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評論員 趙光輝
傳媒時評
從輪作休耕談“窗口期”
□《中國農資》評論員 趙光輝
紐約,黑幫火并。刀光劍影,子彈橫飛。落敗一方慌不擇路,逃進一塊菜地。為防止腳印被發現,他們小心翼翼不踩一棵菜、一條畦。得勢一方大馬金刀,大皮靴一腳踩爛一棵菜。而架豆后面就藏著逃命者……Duang,一把鋤頭掄過來,把那家伙直接夯倒。一位中國大媽吼道:叫你敢踩我白菜!
這是看到中國陪讀父母在美國找塊地就種菜的新聞后,我杜撰的一個“電影橋段”。給我杜撰膽氣的是咱中國人對土地的重視、對莊稼的珍惜。過去聽很多到美國考察農業回來的人都會有一句“中國式感慨”:美國人輪作休耕,讓那么多土地閑著,真是可惜!如今咱們中國的耕地也要享受這樣的待遇了。日前印發的《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開啟了中國農業的一個新紀錄。至此,可以讓今年成為中國農業的“土地年”。上半年印發“土十條”,下半年又緊跟“輪作休耕試點方案”。圍繞土地的永續利用,“控制投入品”、“治理污染土壤”和“耕地輪作休耕”三管齊下,農業耕地質量的治理與好轉,是可以預期的事情了。
“試點方案”的啟動,不僅深刻體現著“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還讓人感受到了政府的雷厲風行。我看后感覺是:政策來得好快??!對農田面臨的承載壓力,人們都有共識;但大家都知道我們人多地少,輪作休耕會不會影響到糧食生產?這一猶豫之間,政策調整、農田修復的“窗口期”就可能錯過。因此,與這個方案所蘊藏的實踐指導意義相比,我們農資行業還必須讀到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搶抓機遇的擔當精神。
當前,國內外糧食市場供求發生變化,為輪作休耕提供了比較有利的外部環境;糧食的十多年連續增產,為輪作休耕提供了堅實的底氣。但是,種植結構的調整還沒有完成,糧價政策完善也才剛剛謀篇,國際市場的風云變幻波詭云譎。因此試點首先試出了政府的膽氣!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有識之士就提出要一方面應對,一方面實施經濟轉型升級。時過境遷,“壯士斷腕”這樣的詞匯不斷出現在今天的報端,既反映了政府的認識與膽識,也說明了經濟轉型升級的“雪山草地”躲是躲不過,也無人代過,只能自己翻過、走過、踏過、邁過……
細讀方案,會看到十部門對此進行了周全細致的安排,從原則、目標到技術路徑、補助標準,都很理性和可行。蜀之鄙有貧富二僧,貧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弧拔釘的陙碛I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富者有慚色?,F在讀這個故事,感覺立志還在其次。富僧“數年來欲買舟而下”不是志嗎?關鍵是行動!乘舟與化緣,就看誰邁開第一步!在行動派面前,永遠都有“窗口期”。
“土十條”“休耕方案”對農資行業意味著什么,沒有人比農資人更懂了。行動起來,去產能去庫存調結構促升級就不再是紙面上惱人的問題。
子思來評
ZISI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