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鑫
以挑戰杯為引領的高職院校共青團構建創新創業體系淺析
——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劉錦鑫
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挑戰杯”競賽開展情況為研究對象,探索共青團工作視野下,以“挑戰杯”為引領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體系的構建狀況,希望對未來高職院校推進創新創業工程有所幫助。
創新創業;挑戰杯;高職;共青團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2.060
中國形勢 2013年1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學生在創新創業中的重要作用:“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同時還特別強調:“全社會都要重視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利的條件,搭建更廣闊的舞臺,讓廣大青年在創新創業中煥發出更加奪目的青春光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做出專門部署,指出明確方向。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38次提到“創新”,13次提到“創業”,尤其2次專門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列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之一。隨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責無旁貸。
廣東形勢 2014年5月4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同志指出:“當前廣東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廣大青年要抓住機遇,勇于創新創業。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要培養青年的創新意識,積極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提高青年創業的本領。”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敢闖敢試,創造了體制機制先發優勢,廣東省人社廳、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團省委等九部門聯合制定了《廣東省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2014—2017)實施方案》,并于2014年9月1日發布實施,健全了“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的新機制,引領青年學子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創新創業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動力源泉,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政策的提出,創新創業教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共青團工作也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而由團中央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開展的“挑戰杯”系列競賽,正是廣大學生實踐創新創業的夢工場。多年來,“挑戰杯”競賽始終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這一宗旨,積極促進創新人才成長、深化高校素質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在全國高校乃至整個社會上都產生良好的反響,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
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文化植入工程
1)高職院校三年制,且多數大三學子將參加企業實習,培養在校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一年級尤為關鍵。校團委通過櫥窗海報、校園廣播、QQ群、微信公眾平臺、官方微博等渠道為新生解讀“挑戰杯”到底為何物——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競賽,比賽分為“創業計劃競賽”和“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兩類,每兩年一屆間隔舉辦。
2)為了在“挑戰杯”國賽、省賽中取得好成績,校團委均會提前半年以上開展校內賽,做好項目的培育選拔提升等準備工作,制定發布“挑戰杯”校內賽文件,并通過多條主渠道確保大賽信息“抵達”師生。教師獲取信息主渠道:校團委→學院/各部門→教師。校團委在辦公自動化系統中發布電子公告→教師。學生獲取信息主渠道:校團委→學院團委→班級(團支部)→學生。校團委通過櫥窗海報、校園廣播、QQ群、微信公眾平臺、官方微博等渠道發布競賽信息→學生。
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助推工程
1)各學院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想法的主要孵化基地,為了鼓勵各學院在“挑戰杯”競賽中為大學生提供咨詢、指導幫扶,學校制定獎勵政策,設置“優秀組織獎”5名,每名獎金1000元,評比規則:優勝獎作品,每項1分;銅獎作品,每項5分;銀獎作品,每項7分;金獎作品,每項10分;其他情況20分,如活動的宣傳、組織、策劃、學生參與情況等方面綜合體現。
作者:劉錦鑫,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528333)。
