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娟
(蘭州市第八十一中學)
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王芳娟
(蘭州市第八十一中學)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極大地加強了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系,而語言作為交流溝通的載體,在經濟、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關鍵性的紐帶作用。從“跨文化”的概念和中學英文教學大綱要求出發,分析了跨文化意識培的主要目標,并于文末給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
中學英語教學 語言文化 跨文化意識
語言,在淺層次上表現為一種口頭或書面的交流工具,在深層次上則是一種歷史傳承的、動態發展的文化符號。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語言是文化的一種符號,是文化的一個縮影,而文化則塑造著語言,不斷豐富和改變著語言的內涵和外延。由此,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才能真正了解其語言所包含深層次含義,才能真正掌握其語言背后所遵循的規律。而在實際中,我國的中學英語教學一直以來都強調語法講授,尚未完全意識到跨文化培養的重要性,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缺乏對語言的深刻認識,也缺乏學習語言的興趣,學習效率低下。由此,轉變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迫在眉睫。我們應把文化教學看作是英語教學的一部分,將日常交際和文化知識分階段、有重點的結合起來,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找到適應當今時代發展要求的中學英語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具備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1.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意識可以分為情感、認知和行為三種維度。在情感維度上,跨文化意識表現在交際人在與他人交流或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始終表現出積極的情緒,能夠坦然接受文化差異的存在,并且能夠尊重這種文化間的差異,即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程度和多元化的價值體系。在認知維度上,跨文化意識有助于人們更好、更全面的認識世界,即通過對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理解而形成對整個世界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理性的認識。在行為維度上,跨文化意識表現在有效的、適宜的跨文化交際行為和各種能力的養成。例如,如何開始交談,如何在交談中轉換話題,如何理解含蓄表達以及如何結束交談等能力。綜合以上分析,跨文化意識的這三個維度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其中的每一個維度都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2.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對跨文化意識培養的要求
2001年,隨著我國英語教育文件《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我國的中學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文件中規定:“英語教育的目標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并具體規定了各級不同的跨文化教育的目標?!庇纱?,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被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其不再是教學中一項可有可無的內容,而是從目標到內容和要求都有了非常明確的規定。
1.提升語言學習興趣
在實際中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困惑:單詞都認識,但文章卻讀不懂。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在語言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文化意識的缺乏就上升為英語學習中的主要矛盾。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使得學生無法真正掌握詞匯的具體運用,無法結合情境、語境靈活的理解單詞的意思,因此也就不能準確把握文章的意義。
開展跨文化教學,就是要使學生在具備一定的語言知識基礎之上,再進一步了解有關專業知識和文化背景,使豐富多彩的文化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為學生掃清學習障礙,提升了英語學習興趣。
2.提升英語思維能力
在學習外語時,往往要受到自身母語的干擾,如果不能實現兩種語言思維之間的快速轉換,勢必影響語言學習和運用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加入跨文化教育的元素,營造英語文化氛圍,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在英語環境下讓學生熟悉語言、習得語言,讓學生能夠擺脫用漢語思維理解英語的局面,真正提高其用英語理解和思考的能力,從而提升了學生英語思維能力。
3.優化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強調語法基礎,包括對單詞、句式以及一些語法現象等應知應會內容的講授,其大部分屬于定式教學。優化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否定基礎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而是強調更加尊重語言學習的規律,把交際應用、語法教學、文化教學結合起來。通過開展文化教學,除了完成對既定的單詞、句法、語法等基礎性知識的學習外,還應為學生提供機會、創造環境來進行實際交際,來學習與語言材料相關的背景文化知識。通過有效地創設語言氛圍、模擬語言環境、來調動學生理解文化背景知識,從而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1.教師方面
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意愿是跨文化意識培養任務能否順利實現的重要影響因素。實現中學應為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主要應做好以下三點:第一,不斷加強自身的英語文化知識學習,要通過各種途徑積累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力爭向學生傳遞有價值的、健康的文化信息,提升學生英語文化的自適應性;第二,轉變教學觀念,應深刻認識到新時期下英語教學重點的轉變,從重視基本知識的教授轉向以基礎知識為支撐,以跨文化意識培養為導向的“雙重點”式教學模式,從“滿堂灌”式教學轉向教學聯系實際,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為導向進行知識教授的模式上來,不斷培養學生的文化交流和溝通的能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第三,充分挖掘課程重的文化因素,課程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挖掘材料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如看病、問候、聚會、度假,這些對話本身就是進行跨文化教育很好的素材,再輔之以一些真實的社交語境,能夠使學生更容易的掌握語句的文化內涵,提升了其閱讀能力。
2.課程安排方面
(1)采取豐富多樣的課程形式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采取豐富多樣的課程形式是實現跨文化意識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應在課程安排上努力創造機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新,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改變傳統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課程安排。例如,采用角色表演或小話劇的形式需要學生創立真實的交際語境,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思考對話中應考慮的社會文化習俗以及對話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僅僅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現代教育技術既有效的擴大了課堂的范圍,還能夠成為課堂知識的重要補充。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經典的英文電影,使學生加深對影片中涉及的文化現象的理解,拓展和豐富其語言交際的方法和手段。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文化題材的話題,安排學生在網絡上搜尋相關信息,然后在遠程課堂上展開討論,這將為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當前,教育正處在一個不斷調整的時期,經濟的迅猛發展,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己經難以滿足時代的發展要求,表現出了一定的滯后性。新時代下的英語教學,其挑戰性和嚴峻性更加突出,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特別是要轉變思維模式、轉變學生管理理念和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教育只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承擔起推動經濟發展的重任,才能夠真正培養出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1]周昌惠.中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方案構建[J].校園英語,2015,(07):1.
[2]常云霞.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6,(03):15.
[3]蘇曼.索緒爾語言符號任意性理論[J].文教資料,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