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欣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 臺州 318020)
?
MOOCs給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啟示
楊欣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 臺州 318020)
高職課堂“教、學、做”合一的特點,使得虛擬現實場景模擬技術、企業導師遠程在線指導等高科技教學方法方式,在課堂上的運用越來越廣泛。MOOCs的成功也讓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的融合變得更加生動,同時國外一些MOOCs平臺產教融合的新做法也值得高職院校借鑒。本文結合國內外使用MOOCs平臺的優秀案例,以期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產教合作、信息技術運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新思路。
MOOCs;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信息技術
MOOCs英文全稱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字面意思為大規模在線公開課程,中文音譯為“慕課”。MOOCs發端于十多年前。2012年,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名校不約而同地掀起了一股MOOCs風潮,產生了被稱為“三駕馬車”的Coursera、Udacity、edX平臺,這些平臺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積極建設屬于自己的MOOCs平臺,但參與其中的院?;径际潜究埔陨系拿?,例如常青藤高校、北京大學、東京大學等。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說,高職學生語言基礎薄弱,大多數同學沒有能力完成全英文的名校課程學習,即使是面向國內的中文課程(或提供中文字幕),高職的學生們對于本專業之外的課程也大多沒有學習興趣。從課程開設的角度來說,在高職進行授課的老師往往沒有機會在MOOCs平臺開設課程。那么,MOOCs與高職院校是沒有關系的嗎?其實不然。MOOCs的興起給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新時期的高職院校產教合作帶來了鮮活的案例。
截止到2015年3月,從MOOCs的“三駕馬車”的統計數據(表1)中可以看出,一共有超過1700萬人次在三個平臺注冊學習,來自各個國家的200多所大學的教師開設了總計超過1000門的各類課程。MOOCs之所以可以在短短三年內得到如此迅速的發展,主要歸功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高度融合。

表1 美國三大慕課平臺的基本情況
2014年5月2日,國務院做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在第十八條中指出,“要提高信息化水平”,要求“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推進職業教育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享,逐步實現所有專業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目前,在高職院校中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每天在優酷等視頻網站有大量的涉及教學與生產的遠程教學視頻被上傳,形成了龐大的網絡資源庫,各種信息技術和資源被教師們引入了高職課堂。然而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一部分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師對于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還有一定的抵觸情緒,還有一些教師由于信息技術的掌握水平問題而無法順利將其運用到課堂上。
據全球高等教育信息化專業組織EDUCAUSE的調查顯示,僅有2/3的大學教師擁有充分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和高職院校必須注重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針對部分教師的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需要完善相關的績效考核機制和激勵制度,讓教師轉變觀念,讓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室為中心”的課堂,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真正地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
MOOCs不是現成的,而是在學習交互的過程中逐漸生成的。首先,MOOCs作為一種生成性課程,其目標不是簡單地將所有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鼓勵他們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課前,由教師將預先準備的學習材料以及按照知識點準備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供學生學習和參考。這些視頻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目的是鼓勵學習者在原有學習資源和知識的基礎上,構建并形成新的學習資源和知識。課上,學生帶著自學資料及沒有弄清楚的問題來上課,這節約了理論教學的時間而充實了實操環節的時間。
這種隨著MOOCs的發展而出現的教學模式被稱作“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運用的成功案例有很多,這是跟高職課堂的“教、學、做”合一的特點密不可分的。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在課前給學生一些有關下次課理論基礎的資料,例如短視頻、電子課件等,學生根據資料進行自學,然后帶著問題來上課。課堂上教師的角色從講授者變換為指導者,并隨時為學生答疑解惑。而原本應該在課堂上進行的理論傳授部分所占的時間,則轉變為了學生親自動手實操的時間,使得高職課堂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MOOCs的共享理念,使得教師不必自己動手制作本不太擅長的視頻資料,同時由于電子課件是用于學生的課前自學,如何便于學生的理解而不是利于教師的講授則成為教師的日常課題,潛移默化之中,教學理念也隨之變化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已然從一句口號變成了高職教師的追求。另外,還有一些學者提出了基于MOOCs的分層混合教學模式,例如“課堂為主、線上為輔”的專業課教學模式,“在線為主、線下為輔”的選修課教學模式和“線上線下、多層互動”的通識課教學模式等。多樣化模式的提出是對MOOCs廣受認可的冷思考,線上線下共存共生的模式構建了一個信息化教育生態圈,強調了傳統課堂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也是不可替代的。
MOOCs網絡平臺的發展和興盛,以先進的信息技術把優秀的產教合作案例帶入了我們的視野,高職院??梢陨萍永靡詫崿F在智能化時代的校企優勢互補,以及學生的精準就業。
3.1校企優勢互補
MOOCs網絡平臺每天都由參與者產生出海量的數據,搭建MOOCs平臺的專業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綜合應用教育數據挖掘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大數據處理技術并進行分析,了解課程的參與人群及其學習興趣、學習時間,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學習需求。鑒于此,高職院??梢院拖嚓P的搭建在線學習平臺的企業合作,對高職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企業經過相關分析后提供給校方統計報告,幫助學校和任課教師為學生提供富有針對性的學習建議和策略,使校方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和方向,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滿意度。
