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紅,王芳瓊,羅 宸,楊小剛
(云南省楚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楚雄市2008-2015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饒 紅,王芳瓊,羅 宸,楊小剛
(云南省楚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目的]了解楚雄市2008-2015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特征,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楚雄市2008-2015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楚雄市2008-2015年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2起,發病568人,死亡19人,病死率3.35%。其中食物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7 起(53.13%),高峰期為7-8 月,以家庭野生菌中毒事件為主(76.47%);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5起(46.87%),高峰期為3-5月,以學校呼吸道傳染病為主(93.33%)。[結論]預防和控制學校呼吸道傳染病暴發,減少野生菌中毒事件發生,是楚雄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重點。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食物中毒;傳染性疾病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1]。它有可預見性差、來勢兇猛、病因復雜、死亡率高和涉及面廣的特點[2],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既影響公眾健康,還影響社會穩定。筆者對楚雄市2008-2015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分析,為科學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
1.1 資料來源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信息管理系統2008-2015年楚雄市上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2 判定標準
依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
1.3 數據處理
應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資料進行描述性分析,采用Excel和SPSS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2008-2015年,楚雄市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2起,波及14,154人,發病568人,死亡19人,病死率為3.35%。較大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4起,均為食物中毒事件。一般突發事件18起,其中15起為傳染病事件,3起為食物中毒事件,無重大及特別重大突發事件報告。食物中毒事件和傳染病事件分別占全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53.13%和46.87%。
2.1.1 食物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08-2015年楚雄市共報告食物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7起,發病145人,死亡19人,病死率13.1%。其中,較大級事件14起:野生菌中毒13起(發病36例,死亡16例),毒鼠強中毒1起(發病8例,死亡3例);一般事件3起:東北油豆中毒1起(發病32例),蠶蛹中毒1起(發病33例),不明原因食物中毒1起(發病36例)。
野生菌中毒有明顯的季節性,集中在 7-9月發生,均為農村家庭食用自采野生菌發生中毒。其事件數、發病數、死亡數占所有食物中毒事件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例數的76.47%、24.83%和84.21%。野生菌中毒病死率高于其他食物中毒病死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312,P<0.001),詳見表1。
2.1.2 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楚雄市2008-2015年共報告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5起,發病423人,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例總數的74.47%(423/568),無死亡病例。其中乙類傳染病2種:布魯氏菌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丙類傳染病3種:風疹、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其他傳染病1 種為水痘。報告風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7起,事件數和病例數分別占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46.7%(7/15)和38.8%(164/423)。
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占全部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86.67%(13/15),均為呼吸系統傳染病。其中鄉鎮小學報告7起(水痘4起、風疹2起、流行性腮腺炎1起),占53.85%(7/13);鄉鎮中學報告5起(風疹4起、甲型H1N1流感1起),占38.46%(5/13);市區中學報告1起(風疹),占7.69%(1/13),詳見表2。

表1 2008-2015年楚雄市食物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

表2 楚雄市2008-2015年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類統計
2.2 人群分布
2008-2015年楚雄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病人群以學生488例為主,占全部病例的85.92%,其余依次為:農民46例(8.10%)、城鎮居民33例(5.81%)、幼托兒童1例(0.18%)。
2.3 發生場所分布
32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家庭16起(農村家庭15起,城市家庭1起),發生在學校的15起(鄉鎮學校13起,市區學校2起),發生在街道社區1起。
2.4 時間分布
楚雄市2008-2015年食物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峰期為7-8月,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峰期為3-5月,見圖1。
楚雄市2008-2015年在報告的各類突發事件中,食物中毒事件報告比例高,病死率高,是楚雄市影響較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4 起較大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均為食物中毒,均發生在農村家庭,并以食用自采野生菌中毒發生的頻次和死亡人數最多。云南省是全國毒蕈中毒事件發生最多的省份[3]。楚雄市位于云貴高原中部,氣候溫和,森林植被茂盛,土壤肥沃,適宜野生菌生長,野生菌種類繁多,采食野生菌的歷史悠久,農村家庭經常上山采鮮自食,因不少有毒菌類與食用菌類不易區別,誤食毒蕈造成中毒、死亡[4]。夏秋雨季適合大多數野生菌類生長,毒蕈中毒有明顯的季節性,7-9月是楚雄市野生菌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因此,在高發季節及時預警[5],做好野生菌中毒應急救治的各項準備工作。在農村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宣傳毒蕈中毒的危害、毒蕈的識別方法以及毒蕈中毒自救措施,教育群眾不要任意采摘、食用不認識的野生菌,提高群眾預防野生菌中毒的意識和能力,以減少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發生。

