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實驗中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郭 靜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實驗中學)
以目前普通高中階段新課程標準、數學教學論、有效教學論等科學理論為依據,對目前高中階段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對教學中的相關教學案例進行分析,提出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一點建議,并在此基礎上探索了有效教學模式中的教與學之間的結合關系,期望能為發展目前高中階段的教學模式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數學課堂教學 有效性 問題 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每個人所占的角度不同,對其有效性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如單純從數學教學的角度來看,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數學課堂教育價值的體現,即學生在課堂上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數學教學是否存在有效性,不能僅僅從學生的考試成績上來進行評判,而是要看數學教育是否有利于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的發展,因此,我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教”,而是通過在“教”的過程中提高教學效率、質量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創造空間。
1.高中階段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目前,高中階段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為主,在教學中學生很少能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當中,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扮演的角色就是被動的接收教師所教的知識,缺少了課堂的活力及學生參與的熱情。從目前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來看,主要存在著一些幾方面的問題:
(1)知識點較為單一。數學作為高考的主考科目之一,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存在著很大的壓力,目前的高考形式主要還是以學生的分數作為學生水平的衡量標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能不斷的重復傳授、練習高考大綱內所規定的知識點,不能完全顧及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
(2)在教學中很難做到因材施教。高中階段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及水平的個體差異性體現較為明顯,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很難按照學生的不同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是兩極分化的情況,對于優等生來說課堂知識較為簡單,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課堂知識掌握起來又較難。
(3)教學效率低。目前,高中階段數學知識的掌握方式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師講解及課后作業練習為主,在課堂上教師通過不斷的講解,課后大量的數學習題練習,但實際上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
2.高中階段數學課堂教學與標準有效性的差距
(1)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的缺失。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然而在目前高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這一思想并沒有被完全的落實下來,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都是按照教師的安排來進行的,學生在校期間即使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學習、去思考,也是需要在完成教師所規定的大量的學習任務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的,而目前狀況學生很難提前完成教師所規定的學習任務。另外目前的高中階段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學生接收的學習模式,這一過程學生缺少了探索、思考、發現、實踐的學習思維生成過程。目前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數學知識的高校傳授,但卻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發現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2)課堂有效生成的缺失。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知識路上的領路人,單純知識的傳授會忽視學生自我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會破壞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3)人性關懷的缺失。興趣是人學習新事物的動力源泉,良好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最終有助于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目前,在高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被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很少有學校或教師關心學生身、心等方面的健康成長。
從影響高中階段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因方面來說,影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較為復雜的。筆者從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的課堂參與、學校環境三個方面,分析影響高中階段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師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也是教師展現教學技能和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主要途徑。目前的素質教育提倡的是教學改革,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提倡以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線的學習模式。終生教育、終身發展是目前社會對人才發展的客觀需要,而人才知識的獲得歸結與課堂教學,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至關重要。
2.學生的課堂參與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局限于對數學概念、結論等的記憶、模仿與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應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要實現學生參與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條件與平臺。
3.學校環境學校環境分為校外環境與校內環境,校外環境是指學校周邊的環境,目前來看有許多高中周邊存在著眾多的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另外加上學校沒有嚴格的學生管理,許多自制能力差的學生經常在上課的時候跑到網吧或其他娛樂場所去玩,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器材也進入到了學校當中,教學輔助器材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贏取,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及掌握程度。同時,德高望重、教學認真、知識淵博的數學教師也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態度及學習習慣的形成。在校期間教師的品行、言行舉止、教學態度對學生日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1.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應該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首先要改變數學教學中以教的“量”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高低的考核標準。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變“我”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認清在數學教學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積極的學習新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不斷的創新、體驗新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并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以學生為主的發展目標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學習掌握基本知識、學會學習的技巧、并通過在校期間的學習掌握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最終通過掌握的知識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因此,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的設定不應僅局限于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而是應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歸結點,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學習。
3.提高教學內容的現實意義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在目前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主要是以單純的試題練習為主,并沒有考慮到數學知識現實意義的體現。因此,在教學中應鼓勵教師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接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通過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4.鼓勵學生課堂的參與性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需要他們的積極參與,在教學中不僅需要他們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的回答教師所提問的問題,還需要他們通過主動的思考,提出相關的問題。因此教師應鼓勵與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通過積極的參與發展與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最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最好的體現。
高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單純是一個知識的輸出過程,更應該是一個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的學習,重點應該是學習方法、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發展。
[1]周宏.對課堂教學評價失衡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05).
[2]程紅,張天寶.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