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血透患者使用低鈣透析液效果較好
血液透析治療使用的透析液中鈣離子濃度通常有三種選擇:1.75、1.50、1.25 mmol/L。在臨床實踐中,選那一種更好呢?2003年KDOQI指南建議使用1.25 mmol/L的低鈣透析液,2009年KDIGO指南建議使用含鈣1.25 mmol/L或1.50 mmol/L的透析液,但兩個指南都僅僅是基于經驗的建議,尚沒有足夠的強有力的循證學依據。
土耳其愛琴海大學醫學院的Ercan O K教授帶領團隊設計完成了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證明在iPTH≤300 pg/mL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含鈣1.25 mmol/L的低鈣透析液可延緩冠狀動脈鈣化(CAC)的進展,并增加骨轉運。結果發表在J Am Soc Nephrol雜志上。
該研究入選了425例iPTH≤300pg/mL的血液透析患者(原先均使用含鈣1.5 mmol/L或1.75 mmol/L透析液),隨機分成兩組,一組使用含鈣1.25 mmol/L的低鈣透析液,另一組使用含鈣1.75 mmol/L的高鈣透析液。隨訪24個月,觀察兩組患者CAC評分的變化(多層CT評估)和骨組織形態學變化(四環素標記的骨活檢判斷)。最后共284例完成了整個研究,獲得224例CAC評分數據和108例骨活檢結果。
結果發現兩組患者CAC評分均增加,低鈣透析液組從452增至616,而高鈣透析液組從500增至803。盡管兩組患者CA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CAC評分的增長速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鈣透析液組增長速度比高鈣透析液組慢。
此外,低鈣透析液組骨活檢診斷低轉運性骨病的比例從85%下降至41.8%,而高鈣透析液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低鈣透析液組骨形成率、骨小梁厚度、松質骨量均有所升高,而高鈣透析液組無變化。
關于使用低鈣透析液的風險,既往其他學者曾報道可能引起心電圖QT間期的延長、增加猝死的發生率。但該研究觀察了兩組患者在隨訪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死亡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實踐工作中,常常會面臨兩難的境地,在權衡個案的獲益和風險后,做出自己的決定,和患者一起承擔未來的風險。即便不能保證這百分百正確,但至少是目前來看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