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家票
田間地里的工會情
——保山市龍陵縣鎮安鎮工會工作小記
文 何家票
烤煙合作社成立工會組織后,鎮安鎮總工會安排技術人員從育苗到移栽、施肥的過程中都聘請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為社員提供技術服務。
其他幾個村的烤煙合作社看到工會所起的作用,紛紛要求建立工會組織,服務的對象增加了,工作壓力也就大了。
自此,在田間地頭種植烤煙、甘蔗的社員也有了自己的工會組織,享受和城鎮企業職工一樣的待遇。

唐明武(右)和同事商討工作。
從“社員”變成“會員”
鎮安鎮位于保山市龍陵縣城北部,怒江西岸,海拔最高的地方有2800米,最低海拔僅700米,因為地理位置險要,被譽為龍陵縣的“北大門”。
在典型的立體氣候條件下,甘蔗、烤煙、茶葉、咖啡等經濟作物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生長的位置。
雖然經濟作物種類繁多,但企業相對較少,在做好職工服務工作之余,鎮安鎮人大主席、總工會主席唐明武意識到,工會工作不能僅限于服務職工的圈子。
剛好轄區內有幾個村成立了烤煙合作社,唐明武認為,如果能將合作社的社員也納入工會組織,對工會工作將是一個新的突破。
想到不如做到,唐明武立即到合作社征求社員的意見。
當時很多合作社社員聽到這個想法后,并沒有表現出更多的熱情,反而有社員持懷疑的態度,合作社成立工會有用嗎?
在唐明武反復解說下,社員們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第一家烤煙合作社工會組織終于成立起來。
烤煙合作社成立工會組織后,鎮總工會安排技術人員從育苗到移栽、施肥的過程中都聘請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服務。
其他幾個村的烤煙合作社看到工會起到的作用,紛紛要求加入工會組織,服務的對象增加了,工作壓力也就更大了。
自此,在田間地頭種植烤煙、甘蔗的農民也有了自己的工會組織,享受和城鎮企業職工一樣的待遇。
“自從我們合作社建立了工會,大事小事都讓工會參與商量,社員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大家更滿意了!”唐明武開心地說。
烤煙合作社建立工會組織之后,合作社的社員把工會當成了自己的家,很多社員都來找唐明武,反映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去年,有一個社員找到唐明武,希望能增加烤煙的種植面積。唐明武告訴這名社員,烤煙雙控是國家的政策,面積上不能再增加了。
雖然這名社員的目的沒有達到,但在唐明武的解釋下,這名社員還是高興地離開了。
唐明武回憶,原來動員老百姓種植烤煙的時候,他每家每戶上門動員,現在成立了工會組織后,社員有什么想法都會到工會咨詢或者交流。
從這些小事上可以看出,工會在老百姓心里的位置越來越重要。
實際上,合作社對工會組織的認可,與唐明武的工作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在合作社成立工會組織之前,唐明武深入到田間地頭,與合作社老板、種植戶面對面、心貼心交朋友,深入社員中間,利用勞動間隙講政策法規,使合作社社員進一步了解工會在維權、幫扶上的地位和作用。
提升工會吸引力是關鍵
工會組織成立后,就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不然成立起來干什么?
因此,凡是合作社的工會組織都按照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標準,并相繼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工作、職工維權、困難救助、職業培訓、農技比賽等工作。
一次,唐明武到合作社商談工資集體協商事宜,合作社負責人告訴他,現在合作社的工資遠遠高于當地水平,隨便請一個工人,一個月沒幾千元的工資誰來干?
