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家謙
該給的經濟補償一分都不能少
——瀾滄縣總工會為被解聘職工多討回經濟補償6000余元
文/劉家謙

隨著職工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很多用人單位不敢再明目張膽地隨意開除職工,轉而采用“末尾淘汰”、“星級考評”等更為隱晦的手段來促使職工離職,從而達到不賠錢或者少賠錢的目的。在中國建設銀行瀾滄分理處(以下簡稱瀾滄建行)工作的喃滿相就遭遇到了這樣的非法解聘。
1983年出生的喃滿相是孟連縣人,在進入瀾滄建行之前她是建行孟連縣支行的一名勞務派遣工,4年前孟連縣支行撤銷后她以勞務派遣的方式進入到瀾滄建行擔任柜員,并與之簽訂了正式的勞動合同。
她原以為可以在瀾滄建行長期干下去,誰知一天銀行領導把她叫到辦公室,口頭通知不再聘用她,并要求她當日就辦理離職手續。
突然被單位解聘,換做是誰心里都很納悶。在喃滿相的一再追問下,公司領導才講出解聘她的原因和根據:在前段時間銀行組織的星級柜員考試中她的成績不達標,所以不能繼續聘用,并且翻出《中國建設銀行云南省分行勞務人員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給她看。
同時,瀾滄建行的領導也表示,如果喃滿相同意解除勞動合同,銀行方面出于人道主義考慮愿意給她支付11495元的經濟補償。如果喃滿相不同意或者無理取鬧,那么這筆錢也拿不到。
看著《管理辦法》中的確有星級考評不達標將被開除的規定,對勞動法規一知半解的喃滿相雖然很不愿意但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所以只得同意與銀行解除了勞動關系。
征得她的同意后,瀾滄建行迅速給喃滿相辦理完離職手續,并支付了答應她的11495元經濟賠償。
離職手續辦完后,喃滿相不知道這筆賠償金是不是按照勞動法規的標準支付的。為了解開這個疑惑,喃滿相來到瀾滄縣總工會法律援助中心咨詢。
聽完她的情況介紹后,瀾滄縣總工會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認定瀾滄建行解聘職工的程序和補償標準都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致使員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
因此,瀾滄縣總工會法律援助中心決定受理這一法律援助案件,并派出3名工作人員組成工作組幫助喃滿相維權。
經過充分的取證調查,工作組查明了事件的全過程,認定瀾滄建行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沒有提前30日以書面的形式通知職工本人,也沒有報給銀行工會進行備案登記。
同時,依據內部管理辦法以星級考評不達標開除職工的說法沒有法律依據,因為瀾滄建行并沒有出示一份客觀公正的《個人鑒定書》,認定喃滿相不適合擔任柜員崗位。
而瀾滄銀行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就把喃滿相檔案退回到派遣單位,并與之解除勞動關系,損害了喃滿相的名譽權。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瀾滄銀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依規補償雙倍的經濟補償。
隨后,工作組組織瀾滄銀行和喃滿相進行調解,雖然銀行方面一再強調是按照《中國建設銀行云南省分行勞務人員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的,銀行方面沒有過錯。工作組也拿出《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據理力爭,并且強調內部規章制度不能與國家法律相沖突,否則即視為無效。
最終,在充足的法律事實面前,瀾滄銀行方面意識到了自身的過錯,并且同意按照法定標準對喃滿相進行補償。根據喃滿相的月工資2090元為標準,計算出補償金為16720元,同時還有解除勞動合同當月的工資和保險2600余元。減去前期支付的11495元,瀾滄建行還需補償喃滿相6496.5元。
為了讓喃滿相及時拿到補償金,瀾滄縣總工會工作人員還督促瀾滄銀行必須在簽訂協議當月把錢打到她指定的銀行卡上。
補償金到賬后,喃滿相專門來到瀾滄縣總工會,對工會為弱勢職工撐腰的行為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