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君
(攀枝花市第二小學)
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吳文君
(攀枝花市第二小學)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階段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有至為關鍵的作用。所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數學教師的重要的任務。下面,對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進行分析。
小學數學教育 學習習慣 培養
《數學課程課標》指出:“數學是人們在生活、勞動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的重要學科,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好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有探求數學領域的欲望,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并且將對學生一生的成長產生長遠的影響。
“習慣,是指由于多次訓練或重復而鞏固下來并且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學習習慣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下來的一種想對穩定的學習行為。數學學習習慣主要有以下組成部分:
1.課前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新知識,在課堂上提高學習質量。是數學習慣的一個重點,通過學生提前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前了解即將學習的知識,提前去收集相關資料,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效果加倍。
2.課堂上認真專心的習慣
在課堂上,學生要將“認真專心聽講”作為一種穩定的學習習慣保留,注意力集中,專心聽老師的講解,才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新的知識點,掌握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關聯,讓數學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3.自覺完成作業習慣
完成作業作為學生一個最基本的學習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檢測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通過練習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自覺完成作業,要求學生能夠養成獨立的思考方式,獨立完成作業,并且學會認真審題,仔細運算、驗算。
4.生活中養成數學思維方式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的一門學科,通過教師的努力,幫助學生養成數學的思維方式,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發現的問題,這樣就擴大了數學學習的空間,開放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視野。
當前,社會的發展和信息量爆炸,大大促進了新一代兒童的智力和認知能力。但是與此同時,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家長的忙碌或者寵溺,都很容易讓少年兒童普遍養成一些不夠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馬虎、拖沓。而有的學生如果父母素質不高,家庭沒有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很容易導致孩子養成不良學習習慣,長期以往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
綜合說來,導致學生形成不良學習習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師方面的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生個人因素。
1.教師因素
教師因素是,有的數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面對一些上課不聽講,或者愛開小差、搞小動作的學生,有的教師會進行提醒和說教,但是卻不主動去尋找學生不愛學習數學的原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還有的教師的教學形式比較枯燥呆板,也會導致學生聽講索然無味。如果遇到比較抽象或者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教師的講解如何缺乏藝術性和激情,都會導致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下降。
另一方面,教師的個人魅力,也會部分影響到學生數學習慣的養成。有的教師威嚴,或者和藹可親,或者知識淵博,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喜歡這位教師,也會增加學生對相應課程的興趣。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基礎。一些家長本身具有較高的素質,能夠很好地引導孩子學習、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孩子學習效果更好。而有的家長自身素質較低,孩子學習不好只會打罵,或者找老師學校的原因,都很容易導致孩子想要學習無從下手,或者不會學習,或者受到家長影響不愛學習、反感學習。
3.學生因素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因為有良好的動機。雖然養成學習習慣可能是無形中的,但是往往一些數學學習習慣好的學生,自身就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有了興趣,學生自然樂于學習。
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是良好學習習慣的的一個重要部分。有的孩子在有老師、家長監督的情況下,還能夠進行學習。但是一旦脫離監督,自控能力較好的學生能夠如常學習,而部分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就不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而去做別的事。
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意志力、專注力和自控能力都還比較脆弱,掌握了這些客觀情況,就需要教師、家長、學生一起努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預習和課堂認真的習慣
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預習和在課堂上認真專注學習的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提前預習和掌握課本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預習提前對即將學習的數學內容留有影響。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要認真專注,幫助學生將“看、讀、思考、練習”有機結合起來。隨著學齡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會愈加提高。
2.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習慣
審題,是數學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認真審題,學生才能夠準確掌握所學習知識的重點。審題認真,也是引導學生嚴謹認真。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認真審題的重要性,只有審題認真,理解其含義,才能夠準確進行下一步的解題。
做題時候,首先學生要讀懂題目的要求,理解題目的意義,明確每一道題要求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再進行解題。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學習更多是一種思維活動,唯有勤于思考,善于獨立思考,才能夠更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發展各種數學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思考習慣,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習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多層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漸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4.創造好的數學學習環境
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好的學習環境密不可分,教師要注重和學校、家長多溝通,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好的數學學習氛圍。首先學校層面要形成良好的學風,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形成明確清晰的數學學習目標。然后學校要和教師共同協作,明晰學生在不同階段數學學習的任務和重點;教師自身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對學生以身作則,達到潛移默化對學生的影響;其次,教師要和家長形成密切的配合,讓家庭變成另一個適宜于學生數學學習的場所,家長要配合教師,幫助孩子在家也養成好的保持學習的習慣,針對不同學生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教師一起配合制定數學學習計劃,并且加強對孩子的數學學習的監督,才能夠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學好數學,其基礎之一就是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作為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思想上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去培養學生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將學習習慣的培養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才能夠取得好的效果。
[1]李雪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教師,2010,(27).
[2]韓文娣.好習慣,高效率——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0,(06).
[3]顏衛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0,(08).
[4]黃小麗.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