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強 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 遼寧沈陽 110005
?
建筑結構檢測鑒定規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文/邢強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遼寧沈陽110005
【摘要】隨著國家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中會有更多的舊房需要補救或更新換代,這就不得不應用到建筑結構的檢測。目前我國雖然出臺了很多建筑方面的政策,頒布了一些鑒定規范,但是在實際的檢測鑒定中仍然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本文結合了世界與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歷史,科學的提出了一些關于解決傳統的規章制度所存在的問題。本文還對我國建筑結構檢測鑒定規范趨勢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可靠性;鑒定;規范;檢測
今年來,在現有的建筑結構使用過程中,由于其使用期限或功能的變更、遭遇地震、山洪、泥石流、颶風或火災的襲擊等因素的影響,都非常需要對建筑結構的性能進行評估和檢測?,F有的規范性文件大都針對擬建新結構的驗收而言的,這些傳統的準則大都跟不上時代要求,為此,我國學者們對此看法一致。目前我國建筑檢測鑒定規范的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為了保證建筑結構檢測工作的有力實施,有關部門正在加緊相關規范的制定和完善。
從二戰至今,建筑業大致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時期;第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是一戰后的重建工作,由于二戰期間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城市建筑,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二戰后的重建工作是規模大而標準較低。據粗略測算,我國現存的建筑中,有03億平方米的住宅為危險房屋,約有1300萬平方米的危險工業建筑,而20世紀50年代興建的水利工程有很多已經進入建筑壽命的“老齡化”階段。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危房的危害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對于單一標準的建筑不滿足,于是乎迎來了歷史上第二個房屋建筑發展的高潮。隨后,又因地價與拆建費的過度上漲,從而把建筑業的發展推向第三次發展時期,對以前的房屋進行改造和維修。例如意大利在1978年用于改造費用的是1965年的4.2倍,在1980年,英國的維修、改造建筑工程占到了全年意大利建筑總量的四分之一,日本自1970年后建筑業開始走下坡路,而維修行業卻逆勢增長。德國在上世紀80年代用于廠房改建投資額占到全年的四分之一,挪威的維修改造工程與前幾個國家相比更高,占到全年建筑總工程量的65%。我國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建房屋廠房占總投資的90%,而到了第五個“五年計劃”時降到了只有45%。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進入一個新的大規模建設時期,但舊建筑需改造量卻非常大,單單上海市就有超過1000萬平方米,需投入將近16億元資金。由此可見我國也逐步進入舊建筑改造維修的第三階段。據統計,我國中小城市50多億平方米建筑中,有將近24億平方米需要鑒定,這其中還有10-12億平方米建筑急待加固和改造,這顯然給我國的維修業、建筑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我國目前主要采用的結構檢測檢定方法主要分為三類,即實用鑒定法、近似概率法和傳統經驗法。雖然我國建筑檢測鑒定技術有所發展,但我國的建筑就鉤檢測還存在著一些瑕疵,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現有檢測和鑒定規范沒有聯系
目前的結構的鑒定不同于西方先進的結構設計,鑒定的全過程脫離了鑒定個體本身,鑒定是在原有的建筑基礎上分析。通常對于檢測項目會有多種鑒定方法,應充分考慮不同檢測方法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因此,今后我國有關部門就應該把建筑結構檢測鑒定的規范同檢測有機的相互結合,使檢測完成后誤差最小。
2.結構的承載力驗算我國扔沿用傳統的設計規范
例如我國頒布的《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當驗算被構建的承載能力時,結構上作用的組合作用于分項系數及組合系數,必須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去執行,而此規定會使得分項系數和組合系數相互矛盾,使得只用期與基準期的不等。因此,對于既有結構的狀態,就不能再參考過去的標準,應考慮到既有結構自身的特點,必要時還要重新進行分析和相關研究。
3.在結構體系的可靠性方面沒有形成科學的評價方法。
企業廠房的鑒定主要采用《工業廠房可靠性鑒定標準》中的傳力樹法。這一方法有其自身局限性,在傳力樹模擬中,只要有一個傳力樹的某個構件失效,整個傳力樹就都會失效。針對現有的一些問題,有學者提出要從構件的重要性系數開始研究,爭取反應結構最真實的情況。
1.就目前我國建筑結構檢測鑒定規范發展的情況來看,筆者認為有幾個方面可以深入研究
(1)信息技術的采集和不確定問題的處理。
(2)建筑結構檢測鑒定大數據的建立,為現有的結構建筑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技術支持。
(3)對現有建筑結構大型復雜結構失效和破壞模式的探究,還要對因抗力減退荷載時被改變的規律進行深入研究。
(4)用戶的實用評定方法的研究和整體結構耐久的研究。
(5)尋找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實用結構可靠性的評定方法。
(6)對現有老舊建筑的整體加固機理一級相關技術的研究
2.筆者認為以下幾個問題也是值得探討和改進的地方:
(1)在不斷積累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數據庫,完成大數據對已有數據信息的處理方法。
(2)設計規范與發展的觀念想協調,應考慮抗力衰竭對結構可靠性的影響。
(3)充分利用每個構件所提供的歷史信息
(4)運用科學的手段操作方法和現場荷載試驗技術。
參考文獻:
[1]段建華.混凝土結構加固方法綜述[J].建筑結構,2010,(S1).
[2]陸錦標,顧祥林.既有建筑結構檢測鑒定規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住宅科技,2008,(06).
[3]山本裕,常木康弘,向野聰彥.日本結構抗震加固的工程實例[J].建筑鋼結構進展,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