另外,企業方也可以利用MOOCs尋求與高職教師的合作。對于培訓體系尚不完善的中小企業來說,通常需要聘請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兼備的高職院校教師赴企業進行員工培訓。這其中會牽扯到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也會耗費企業的資金、時間等成本,一些員工需要停工參加學習,不可避免地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尋求和高職教師合作開發在線學習課程這一途徑,可以幫助企業和教師解決以上問題。
MOOCs受眾群體的不確定性,往往使課程的設計會出現學習難度過高或過低的問題,而針對特定人群的課程設計則沒有這樣的弊端。例如,校企合作開發針對試用期員工的在線培訓課程,則可以節約企業的培訓成本,同時,碎片化、情景化的學習方式使得員工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顯著提高。MOOCs帶給我們的新技術和新思路,使得我們的高職院校和合作企業在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員工培訓與招聘等方面可以多角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3.2實現精準就業
2015年,國務院聯合社會保障局分4批取消了211個職業資格認證,2016年伊始,61個職業資格認證又被取消,此類做法的初衷是要讓廣大勞動者不被各種職業資格認證所束縛,從而更好地施展創業創新的才能。同時,通過調研,筆者發現未被取消的一些職業資格認證,企業對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的技能掌握情況評價不一,所以不論該畢業生是否持證,企業普遍會選擇對新招錄員工進行重新培訓和認證上崗,這無形中造成了企業成本的增加和資源的浪費。
美國的幾大MOOCs平臺的做法,可以為我們的職業資格認證及實現精準就業打開新的思路。Coursera、Udacity、edX都開設了企業的在線認證課程,例如,第三大MOOCs平臺edX當中由Microsoft、AT&T、Google、Salesforce、Autodesk等知名企業開設的在線課程形成了被稱作“納米學位”(Nanodegree)的學習體系。對于全部課程均通過考核的學生,相應企業將提供實習乃至就業的機會。企業的崗位認證針對性更強,不同于職業資格認證,完成學習的學生可以很快勝任該企業相對應崗位的工作。另外,以實習和就業為目的的學習會使高職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明確,學習積極性也將得到空前的提高。企業的培訓時間提前到了學生的學習階段,通過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企業可以盡早地發現人才,大幅降低成本,實現精準招聘,學生們也可實現精準就業。
新領域、新名詞的出現總會引得很多企業迅速開展“圈地運動”,先下手為強幾乎是所有企業的一致看法?;ヂ摼W+、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MOOCs等也不例外。在蘋果手機商店中搜索關鍵詞“網絡課堂”,相關的應用有1236種之多,以“慕課”為關鍵詞搜索也有134個結果可供選擇。然而通過細查各個手機的應用,不難發現所謂的網絡課堂和慕課大多都是把傳統課堂形成視頻資料搬到網上,與老師的互動僅僅依靠留言板功能,老師是否回復、何時回復都無法得到保障,課堂作業等學習效果檢查就更無從談起了。高職院校的網絡教學資源建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MOOCs的興起使很多高職院校開始花大力氣搭建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乃至開發某校專屬的課堂教學APP。各家院校各自為政,沒有將MOOCs的共享精神發揚和繼承,反而出現了投資競賽、注冊點擊率評比等違背建設初衷的現象。同一地區高職院校的重復投資、資源浪費問題更是不言而喻。EDUCAUSE已經在2016教育信息化十大議題當中明確指出,各種涉及在線教育及課堂管理的應用和軟件的整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集中力量辦大事一直是我們國家的優勢和特點。好的高職教育資源需要開放和共享。每個地區的職業教育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應該彰顯各自的特色并形成聯盟,合力讓本地區的高職在線教育教學資源形成品牌。另外,經過實踐檢驗的課堂管理軟件應進行大力推廣而不是一味地重復開發,同時幫助企業轉變觀念,從服務教育的高度尋找新的商機。例如,東京大學在Coursera上面提供的三門課程是付費課程,課程收入既可以用來完善課程質量,也可以為平臺帶來一定的收益。
MOOCs是信息技術、共享理念、公平教育、產教協力的集合體,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可以借鑒MOOCs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探索適合本地區高職院校的創新做法,讓信息技術服務下的現代職業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
[1]Eden Dahlstrom, J. D. Walker, Charles Dziuban. ECAR.StudyofUndergraduateStudent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D]. Louisville,CO: EDUCAUSE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2013.
[2]李桂芳. MOOCs背景下大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反思與構建[D], 2015.
[3]EDUCAUSE Review,Top10ITIssues2016:Divest,ReinvestandDifferentiatehttp://er.educause.edu/articles/2016/1/top-10-it-issues-2016.
[4]周統建. “慕課”背景下高等林業院校課程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及應對策略[J]. 中國林業教育,2016 (2).
[5]日本文部科學省. 活用MOOC平臺改善高等教育的相關調查研究[D]. 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itaku/1357548.htm, 2015.
(編輯趙欣宇)
The Enlightenment of MOOCs to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Xin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318020,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un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lasses, enabl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irtual reality scene simulation technology, enterprise supervisors’ remote online guidance and some other technologies to be rapidly expanded in classes. The success of MOOCs also let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eaching become more vivid. And at the same time, some new approaches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f MOOCs platforms abroad also are worth learn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ing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outstanding cases of using the MOOCs platforms,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OC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6-04-16
楊欣(1984—),女。博士,講師,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經貿管理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高職教學信息化、物流與信息技術。
G718.5
B
1672-0601(2016)08-0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