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山強 張琳璐 呂秀昱
(饒河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饒河 155700)
饒河縣稻田綜合種養項目總結
朱山強 張琳璐 呂秀昱
(饒河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饒河 155700)
2016年饒河縣水產總站及水產技術推廣站依托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制定2016年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實施方案,以饒河縣撓力河河蟹農民專業養殖合作社為實施主體,在大佳河鄉樺林村建立饒河縣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面積600畝,其中稻田養蟹面積500畝,稻田養魚面積100畝。重點實施稻蟹綜合種養,經測產驗收,綜合效益比較明顯。
1.創新發展理念,契合地方優勢
項目落實在大佳河鄉建立稻田—河蟹共作綜合種養模式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北臨撓力河,坐落大佳河鄉萬畝水稻種植基地中心。2006年饒河縣撓力河水質及稻田土質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具有良好的自然優勢。在萬畝水稻種植基地的基礎上發展稻蟹綜合種養項目,全年實現綜合種養的稻田較水稻單種畝均增效30%以上,農藥施用量減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減少50%以上的目標。稻田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達到無公害農產品要求,真正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一季雙贏。
2.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經濟發展
通過項目實施主體饒河縣撓力河河蟹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600畝綜合種養示范,輻射周邊10000畝稻田種植戶。通過技術培訓班以及媒體宣傳等方式,讓其他水稻種植戶實實在在看到通過綜合種養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拉動更多水稻種植戶實行稻田綜合種養,拉動地域農業經濟發展。
3.實現綜合種養河蟹、水稻產業化開發
通過合作社形式收貯暫養自產和其他養殖戶生產的河蟹,注冊品牌進行統一包裝和集中銷售。并且結合“互聯網+”,采取與郵政合作“郵樂購”的形式進行網上銷售。
1.蟹種暫養
為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從外地購來的扣蟹先進行暫養。一般準備的暫養池面積是養蟹水稻面積的10%以上。暫養池可利用稻田邊溝、小池坑塘等地。暫養池要平整,池深1.5m,保持30~50cm水位,以便扣蟹棲息和活動。暫養池面積最好為700m2左右,進排水自成體系。
2.稻田工程
在田間整地時,挖環形、田字或井字形溝。在離稻田埂約1m處,挖0.5m深、0.5~1m寬的環形溝,環溝面積占整個水稻面積的5%~10%。挖環溝的土方疊在埂上,加高埂,并夯實。田間工程的目的是增加水深和水量,調節水溫,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設置防逃墻、防澇、巡池、投餌和河蟹棲息,便于回捕。
3.設立防逃墻
防逃墻是在養蟹稻田的周圍,用90cm寬塑料薄膜,埋入地下30cm,壓實,剩余60cm,在上面用繩往田外方向卷,并每隔1m插入木樁固定,防逃墻拐角處要建成弧形,以防河蟹攀爬。防逃墻一定要牢固,向內側稍有傾斜。每個進排水口內外兩側,都用鐵絲網和直徑20cm塑料管設置防逃網。
4.日常管理
(1)扣蟹暫養管理
扣蟹暫養期間,每天傍晚投喂江中捕撈的新鮮小雜魚1次,日投餌量占蟹重的2%~3%,并隨時根據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投餌量的多少。
(2)放養后的飼養管理
在將暫養扣蟹投入稻田時,注意一次性將扣蟹均勻投放于整個稻田,使其分布均勻,不宜補放。飼料主要采用周邊漁民在撓力河捕撈的天然野雜魚,補喂少量谷實類飼料,兼顧了成本與生態效益。投喂飼料嚴格遵守“四定原則”即投喂定時、定量、定質、定點。
5.水質調控
在整個養殖周期水質調控基本按照“春淺、夏滿、秋勤”的原則進行管理。春季提高水溫,有利河蟹蛻殼,應使稻田保持淺水。夏季高溫,應使稻田達到最深水位。秋季正處于攝食高峰,如果動物性餌料增多,氣溫又高,極易泛塘,應勤換水,由其他季節的每周換1次水改為2~3天1次,1次換三分之一。換水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防換水過速,使稻田水溫突變。河蟹每蛻殼1次增加1次體重,經常換水能有效刺激河蟹活動,加速蛻殼。但在河蟹蛻殼時只能加水,不能排水。
6.起捕
根據市場行情以及河蟹的成熟飽滿度在九月初開始起捕。在水稻收割前捕蟹,多用壩埂捉蟹的方法,采用蟹籠捕捉。也可在每天傍晚,河蟹爬到壩埂上防逃墻內側,持手電筒捉蟹。
2016年8月31日經測產專家抽樣測產,水稻河蟹共作示范推廣基地平均畝單產河蟹20.5kg,稻魚共作鯉魚單產20.2kg。2016年10月5日抽樣測產平均畝單產水稻600kg,對照稻田平均畝單產水稻550kg。經統計畝稻田養蟹合計支出1550元,對照水稻單作支出950元。畝稻田養蟹合計收入3090元,對照水稻單作收入950元(見表1)。畝稻田養蟹效益1540元,對照水稻單作效益800元。稻田綜合種養畝經濟效益比水稻單作提高了107%,稻田綜合種養畝農藥施用量比水稻單作減少了50%,稻田綜合種養畝化肥施用量比水稻單作減少了33%。經統計畝稻田養魚合計支出1060元,對照水稻單作支出950元(見表1)。畝稻田養魚合計收入2062元,對照水稻單作收入1705元。畝稻田養魚效益1002元,對照水稻單作效益755元。稻田綜合種養畝經濟效益比水稻單作提高了34%,稻田綜合種養畝農藥施用量比水稻單作減少了50%,稻田綜合種養畝化肥施用量比水稻單作減少了33%。

表1 稻田綜合種養及水稻單作收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