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麗芳 贛州市城鄉規劃研究中心 江西贛州 341000
城市總規階段總體城市設計編制研究
——以贛州市為例
文/肖麗芳 贛州市城鄉規劃研究中心 江西贛州 341000
從總體規劃轉型的需求和自身發展的需求分析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技術創新的必要性,文章結合現行的城市規劃體系,從編制總體城市設計的基礎資料收集與現狀分析出發,辨識總體城市設計與城市總體規劃的時序關系,重新建立總體城市設計的研究內容體系。
城市建設;總體城市設計;編制研究
城市空間關乎每一個市民日常生產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在總規編制階段加入總體城市設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逐步深入,城市規劃工作如火如荼,其在空間和形態上提供的指導備受城市管理部分青睞。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總體城市設計可稱之為城市規劃的“龍頭”,然而其地位卻未在《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條文中得到體現。城市設計更多的是作為各層面規劃的補充和完善出現,它為城市空間發展制定的戰略與框架尚未得到管理者足夠的重視。新時期,研究城市總規階段總體城市設計編制,描繪空間形態真正的藍圖,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贛州市坐落在江西省南部地區,是江西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地級城市。縱觀贛州市的發展歷史,其有著兩千多年的文化底蘊,歷來作為江南政治經濟軍事的要地,是世界風水堪輿文化的發源地,素有紅色故都、世界橙鄉以及江南宋城等美稱。贛州依山傍水,山地、丘陵等占據了其總面積的80%以上,周邊有武夷山、諸廣山以及九連山等自然風光,內有梅川、章水以及贛江、綿江川流不息,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文化歷史名城。此外,由國務院正式發文批復,贛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于去年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帶動了稀土、鎢等稀有資源開發與利用,逐步邁上了世界級舞臺,為加速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同時,贛州市已建成較為發達的綜合性交通樞紐網絡,航空、鐵路及公路四通八達,吸引了大批居住人口,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
城市總歸階段總體城市設計,需從各構成要素入手,把握城市整體空間動態,采用虛實結合的方法,清晰城市空間布局脈絡,從而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2.1 規劃公共空間
為突出特色和豐富界面,根據贛州市的功能劃分,總體上可規劃生活居住、自然生態、行政辦公、文化娛樂以及綜合服務等五個區,盡量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便捷需求。在此過程中,贛州市總體城市設計需著重注意保護河流原生態,充分利用裸露在外的自然灘涂,加以改造之后形成濱水公園。同時,還可以利用現有的自然植被和地形標高,依臨不同的沿江斷面,打造公共空間。在贛州市主城內部,建造人民廣場、社會廣場以及濱水廣場等多元化主題公共空間,綜合考慮人性尺度及親水功能,有機地將人工建造與自然環境結合在一起,搭建人們親近自然的快速通道,為其營造良好的活動空間,滿足他們的生活娛樂需求。
2.2 打造道路景觀
道路作為整個城市建設的核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除了具備實用功能之外,還應具有觀賞功能。在贛州市交通道路整體設計之初,應充分考量現有交通網絡,遵循其原有肌理和地形條件,明確各區域不同等級、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以公共交通為主體、集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交通網絡系統。目前,綠色出行已然成為了社會共識和主流,應體現在城市總歸當中。具體而言,可設置步行、自行車、水路等不同特色的交通道路,重新規劃布局公交路線,盡量保證其覆蓋率及便捷性,提倡和鼓勵市民綠色出行,共同為城市生態發展做出貢獻。與此同時,贛州市道路設計中,還應融入人文、藝術,追求實用功能的基礎上,打造良好城市形象,如在兩側設置雕塑、圍欄、候車亭以及電話亭等。
總體城市設計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城市辨識度,賦予城市鮮明的形象特征。塑造特色風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是表現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徑。
3.1 構筑山水骨架
如上文所述,贛州市擁有十分濃郁的水文,室外自然山體豐富,為極富特色的城市山水格局建設提供了利好條件。從古至今,我國素來都倡導“天人合一”的山水城市空間布局,“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風水思想更是備受人們的認同和青睞。從本質上講,城市山水是人們意識形態的產物,它既與自然山水相仿,又融入了人們的主觀認知,是城市與自然結合的具象體現。城市總歸階段,可將贛州市總體設計看成一個平面圖,清晰地感受山水構成要素的主次關系,理清層次,著重突出地形地貌以及環城水系,將贛州市的自然風光展露無遺。把贛州市內外的自然因子有機結合起來,山水結構與城市結構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從而構筑豐富的山水骨架。
3.2 延續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沉淀了人們的知識、情感,是城市特色的源泉,其延續與發展是總體城市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贛州市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文化底蘊豐厚,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城市總歸階段的總體城市設計應遵循維護歷史完整性和真實性的宗旨,保護與歷史相關遺跡和影響人物實物,盡可能還原其精神風貌,在關注其特色一面的同時,深度挖掘它的外延面,全面展示其隱形內涵,讓更多人感受其情感思想,并從中受益。贛南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客家文化底蘊豐富,在贛州市境內依然保留著諸多完好無損的客家圍屋。因此,可將這一片區重點劃歸出來,并打造特色文化一條街,在原有物質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精神文化及藝術文化。
根據《贛州都市區總體規劃》,贛州市可分河套老城區、章江新區、開發區、水東、峰山以及甘南大道六個區,其中以章江新區為發展核心,到2030年將建成特大城市,未來發展前景不可限量。在此過程中,合理的總體城市設計顯得至關重要,這是贛州市走向特大城市建設道路的關鍵環節。因此,作者希望更多學者關注贛江市總體設計建設,提出更多有效策略。
[1]扈萬泰,郭恩章.論總體城市設計[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0213年06期.
[2]魏建平,曹軼,許世光.關注城市整體塑造特色環境——唐山市總體城市設計實踐回顧[J].新建筑,2014年05期.
[3]葉興平,陳燕飛.城市總體規劃中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探討--以拉薩市城市總體規劃為例[J].居業,201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