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萍 楊紅 董志強 張型偉
(寧安市水產局 黑龍江 牡丹江 157400)
寧安市稻田養魚綜合效益分析
張鳳萍 楊紅 董志強 張型偉
(寧安市水產局 黑龍江 牡丹江 157400)
我國稻田養魚歷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稻田養魚是根據稻魚共生理論,充分利用耕地,將種稻和養魚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它營造種養結合、魚稻互補的農田生態系統,不僅可以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還能帶來生態效益,在我國北方地區得到廣泛推廣。為示范推廣稻田養魚,黑龍江省寧安市今年承擔了“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現總結分析如下:
寧安,古稱“寧古塔”(滿語),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隸屬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與穆棱市毗鄰,西與海林市交界,南與吉林省汪清縣、敦化市接壤,北與牡丹江市相連。寧安市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寧安土地總面積為1178萬畝,境內土壤以山地暗棕壤為主要土類,土質肥沃,物理機械性能好,宜種植各類作物。寧安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美譽,全市耕地面積212萬畝,播種面積183.3萬畝,盛產水稻、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全市綠色食品生產面積達到34萬畝,其中綠色水稻7萬畝。全市水稻播種面積28.8萬畝,年均生產水稻14萬噸左右。我市的響水大米遠銷國內外,曾蟬聯1992、1995、1997、1999年四屆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名牌獎,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獲得中國綠色食品中心綠色食品認證、荷蘭SGS農產品檢測中心權威認證。
1.實施地點:在寧安市東京城鎮東康村建立項目示范區。東京城鎮位于寧安南部,西鄰渤海鎮,南與馬河鄉、東京城林業局接壤。周邊河流縱橫,水網如織,一江三湖數十條河流的水資源大多流經于此,滋潤著遍野廣袤的良田,東京城鎮有8萬余畝沃土良田,土地資源得天獨厚。東京城鎮是以農業為主并可發展旅游業及其它多種經營的地區,現有耕地8.5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特別是水稻無公害高產技術和大面積缽體旱育超稀植人工栽培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2.示范品種:鯉魚、鯽魚。
3.主推技術:水稻—鯉魚、水稻—鯽魚共作技術。
4.示范面積:600畝。
5.田間示范工程:對田埂進行改造(加高、加寬、加固田埂),開挖適宜的魚溝、魚魚溜,建設防逃、防害設施等,在插秧前完成田間示范工程的建設工作,時間為5月上旬。為防止坍塌和漫埂跑魚,稻田內埂的埂高加高到40cm,頂寬加到30cm,底寬加到50cm;稻田外埂的埂高加高到50cm,頂寬加到40cm,底寬加到60cm,并夯實,保證不塌不漏。在稻田內挖“回”形或“L”形邊溝。溝寬50~60cm、深40~50cm。魚溝距田埂底部0.5~1米,魚溝面積占稻田面積的5%以下。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設進排水口,安裝攔魚柵,高度和寬度分別大于進出水口20cm,攔魚柵用鐵篩片制成,安置兩層,兩層間隔50cm。
6.魚種投放:投放時間為6月23日,投放品種為鯉魚和鯽魚。共投放鯉魚5000kg、鯽魚1250kg。
7.病害防治:魚種入田前,用濃度30mg/L的聚維酮碘溶液或3%的食鹽水消毒10~20min;高溫季節每月用10~20mg/L生石灰或1mg/L 漂白粉沿魚溝、魚坑均勻潑灑一次。
8.日常管理:經常檢查田埂,發現漏塌,及時維修和夯實。注意維護和修整進出水口的攔魚設備。下大雨時,加強檢查,防止洪水漫埂,沖壞攔魚設施,造成大量逃魚。
9.稻田施肥:根據水稻種植要求施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農家肥應充分發酵后全稻田潑撒,不要潑在溝坑處,每畝每次100~150kg。化肥更要注意少量多次,每畝每次施硫酸銨10~15kg或尿素5kg為宜,一般用量不超過每次每畝15kg。同時,化肥施用方法要適當,先排淺田水,使魚集中于魚溝和魚溜中再施肥,使化肥迅速沉于水底層,并為田泥和稻禾所吸收,隨即加水至正常深度。
10.農藥施用:盡量少施或不施農藥,必須使用時應選用低毒高效的農藥,施藥時把稻田的進出水口打開,讓田水流動,先從出水口一頭施。粉劑最好在清晨有露水時噴灑,水劑最好在露水干后噴灑。養殖魚的稻田雜草很少,雜草大多在出芽階段就會被魚吃掉,一般不用施除草劑。
11.起捕銷售:捕魚前先把魚溜魚溝疏通,然后緩緩放水,使魚逐漸集中在魚溝里,用抄網撈出。
1.生態效益:近年來,農業化肥和農藥污染日益嚴重,危害日益顯著,稻米質量下降,給人們的健康和環境都造成了嚴重的問題。通過稻田養魚農耕方式可以使農業生產各環節的代謝廢物加以充分利用,大幅度地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或完全不用施化肥、農藥,有效地減輕污染,養魚稻田不是簡單的互促互利,而是魚、稻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本項目實施過程中,農藥使用量減少了40%,化肥使用量減少了35%,稻田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總體上達到無公害食品要求,生態效益顯著。
2.經濟效益:本項目共投放鯉魚5000kg、鯽魚1250kg,苗種成本9.24萬元,起捕鯉魚11200kg、鯽魚2360kg,按照鯉魚12元/kg、鯽魚20元/kg計算,銷售額達18.16萬元,畝增收149元,加之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節約成本,水稻增產的收益及無公害水稻價格的提高,較水稻單種畝均效益增加77.15%,經濟效益顯著。
3.社會效益:通過東京城鎮東康村示范推廣“水稻—鯉魚”、“水稻—鯽魚”共作模式,讓周邊的養殖戶及種植戶看到稻田養魚的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調動其開展稻田養魚的積極性,在東京城鎮東康村、中和村和紅星村建立輻射區,輻射帶動稻田面積5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