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玉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中心小學)
新課程背景下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氣氛的基本策略
◆王孝玉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中心小學)
新課改的實施,呼喚語文授課環節尤為注重將人文理念滲透到教學互動過程中,新課改更明確了語文授課要注重對受教者熱衷于語文的情感的培養,注重將受教者的審美情趣及修養品德水平予以提升,令受教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能夠構建優秀的品格機制,令知識培養和道德素養均得到科學的培養。筆者著眼于小學語文授課營造和諧、寬松氛圍的策略,淺談了幾點拙見。
小學語文 和諧氛圍 實施策略
語文授課環節的氣氛即為課堂互動環節凸顯的集體情緒狀況,其為課堂授課是不是有序實施的重要元素。很多施教者均將授課氣氛定為授課成效的重要元素,由于授課氛圍和教學成效及受教者的學習效能有著直接的關聯。小學語文課堂中科學的授課氛圍,可以將受教者探究語文知識的欲望激發出來,令其智力得到開發,情操得以熏陶,也令教學成效不斷優化。
教態為施教者授課環節情緒的外顯,比方說,授課情緒、神情、及體態語等,為施教者有效施教的科學輔助策略。課堂互動環節,受教者借助觀察施教者的教態,把握文本的情感。施教者的教態便成為了一類特殊的授課氛圍。所以,授課氛圍直接受到施教者教態的影響。
教態為施教者首先給予受教者的印象。受教者上課的情緒直接受到推門而入教師教態的直接影響,這種突發的影響較為深遠。因此,施教者應當注重教態的親和性及自然性,令受教者接收到教師的溫暖。具體而言應當注重以下方面:
第一,微笑教學。微笑正如陽光,可以和諧人際交往,小學語文課堂上可以令受教者消除心中的畏難情緒,和諧課堂氛圍。假如施教者表情嚴肅,以一種凌駕于受教者之上的姿態進行授課,便會令受教者接收到壓抑的氣息,不利于輕松互動。
第二,恰當激勵。王陽明為明朝教育學家,他就指出,對學生進行教育,應當注重“鼓舞”的作用,借助鼓勵令學生產生愉悅之情,進而催生其不斷進步。當今的小學語文授課環節亦應當注重這樣的措施,施教者應當平等的對待每一名學生,注重受教者個體的差異性,令其均能看出自我之長,進而收獲教師的肯定,生發出樂學之情。施教者應當以贊揚及鼓勵為主,挖掘受教者的優點,增強其信心。
最后,令受教者收獲肯定及鼓勵的目光。施教者應當將“真不錯”“非常棒”等肯定性的話語給予受教者,也可以借助小紅旗、作業本等獎勵性物品鼓勵學生的進步,由此活躍課堂氣氛,營造樂學的氛圍。令受教者可以帶著信心,積極探索于語文授課環節。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令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營造愉快的授課氛圍。施教者有著激情講授,可以將受教者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如若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受教者在心理上便會背負一定的壓力,施教者的授課也無法順利實施,沉悶的課堂氛圍便會籠罩在課堂之上。所以,構建和諧師生氛圍尤為重要。日常教學環節,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走進學生,與受教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增進師生關系。授課環節,受教者借助溫暖的話語、親切的目光、真誠的贊許,令受教者感知教師的溫暖,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關懷,感知到教師的信任及尊重。施教者應當包容受教者的錯誤,給予其闡釋自我觀點的機會,傾聽質疑,關愛受教者,增強其信心,令受教者全身心投入到樂學的氛圍中。
施教者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中占據著“話語”主體權,受教者僅僅為一接收實施的容器,接收著施教者的灌輸,但事實上,施教者弄得很累,受教者求知的天性卻被扼殺了。新課改呼喚施教者應當凸顯受教者的主體地位,傾聽受教者的質疑。
小學語文教學環節的傾聽方式,可以令“教學相長”更為深刻地融入教師的內心。施教者扮演“講”的角色,受教者悉心傾聽,能夠將受教者的思維能力更好地培養起來。受教者在這種語言表達情境之中,會不斷增強表達的信心,在語文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展現自我優勢。
得到外界的贊賞是個體最為本質的期待。對于小學生的點滴進步施教者應當予以關注,并對其加以肯定。顏元這位清朝學者就曾經強調過,對孩子的鼓勵遠比批評重要。可見,贊賞及鼓勵對小學生有著積極的效應。贊賞為無價之寶。發自內心的掌聲,源自真情的贊許等均為小學生不斷邁向成功的不竭動力。
總之,和諧的語文授課氛圍能夠令師生進行科學的互動,令雙方均能收獲隸屬于自己的良好成效。但是,我們應當清楚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年齡及認知特征,應當將蘊含興趣意味的授課氛圍營造出來,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其注意力。反之,則不利于調動其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小學語文授課互動過程中,受教者有著較為高昂的情緒,就會令其智力水平不斷提升,帶著積極性參與到授課互動之中。
[1]劉述文.怎樣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02).
[2]郭莉.對創建良好課堂氣氛的探討[J].才智,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