州市不動產登記業務規則》等規范,圍繞8大類100余項登記業務制定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服務清單,確保全市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均等化。審批上“二級授權”,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授權不動產登記中心、中心負責人授權窗口工作人員一次性完成復審、核定,減少審批環節,將程序化繁為簡。服務上實現“三個優化”:優化登記基礎,預先形成不動產登記要素信息,做到“數據等人”;優化審核模式,對個人普通商品房轉移、變更、抵押登記實行歸并審核;優化服務機制,推出批量業務預約辦理、公證委托辦理、金融機構備案簡化辦理等特色服務制度,減少群眾辦事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便民化服務。以房屋、土地不動產登記為重點,集中精力求突破。多點布局“打通辦”。在城區設置了10個不動產登記窗口,主城區內單套房屋不論位于何地,均可就近在任一窗口申請登記,“一站式”辦理房產、地稅等各項業務。通過流程優化設計、服務提前介入、數據互聯共享,對符合條件的主城區單套房屋不動產登記實行50分鐘內當場辦結。精準服務“上門辦”。針對重點項目跟蹤服務,及時走訪了解辦證需求,使被動服務變主動服務、化個性化服務為共性服務。同時,邁進社區深入家庭,對行動不便、孤老病弱等特殊群體用戶等集中上門提供辦證服務。統籌調配“預約辦”。根據業務量大小、經營場所等便利因素,采取分區定點辦理,實施批量登記業務按月預約機制。多方合作“簡化辦”。推出公證委托辦理登記模式,在自愿的基礎上,買賣雙方公證委托中介公司全程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檔案查詢“自助辦”。通過整合登記檔案數據,開發不動產檔案信息系統,配置自助查詢一體機,辦事群眾憑二代身份證,即可自助完成本人不動產登記信息的查詢打印。
(摘自《中國國土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