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翠翠 通化市土地管理信息中心 吉林通化 134000
基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創新國土資源管理的探索
文/周翠翠 通化市土地管理信息中心 吉林通化 134000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經濟呈現出了新的面貌。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提出的重要發展戰略,社會經濟的發展都要牢牢抓住這一基本點。土地資源是社會發展及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基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土地資源匱乏這一基本國情,我國當前國土資源的管理面臨著一定的挑戰,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一矛盾將會不斷激化。因此,創新國土資源管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土地資源管理道路刻不容緩。
國土資源管理;創新;生態文明建設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情,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建設用地的供求關系日益緊張、耕地的保護難度不斷加大、浪費土地資源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問題給土地資源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的發展理念,以統籌經濟、社會、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為基本點,對國土資源管理的方法、方式不斷進行探索創新,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了土地資源的保護,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下,進一步提高了國土資源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并有效促進了進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我國在創新土地資源管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管理理念。當前土地資源管理打破了傳統粗放的管理模式,實現了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的綜合管理模式,不僅僅只滿足土地資源的需求管理,同時注重供求雙方調解、差別化的管理。其次,管理職能。當前國土資源管理職能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管理職能逐步傾向于宏觀管理、監督管理、制度管理,部分權利真正得到了下放,服務與監督管理并重。最后,管理方式。當前的國土資源的管理方式借助了經濟、法律、行政以及科技等多種方式,使管理方式更具綜合性,國土資源服務及監管的效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在近十幾年內,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斷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各項要求,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思想,統籌土地資源的供需平衡,不斷提高對土地資源的保護能力。為了更好的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用地需求,國土資源相關部門經過不懈的努力在土地資源的擴增、擠存、放流、積極探索城鄉建設用地、工礦廢棄地復墾等工作方面都有著出色的表現,確保了科學發展用地。
目前,我國的工業化及城鎮化建設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于國土資源的管理及生態文明的建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在新的形勢下主要面臨的挑戰有:第一,土地資源的供求矛盾日益激化。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當前我國年建設用地需求高達一千萬畝,建設用地的缺口仍然無法填補,還有個別省份的后備資源匱乏,省份的占補平衡難以達到要求。此外,隨著礦產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致對外依存度大幅攀升并居高不下。第二,土地資源的利用方式比較粗放。在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總會出現過度擴張城鎮化建設規模,從而使土地的城鎮化與人口的城鎮化不能同步,城鎮化人均建設用地超過了國家的相關標準,第三,地質環境和自然災害問題突出。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情形下,由于土地的過度開墾利用,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每年都會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的面積在不斷擴大,導致地質災害頻頻發生。上述問題表明了我國當前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還不能很好的滿足工業化及城鎮化發展的需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在這樣特殊的國情下,土地資源的開發及生態文明建設也存在良好的發展機遇,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第一,節約有潛力。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別,大多數人口流入了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地區,這為農村盤活節約資源提供了契機。一些城市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后,會進入土地的二次開發階段,從而增強了節地提效的潛力。此外,通過提高礦產資源采選綜合回收率、尾礦利用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潛力增強。第二,開源有空間。當前一些低緩山丘、荒地荒山進行適度的開發,使其成為建設用地,因地制宜,有效的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的條件。第三,改革有動力。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基本國策,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社會共識不斷增進,內生動力不斷提升,隨著國土資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成為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必然選擇和根本出路。
國土資源關乎國計民生,是國家物質文明的載體,也是國家得以長久的重要保障。當的十六大以來,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所謂的生態文明建設就是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此外,黨的十七屆物種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綜合利用經濟、政治、法律、科技手段對資源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實現資源利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的有機統一,以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統籌資源開發與生態建設協調發展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全面推行并落實節約優先的戰略。二是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土地保護制度。三是全面加強陸海統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優化海洋資源開發布局,有序開發海底礦產資源。四是加大國土資源開發的整合力度,不斷優化國土資源開發空間布局。
綜上所述,國土資源對一國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當前下生態環境面臨嚴峻考驗的局勢下,如何是吸納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節的協調統一,是工業化及城鎮化發展進程中不容忽視的重點問題。因此,要不斷相應國家的政策號召,創新國土資源管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從而促進節約型、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潘燕華,鄧格健.創新國土資源管理機制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1,23:210.
[2]陳立波.創新國土資源管理方法提供經濟發展強勁動力[J].吉林農業,2016,12:120.
[3]王新梅,王德超.國土資源管理機制創新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6,18: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