2)教師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想法可行性的指導者,是想法能否“落地”的較為關鍵的因素,為了鼓勵廣大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獎勵優秀指導教師,學校制定獎勵政策,設置“優秀指導教師獎”,評比規則為:學生作品獲得校內賽金獎、銀獎、銅獎的第一指導教師或有3件以上作品入圍學校復賽的指導教師。
3)學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想法的孕育者和踐行者,為了培養廣大學子的創新創業意識,引導其參與“挑戰杯”,學校制定多項獎勵政策。
①大學生素質拓展學分規定:學生參加校級“挑戰杯”競賽活動中獲一、二、三等獎者,分別可獲得2、1.5、1個素拓學分,其余名次者可獲得0.5個素拓學分;參加競賽未獲獎者,可獲0.3個素拓學分;在各學院、區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獲得上述獎項者,可分別獲校級素拓學分的0.5、1.5、2、2.5、3倍。
②“挑戰杯”每項賽事的每一類作品競賽設金獎(一等獎)獎金1000元、銀獎(二等獎)獎金500元、銅獎(三等獎)獎金300元。對比往年“挑戰杯”競賽僅有一項,2014年除了“挑戰杯—創青春”競賽外,團中央增多了一項職業學校專項競賽——“挑戰杯—彩虹人生”,對于兩個“挑戰杯”賽事,學校投入力度大,總計發放獎金3.3萬元。
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優化工程
1)構建全方位的競賽管理體系。學校成立以校長為領導的顧問團,以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長為主任的評審委員會,以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為組長,以督導室、校團委、科技處、教務處、學工部、高職研究所、創業培訓學院等學校有關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競賽協調小組,以校團委書記為主任、校團委全體教師和各學院團委書記為成員的工作執行小組,從而構建務實高效、全方位的競賽管理體系,保證競賽的順利進行。
2)構建公平有效、適合學校的評委體系。
①書面評審(校級復賽):以“盲評”的形式進行評審。每個學院委派院長或書記以及一名專任教師總計兩人擔任評委,確保大賽的公平;同時邀請督導室、科技處、教務處、學工部、高職研究所、創業培訓學院等學校有關部門積極參與,以形成競賽聯動機制和多學科視野下的評比機制,為競賽營造良好的競技氛圍。
②答辯評審(校級決賽):邀請校領導、督導室、教學名師、科技處、校外成功企業家、青年工作專家等“挑戰杯”競賽經驗豐富的教授、學者、創業實戰家為作品進行把脈,以評促改、以評促優,讓學生在答辯過程中獲得指導、汲取新思維,幫助作品質量提升,同時也是一次省賽前的模擬答辯。
多位一體,協同創新,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升工程
1)構建校院二級賽事體系。
①院級賽:動員、宣傳工作→報名→舉辦初賽→選定推薦校級賽作品。
②校級賽:收集作品→舉辦復賽(書面評審)→舉辦決賽(答辯評審)→選定推薦省賽作品→培訓作者、優化作品→參加省賽。
2)構建“送出去 請進來”的幫扶體系。校團委以“聚集校內外優質資源、多模式推動協同創新”的新思路,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幫扶教育體系,用以推動學校與社會、企業、地方政府良好互動,積極推進學生參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幫助學生以“挑戰杯”競賽為支撐點,真正將項目“落地”。
在選定推薦省賽作品完成后,校團委對入圍省賽作品的作者進行集中培訓,邀請省里的“挑戰杯”競賽有關專家針對作品進行剖析,對作品提出切實有效的建議,促進作品質的飛躍。
校內多部門參與“挑戰杯”,形成“人人關心 協同創新”的良好氛圍。其中,科技處幫扶多項學生作品申請專利,一是提升作品的含金量,為晉級更高賽事以及獲獎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對學生的創意給予及時的保護,尊重知識產權。而創業培訓學院將培訓資源引進學校,幫扶廣大有創業夢的學生特別是大三學生參與創業培訓、模擬創業。
校團委在競賽期間邀請校外的評委,一是以社會的視角看學生作品,助其成長;二是擴大競賽的影響力,增強社會功能。如2014年學校邀請團順德區委書記擔任評委,后期團區委在參加2014年中國青年涉農創業創富大賽時便推薦了學生作品《天添樂農家樂有限責任公司》參賽,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競技平臺和學習機會。
高職院校共青團通過“挑戰杯”等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既搭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交流、展示、檢閱的平臺,又服務了學校人才培養的中心工作。共青團作為青年工作的先鋒隊,理應在創新創業的教育觀念更新、青年人才目標培養、制度政策建設、校園文化發展等方面先行先創,努力成為創新創業育人體系的推動器。■
[1]劉錦鑫.新形勢下廣東高校青年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新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5):257-259.
[2]習近平致2013年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組委會的賀信[EB/OL].[2014-10-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3-11/08/c_118069433.htm.
[3]胡鍵.胡春華參加廣東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分享活動[N].南方日報,2014-5-5(A01).
[4]周頻.“挑戰杯”競賽在高職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功能[J].中國成人教育,2010(4):67-68.
G712
B
1671-489X(2016)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