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風
(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
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關系之辨析
鄭海風
(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近年來,公民教育逐漸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公民教育會替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嗎?還是融合到有著強烈意識形態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或者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轉型?本文就此加以闡述,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關系辨析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講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時,明確提出了“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問題,這是中國社會民主政治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由此也讓人們把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聯系到一起,引發熱議。那么究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又存在怎樣的關系呢?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1.1關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
1.2關于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是指在現代社會里,培育人們有效地參與國家和社會公共生活,培養明達公民的各種教育手段的綜合體。
由二者的概念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雖然針對主體相同,但是具體形式內容與目標接近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2.1替代說
“替代說”敢于直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與問題,并積極探索解決方法,這種態度有可取之處。但是,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都是政治社會化的途徑,可以傳遞社會的價值導向,但二者所依托的社會結構不同。我國的公民社會雖然在發育,但就目前而言并不成熟,且帶有政府主導的色彩。目前公民教育在我國的完全應用尚缺乏成熟的現代社會結構。因此,在我國當今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無法被公民教育完全取代。
2.2轉型說
“轉型說”同樣看到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局限性及弊端,指出應當套用公民教育的形式與內容由思想政治教育向其逐步轉型。但是考慮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差異,二者不管是教育目標、結構還是方法都不盡相同,因此盲目硬套無疑是不可取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二者原就是不同語境的產物,是無法在不同的社會土壤進行轉型的。
2.3融合說
“融合說”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在培養目標上都是為教育服務的,是為了成就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高素質公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具有高度的重合性。無論是在社會環境還是理論層面,二者的整合相容都是十分可行的。只要方法得當,考慮中國國情,取其精華,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吸收,便是不錯的選擇。但應當注意的是,一旦融合方向或內容形式有誤,可能會變得不倫不類。
3.1二者的聯系
在內容上,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是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啟發人的思想覺悟與培養人的政治素養,同時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內容主要包含文明及價值觀教育。公民教育是為了培養公民的權利義務及相對應的責任感。 包括公民的日常規范與價值觀。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強調的責任感在內容方面是一致的。也可以說,如果沒有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及權利、義務等規范,根本無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3.2二者的區別
盡管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在內容及目標等形式上較為相近,但不能否認,二者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
公民教育誕生于西方,古希臘羅馬時代開始的城邦提供了各種社會公共場所,公民教育的意識也由此萌芽。西方社會的民主體系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愈加完善,公民教育也相對完整。我們國家由于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缺乏民主與法制的社會基礎與觀念,缺乏公民教育發展的土壤。雖然近年來相關的理念在醞釀成長,但仍不成熟。
廣義的公民教育涉及范圍較廣,但凡公民即可歸屬于研究領域,更偏重于個體公民的整體社會素質。思想政治教育顧名思義,注重對人進行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內容不及公民教育全面,作用也不能完全取代公民教育。同時,在權利、義務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義務為本位,強調人應該為社會和國家做些什么。公民教育以權利為本位,更注重公民在社會中享有的東西。
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培養公民教育意識萌芽。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青少年時期注重公民意識的教育,更有利于公民意識的養成與發展。《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文件均指出,要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努力營造適合青少年成長的輿論與社會環境。其次,要將基層和社區發展作為重點方向,讓公民教育落地,在基層生根。
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公民教育都是社會意識的產物。二者誕生于兩種不同的社會結構。思想政治教育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國情出發,在屬性、內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公民教育是“國家—社會”二分社會結構的產物,基本依托于社會公共空間。我國有著優秀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結合本國國情,在黨的指導下吸收公民教育的優點,在青少年時期即注重公民教育的培養,并以基層與社會作為推廣主體,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關注與發展公民教育,是現階段有效的發展舉措與科學探索。
[1]武東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關系辨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4).
[2]葉方興,孫其昂.公民教育能否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的分析視角[J].思想政治工作,2011(01).
[3]都冬云.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兼論西方公民教育對我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德育天地,2011(09).
(編輯趙欣宇)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ivic Education”
ZHENG Haifeng
(Yancheng Technician College of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224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civic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horizon of the public. This paper expounds whether civic education will replac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 be integrated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strong ideology, or be a kind of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ivic education; relationship analysis
2016-02-22
鄭海風,(1973-),女。碩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與教學。
G712
文章編碼:1672-0601(2016)08-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