唐明武告訴這名負責人,雖然合作社的工資水平已經很高了,但還是要以合同文本的形式定下來。在唐明武的堅持下,合作社的工資集體協商以合同文本的形式定了下來。
實際上,不僅合作社的工會組織得到發展,企業里的工會組織也各有特色。
太成商貿公司原來沒有工會組織,盡管公司員工大部分是年輕人,有的員工喜歡踢足球,有的喜歡騎行,但都是各自為政。
自從成立工會組織之后,工會就在員工之間征求意見,根據員工的愛好不同,公司工會先后成立了足球隊、越野騎行隊等體育項目。
在工會的主導下,員工的積極性迅速調動起來。
去年,公司工會還組織騎行隊到保山市參加騎行比賽。
今天的成果是建立在過去的努力上。
在建會初期,唐明武和鎮工會干部職工每天都往企業跑,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鎮安鎮轄區內所有的大小企業都成立了自己的工會組織,除了一家超市是特例之外。
唐明武每次去超市負責人都避而不見。
一次,他聽說這個超市的老板和自己的一個朋友關系很好,唐明武知道這個消息之后,立即找到這個朋友,希望這個朋友能聯系這名老板商量建會事宜,但還是沒有成功。
“這家先放一下,先把工會的吸引力提起來,相信到最后能把這個‘山頭’攻下來。”唐明武說。
工會會員證也“值錢了”
楊參燦是鎮安鎮農機站的一名老職工,妻子是農民,女婿是騰沖人,女婿和女兒都在騰沖小學教書,一家人的日子還算平靜。
但這種平靜卻被一種疾病打破,楊參燦患上了紅斑狼瘡。
為了能更好地照顧楊參燦,他的女婿一直堅持報考龍陵縣的公務員,最終通過考試,楊參燦的女婿順利進入鎮安鎮司法所工作,楊參燦是得到了照顧,但女婿女兒又面臨兩地分居的情況。
這件事在鎮安鎮傳開之后,唐明武和相關部門多次協調,幫助楊參燦的女兒調回鎮安鎮一所小學教書。
鎮安鎮企業較少,每年的工會經費只有4萬元左右。
“職工生病住院、親屬離世、困難職工救助……”靠這4萬元的工會經費就顯得捉襟見肘。
去年,鎮安鎮總工會在開展走訪慰問活動中,唐明武知道有4名大學生家庭困難,其中一戶正是合作社社員的子女,在工會經費相對短缺的情況下,鎮安鎮總工會對這4名困難大學生進行了幫扶。
去年,三八節期間,鎮總工會組織女職工體檢,鎮總工會副主席楊智輝認為這是大好事,但工會經費已經所剩無幾,根本不足以支付這筆體檢費用。
唐明武找到鎮黨委政府,把這筆體檢經費批下來。
由于地少人多,鎮安鎮很多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剛開始的時候,鎮安鎮總工會與相關部門攜手,通過包車的形式,把這些外出務工人員送達目的地。
實施幾年后,唐明武發現,雖然外出務工人員多,但所從事的工作大部分靠體力吃飯。想到這里之后,工會依托人力資源部門,開展了勞動實用技術培訓。
經過培訓后的職工,待遇上有明顯增加,工作強度也相對較輕,更為重要的是,有的經過技術培訓的農民工,自己開店當上了老板。
最近,鎮安鎮引進一個胡峰養殖技術培訓班,這個技術引進之后,唐明武就找到培訓班的負責人商量,希望工會會員能享受培訓費的優惠。
在幾次接觸后,胡峰培訓班的負責人表態,持有工會會員證參加培訓可享受半價優惠的待遇。對于高達六七千元的培訓費來說,半價優惠直接為會員省下來幾千元支出。
“工會會員證也‘值錢了’。”當知道工會會員的待遇后,一起參加培訓的人羨慕地說。
在工會會員真真切切得到了好處和實惠,鎮安鎮總工會的吸引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在采訪的前一天,唐明武還參建了一個農貿市場招商的洽談會,這個農貿市場如果建成后,涉及到木材加工、核桃加工、房產開發等項目,總投資達到6億元。
“如果這個項目落地后,鎮安鎮將迎來更快的發展。”唐明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