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才
(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
論高中生地理感知能力提升的三個步驟
◆馮春才
(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
高中階段是學生知識生涯的重要階段,對于剛入高中的中學生來說,高中地理扮演著重要的課程學習角色,地理學科自身具備一定的復雜性、抽象性,學生想要學好這門學科,必須具備良好的空間感知能力,只有具備這種素質,才能在今后的地理學習中,如魚得水,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提供給學生相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提升自身素質,該文就高中生地理感知能力提升的三個步驟進行分析,旨在解決實際的地理教學問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地理感知能力 空間想象能力 聯想能力 高中地理
空間感知能力是學生地理知識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的空間感知能力就是個體對三維空間事物的運作過程、狀態、大小等的理解及判斷,主要是通過聯想及想象,實現現實與想象的融合。在高中地理學習生涯中,很多知識點的學習都涉及到學生的地理空間能力。這種能力素質的培養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師給予恰當的指導,從而解決學生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提升其自身的地理空間感知能力。
空間感知能力涉及到個體與三維空間的關系。地理學科中的諸多章節都與空間感知能力密切相關,比如在行星地球這一章,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空間感知能力,能夠了解地球是怎樣運動的,黑夜白晝是怎樣進行更替的。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空間感知能力扮演著重要的地位,為了提升現階段教學工作的效益,必須要進行高中生空間感知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進行傳統教學觀念的突破,進行新型教育理念的應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板書式模式,這種模式過于重視教師的教學地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一切的教學資源都要圍繞學生展開,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必然就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必然就不利于高中生地理感知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教學模塊中,教師往往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地理素質的培養是高中課堂良好開展的基礎,如果教師僅僅進行板書教學,而不是學生素質化教學,就必然影響到學生思維素質的發展。這就必須進行新型教學理念的應用,為學生的地理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提升學生的地理空間感知能力。
1.實物直觀化
實物直觀化,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直觀的實物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知這些顯像,從這些實物中理解抽象事物的運作規律。通過對直觀化教學模式的開展,可以在學生腦海內形成一個清晰的影像,學生依據這種影像,進行抽象知識的深入思考,通過表象,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的實質內涵。
隨著現代教學理念的不斷進步,直觀化教學逐漸引起教育學界的重視,科技的進步也有利推動了實物直觀化教學模式的開展,通過對新科技的使用,更多的直觀教學手段引進課堂,直觀化教學體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塊,分別是實物直觀化模塊、模像直觀化模塊、語言直觀化模塊。
通過對實在物體的展示,可以給予學生豐富的知識體驗。通過對實物直觀化模塊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等章節,教師可以把地球的3D模型帶到教師來,讓學生了解到宇宙中地球的運作軌跡、地球的圈層結構、全球地球的變化狀況、自然界水循環的過程等知識、教師也可以把地圖冊帶到教室來,讓學生找到自己家鄉的位置,說出來該位置的大氣運動狀況、氣候狀況、地表形態狀況等,引導學生熟練使用地圖比例尺,進行地圖信息的深入理解及解讀。又如在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這一章節,教師可以利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用地球儀來模擬地球運動狀況,讓學生深入理解地球與太陽的密切關系,進而提升學生的地理感知能力素質,提升高中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
2.模像直觀化
模像直觀化模式的開展,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而模擬事物的運轉及變化,將現實事物的運作軌跡模擬出來。比如在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教師如果只是板書式教學,空間想象能力低的同學未必能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虛擬圖像模擬軟件的使用,模擬地球的空間運轉狀況,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模像運轉軌跡,學生的頭腦中就能展現具體的實物運轉過程,進而加深對相關的地理知識的理解。
3.語言直觀化
高中地理的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位教師都是一個藝術家,為了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益,教師必須掌握教學語言的組織應用技術。一個優秀的地理教師必然是一位語言組織高手,教師需要利用豐富的語言感染每一位學生,這就需要教師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利用豐富的語言,引領學生走進時空隧道,發揮其自身的想象能力,擴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地理感知能力。
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想象能力,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馳騁,這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實踐教學中,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的,教師必須要注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確保學生所學知識的扎實性。
地理想象能力代表著學生對客觀地理事物的反映能力,這種想象能力具體分為創造性地理想象與再造性想象。再造性地理想象是學生按照地理事物及語言文字,在腦海中勾勒出其反映的地理事物、現象狀況、發展變化狀況。創造性想象是學生根據現在的地理形象,在腦海中勾勒出新的地理形象。
想象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重要方式,通過對地理材料的利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想象力,這是增強學生思維素質的重要方式。在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地理想象能力的途徑眾多,常見的途徑有如下幾種。提升學生的地理事物信息庫的豐富性,教師可以利用錄像、地理模型、地圖、幻燈片等提供給學生直觀化的模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多多參與地理事物的觀察及實踐,豐富學生的地理事物信息庫。教師也可以進行類比方法的應用,在學生原有地理事物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利用比喻及類比,點出不同地理事物之間的異同性,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形成新的地理認識。教師也可以進行分析法的應用,引導學生針對所學的地理事物知識,進行其進行該地理事物不同組成部分的剖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思考,重視已有的地理事物形象,將單獨的地理事物串聯起來思考,提升學生的大局觀,培養學生的綜合想象能力,提升學生的地理感知能力,從而提升現階段高中地理的教學素質。
為了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地理感知能力,教師必須進行新型教學手段的使用,保證師生間關系的和諧性,營造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學生地理感知素質的有效提升。
[1]相曉東.內化視覺處理,高效培養讀圖[J].地理教學,2014,(19).
[2]鄧淑芳.促進中學生讀圖能力生成的幾種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7).
[3]劉蘇瓊.談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與析圖能力的培養[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