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滌群
工會如何在推進供給側改革中發揮作用
文 趙滌群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著力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殲滅戰,增強經濟持續增長新動能,推動昆明經濟實現追趕超越的新成效,努力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我們了解到,昆明地區近年在實施“三去一降一補”方面,一是存在著產能過剩行業及資源枯竭工礦區企業普遍經營困難。例如,昆明東川區工業企業中,51%的企業處于停產狀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21.77億元,同比下降2.94%;二是部分企業下崗、待崗職工存在欠薪、欠保等問題。調查顯示,產能過剩行業及資源枯竭工礦區停產半停產企業為解決人員過剩問題,多采取了內部轉崗、解聘、降薪或僅發給基本生活保障等措施,雖然沒有大幅裁員減員,但時有欠薪情況發生,職工收入顯著降低,生活較為困難;三是產能過剩行業及資源枯竭工礦區企業產品競爭力不強,技術含量低,缺乏核心技術,技術創新貢獻率不足;四是產能過剩行業及資源枯竭工礦區企業發展呈軟、散、弱的狀況,主要面臨“兩高兩難一低”即成本高、稅費高、融資難、招工難、素質低等問題。
(一)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宣傳,凝聚改革共識和正能量
一是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使各級工會干部切實理解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何重大意義,涉及到工會、職工的是什么內容,要把工會的工作重心放在保就業、保收入、保安全上,使職工群眾有最基本的獲得感;二是要在廣大職工中大力宣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意義,引導職工與企業積極應對“新常態”;三是要引導職工正確認識和對待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的調整,正視改革過程中給部分職工帶來的短期利益影響,引導職工堅定信心、積極應對,正確看待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暫時困難,凝聚改革發展的正能量。
(二)加強協調,加大力度,把握工作主動權
一是溝通協調形成調研成果,及時把調研中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職工收入、生活及思想狀況,向黨委、政府報告,提供決策參考;二是要通過深入調研,及時反映職工的訴求和主張,促進全面統籌、因企施策、因人施策,切實維護廣大職工合法權益;三是切實做好技能培訓、轉崗培訓、再就業培訓等工作,切實抓好農民工引導性培訓,把大培訓、大練兵、技術大比武作為工會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亮點工作抓實抓好;四是針對低保戶職工、低保邊緣戶職工、意外致困戶職工的實際困難,實施精準幫扶;五是盡職盡能,積極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小額貸款及“貸免扶補”,對有創業能力和愿望的職工實施幫扶;六是體現工會維權維穩職能,充分體現工會組織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作用;七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
(三)強化制度建設,完善服務企業長效機制
一是主動參與促成建立為企業服務的政策導向機制。通過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引導企業投資方向和生產經營行為,及時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引導企業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項目,促進經濟持續增長。二是發揮政策激勵引導作用。大力宣傳《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昆明市委、市政府《昆明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若干措施》,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引導作用,鼓勵引導企業擴大投資、加快技術改造、加強科技創新,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三是強化調研分析和具體指導。針對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傾向性、趨勢性問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幫助企業把握好經濟走勢和發展方向在企業投資擴產、結構調整、企業管理等過程中加強具體指導,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四是支持實施技術改造提升工程。爭取政策、資金向企業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傾斜,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促進企業在品種質量、節能降耗、清潔環保、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技術改造提升。
(作者系昆明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