圖1 楚雄市2008-2015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月份分布圖
楚雄市2008-2015年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多為呼吸系統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學校,學生是主要的發病人群,發病高峰期為3-5月,與全國多地的報道一致[6,7]。呼吸道傳染病傳播迅速,如不及時發現和處置,嚴重危害人群健康[8,9]。因此,預防和控制學校傳染病暴發流行也是楚雄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
楚雄市學校傳染病事件中大多發生在鄉鎮學校(92%),并以小學多發。學校是人群密集場所,為傳染病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如果衛生條件差,一旦有傳染源存在,就極易引起傳染病暴發。鄉鎮學校傳染病的高發與農村衛生條件差,學生住宿擁擠、衛生習慣差、自我防護意識不強有關[10]。另外,中小學的傳染病事件發生數和罹患率高,還與高發傳染病的年齡分布和人群免疫屏障有關[11]。風疹在鄉鎮中小學多次暴發與風疹疫苗的接種率低有關[12]。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實施(2008年)以前出生的兒童,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種采取自愿自費的原則,農村兒童可能因經濟等原因大多數未接種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致使農村中小學生的免疫屏障差,容易發病。2008年后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納入免疫規劃實行免費接種,小學的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暴發疫情明顯減少[13]。學校傳染病事件多為疫苗可預防疾病,在流行期對易感者進行免疫接種,可減少傳染病事件的發生。
教育、衛生部門應密切協作,進一步建立完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體系[14],抓好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一是要加強對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的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教育,改善學校衛生設施和條件;二是學校要加強疫情監測,嚴格執行晨午檢制度,控制傳染源,定期開展課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場所的消毒并形成制度;三是衛生部門要認真實施國家免疫規劃,提高疫苗的接種率,建立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加強疫情監測和預警,及時探測和識別傳染病發生的異常情況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傳染病突發事件發生的風險[15],將傳染病疫情的發生控制到最低。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S].衛生部,2003-05-09.
[2] 耿文奎,李勇強,劉德誠,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三網”建設的做法與效果[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10):1156-1157.
[3] 王 銳,高永軍,丁 凡,等.中國2004—2011 年毒蕈中毒事件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2):158-161.
[4] 李西云,陶汝國,趙世文.云南省16 年毒蕈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3,15(1):49-51.
[5] 毛新武,李迎月,何潔儀,等.廣州市2000-2005 年蘑菇中毒調查[J].中國熱帶醫學,2007,7(1):166-167.
[6] 闞 震,劉天軍.2009-2013年北京市房山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5,31(2):241-242.
[7] 韓俊鋒,王子軍.我國2006-2008年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4):463-465.
[8] 蔡篠英,麥慧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類分級管理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8):895.
[9] 繆 凡,陳 坤,張 薇,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危機管理模式的作用[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10):1276.
[10] 常彩云,許華茹,隋慶梅.濟南市2006-2011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8(4):477-479.
[11] 耿貫一.流行病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0.
[12] 李會彩,王芳瓊.一起山區學校風疹暴發的流行病學分析[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4,20(6):41-42.
[13] 王芳瓊,鹿守傳.楚雄市2009-2013 年中小學在校學生傳染病發病情況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15,41(5):451-453.
[14] 徐 勇,顏博秋.我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狀與管理對策[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5):513-515.
[15] 馮子健.傳染病突發事件處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6.
(本文編輯:何慶節)
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kout public health event from 2008 to 2015 in Chuxiong
RAO Hong,WANG Fang-qiong,LUO Chen,YANG Xiao-gang
(ChuxiongCDC,ChuxiongYunnan675000,China)
Objective To know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kout public health event from 2008 to 2015 in Chuxiong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 Methods The data of breakout public health event in Chuxiong from 2008 to 2015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 Results A total of 32 breakout public health event were reported in Chuxiong from 2008 to 2015,it included 568 patients and 19 death cases,and the fatality rate was 3.35%. Among these cases,17 cases(53.13%)of breakout public health event were caused by food poisoning,the peak season occurred in July and August,which main cause was by wild fungus poisoning in families(76.47%). 15 cases(46.87%)of breakout public health event were caused by infectious diseases,the peak season occurred from March to May,which main wer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iseases in schools(93.33%).Conclusio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in schools,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wild mushroom poisoning,which both are the emphases of work of breakout public health ev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uxiong.
breakout public health event,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ood poisoning,infectious disease
2016-07-15
10.3969/j.issn.1003-2800.2016.10.017
饒 紅(1972-),女,云南楚雄人,大專,主管醫師,主要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R195
A
1003-2800(2016)10-00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