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崔 捷 圖/跑馬嶺景區提供
跑馬嶺:記錄南太行28億年的滄桑演變
◎ 文/崔 捷 圖/跑馬嶺景區提供

跑馬嶺景色
中原有勝景,太行跑馬嶺。在巍巍南太行的東南部,跑馬嶺地質公園薈萃了太行山的山水精華,地質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融合、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個賞心悅目的山水畫廊。在這里,有全國獨有的山頂萬畝草原,有依山而建、創意無限的山洞賓館,還有眾多集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于一體的地質景觀。走進這里,你不僅能欣賞到山水美景,還能更直觀地感受到南太行28億年的滄桑演變。

跑馬嶺省級地質公園揭牌開園儀式
11月29日,在風景秀麗的跑馬嶺景區大門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這一天,來自省國土資源廳、新鄉市、衛輝市的領導、專家及眾多的媒體記者,共同見證了跑馬嶺地質公園揭碑開園的重要時刻。
跑馬嶺地質公園地處南太行東南隅,位于河南新鄉市衛輝市獅豹頭鄉境內,總面積27.83平方千米,由白龍湖、羅圈湖、好窯三大園區組成,是一座以巖溶地貌、典型地質構造剖面為主,生態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綜合型地質公園。公園完整保存了各類地質景觀和地質遺跡,記錄了南太行28億年的地質演化歷史,是研究地球歷史和生物演化的實體教科書。
相傳,明朝大將徐達北伐前路過此地,發現這里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山下有白龍湖環繞,山頂有一望無垠的萬畝草原,就命令眾軍在山頂安營扎寨。練兵期間,朱元璋曾多次到此地察看,稱其為絕佳的練兵跑馬之地。時間久了,人們便稱其為“跑馬嶺”。
然而,有誰能想到,這有美麗傳說的跑馬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竟是一座廢棄的礦山,曾經亂石成堆、塵土飛揚。2004年,有地質專家對跑馬嶺進行實地考察后,認為園區內地質景觀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及保護開發價值。緊接著,在省國土資源廳、新鄉市國土資源局的大力支持下,衛輝市地質礦產局多方協調,積極組織申報材料。2004年12月,經省國土資源廳批準,設立跑馬嶺地質遺跡保護區。2006年,衛輝市政府成立專項申報小組,正式開始申報跑馬嶺省級地質公園。經過多方努力,跑馬嶺省級地質公園于2008年1月申報成功。
為了更好地建設地質公園,衛輝市地質礦產局將地質遺跡保護和開發緊密結合,積極向省國土資源廳、省財政廳申報“兩權”價款項目資金,先后為跑馬嶺地質公園建設撥付地質遺跡保護、礦山環境治理項目資金1366萬元,相繼完成了地質遺跡保護區的地質測量、遙感解譯及地質公園大門、園區主題碑、安全護欄、各類標識牌及地質博物館等核心區重要地質遺跡保護基本設施建設和地質遺跡修復工程。
2016年10月26日,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經終審驗收,批準跑馬嶺地質公園揭碑開園。至此,跑馬嶺地質公園成為新鄉市除輝縣關山國家級地質公園以外唯一一處省級地質公園。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跑馬嶺地區獨特的碳酸鹽巖地質地貌景觀,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山體變幻,引人遐思。在這里,中低山區起伏多變的遠峰近巒、陡險恢宏的懸崖峭壁、碧綠幽靜的滄河湖泊,各種景觀相互輝映,雄中含幽、幽中有險、險中見秀、秀中蘊奇。

萬畝草原

山洞賓館
其中,跑馬嶺最為吸引人的是它的三大特色:
一是空中草原。跑馬嶺最高處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東西綿延6000米,最寬的地方有500多米。山頂的青草茂密,高度達1.2米。據地質專家稱,跑馬嶺的山頂是一個夷平面。夷平面上由于長期遭受風化剝蝕,覆蓋了一層適宜小草生長的土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世所罕見的空中草原。躺在松軟的草地上,清風拂面,可感受草天相接的浪漫。尤其在每年10月至11月中旬,登臨山頂草原,藍天白云下,放眼望去是滿山的紅葉,風光甚是壯麗。往遠處望去,在連綿起伏的十幾個山頭上,可欣賞由森林到灌木叢再到草原的植被景觀。置身山頂,白天可觀黃河流水,晚上可看萬家燈火,春感萬物復蘇,秋賞漫山紅葉。
二是山洞賓館。這里有中國目前唯一的山洞賓館,全部由人工開鑿,分為4個山洞,洞高5米多,南北長15米,總面積3000余平方米。其中1號洞是多功能廳,能容納200余人開會娛樂;2、3號洞是餐廳,有24個包間;4號洞有1400平方米,為感恩洞。這里冬暖夏涼,常年溫度保持在15攝氏度左右。賓館內,原始的生態裝修,精美的現代設計,房間內布局相似,但風格迥異。在這里,你可以感受漢唐風韻,更可以體驗到印巴、歐美、非洲、日本等異域風情,身處其中仿佛“一步跨入另一個國家”。
三是地質景觀。公園薈萃了太行山水的精華,以構造地貌和水體地貌景觀為主,最具代表性的有類峰叢和溶蝕柱林、滑塌體、崖壁、巖溶、“U”形崖等景觀。如五指峰、天生橋、將軍峰、方山、好窯大絕壁、幻象巖、猿猴洞、青龍洞等。經過大自然的精心雕琢,在地質構造、流水、風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了跑馬嶺雄、奇、險、秀的風光特色。
一灣碧水,兩溪交匯。跑馬嶺地質公園各景觀多數沿滄河兩岸而布,各景點又沿滄河而建。滄河從公園內蜿蜒而過,各類地質景觀在河兩岸星羅棋布,迷人景色順滄河顯現,河道與景點互相陪襯,又各有韻味。雖有穿插,略有重疊,但錯落有致,美不勝收。從南向北依次是:塔崗湖風景區、奇峪山、青年洞、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筑群(靈龜寨)、林堅出生地、娘娘墳、白龍湖、九鳳山、猿猴溝、羅圈千年銀杏樹、正面湖、靈泉峽、青龍洞、皮定均司令部等景點。
此外,為提升景區文化品位,跑馬嶺地質公園深挖儒學文化淵源,進行感恩文化研究,將感恩文化與景區管理緊密結合,以“忠孝故里,德廉雙馨”為主題,被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命名為感恩文化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公園建成“孝親園”標志性建筑——王榮身“割肉療親、至孝神通”和孝親廣場;“清廉園”標志性建筑——清廉雕塑和《愛蓮說》,山體刻字“順天應道,耕心種德”;“忠義園”標志性建筑——感恩鐘和平安鼓樓。

跑馬嶺景區大門

蜘蛛窯大絕壁

跑馬嶺全景
在未來發展之路上,跑馬嶺地質公園將進一步傳承古城衛輝歷史文化的先脈,守護得天獨厚的地質資源,推廣獨具特色的地學知識,努力打造為集地質觀光、科普教育、科學研究、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地質公園精品,為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生態和諧家園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衛輝市地質礦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