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蘭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馬嶺崗鎮解元集中學)
也談中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
◆謝玉蘭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馬嶺崗鎮解元集中學)
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既要從理論上掌握教學方法,又應在教學實踐中靈活地運用,在善于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學中我們要探討語文教學的方法,就必需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作綜合的探究,這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的需要,也是我們探索語文教學改革的目標任務需求。
中學語文 教學方法 問題思考
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重在教師的教,主要是以語言為媒體,傳遞知識信息,課堂上靠教師的講述和講解,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
談到教為主,我首先會說到講授法,就是要求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語文知識的一種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導語、指示語、結束語、介紹作家作品和時代背景,敘述教材基本事實,分析課文,提示重點,闡明事物和事理,評述寫作范文和習作例文等等。
目前我們教師都還都在運用講授法。講授法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是目前學校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運用講授法能使知識系統化,在較短的時間內交給學生以全面而準確的知識。在具體教學中,我們鼓勵教師根據教學實際,該講則講,而且要講到位。教師的講解和示范目的是為了傳授知識,并讓學生了解方法,不要因為擔心背上“滿堂灌”的嫌疑而忽視對知識的系統傳授。
在進行古文教學時,我們更多的是運用串講法,那就是把文言文教學中有“講”有“串”的傳統教學方法。講就是講解,串就是串連起來,也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來進行講解,實質是“講”,講的特征是“串”,就是把詞、句、語段、段落、全篇連貫起來的系統講解。傳統的串講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翻譯式串講;一種是概括式串講。翻譯式串講,就是以今語釋古語,從現在注釋的角度說,就是把古文譯成白話。
我們說的概括式串講,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對其意義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話解釋出來,而不用語詞對譯的方式。當句子的含義比較豐富、深刻,用翻譯式串講無法充分表達時,就需要用概括式串講。串講法的應用有利于發揮教師“講”的主導作用,保持講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變單方面的教師講為師生雙邊活動,避免繁瑣,興之所至,信口開河,而有利于提高講的藝術性,抓住重點,以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所說的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就是以學生的學為主導,教師努力培養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這些方法較為當下教師所推崇。
對于學為主的教學方法,目前教師運用最多的是討論法。它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對話和互學形式,進行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一種常用教法。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民主教學思想。然后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法,它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學探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一種有效教法,它突破了傳統教法重教輕學的局限,體現了現代教學思想的轉變,喜歡創新的教師好用探究法,但是它需要教師自身引導和更大付出,否則學生的探容易走彎路。
教學并重,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捆綁在一起的,教師教重要,學生的自主學習更為重要。
教與學的并重,當前被教師推崇的是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在現代教育培養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新的教學方法。強調要進行情感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掘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于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形成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相統一的審美境界,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培養其高尚的審美情操,進而使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知道,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在教學中大體經過三個過程:一是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就是引導學生進入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氣象萬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繪的畫面、人物、情調或氣氛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融合,這里無論是自然美還是社會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對美的強烈感受和盡情想象,不能領略作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情懷。二是激發學生情感。文學作品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多以情感人,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美的內容,無論是優美還是壯美,都將激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作家在寫作時灌注了濃烈濃厚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飽含深情,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課文中的情感進行交流,產生共鳴。教師也只有充分挖掘課文語言和內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潛心體味,并用精心錘煉的優美語言表達出來,才能喚起學生的共鳴。三是領其評價。教師在引導學生感知、理解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審美判斷,識別真善美和假惡丑,提高審美鑒賞力,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情境教學法突出了語文教學的審美特性,強調了教學中要以美去激發愛,以美感染人,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生動活潑地全面發展,優化了語文教學效果。
當然,好的教學方法,關鍵還是看在教學中究竟如何運用,要視學生、課文等具體情況而定,但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掘其潛在能力,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一般說來,對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要向學生示范的方向發展,把這些方法最終變為學生的學習方法。對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要注意發揮這些方法的教育功能,使學生掌握得純熟而有成效。對教學并重的教學方法,注意發揮教與學相結合的教學威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創新教學方法成為當下教師的時髦追求。教學方法的發明創造絕不是開發以新的形式,不是把課堂上得熱鬧,而是實實在在的真學問,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我認為注重創新,必須在重視繼承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善于學習中外先進教育理論,在充分發揮傳統優勢的同時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