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波 高天宇 孫雪鑫
(肇源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肇源 166500)
稻魚共作技術示范與推廣報告
李彥波 高天宇 孫雪鑫
(肇源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肇源 166500)
2016年,我站繼續承擔了國家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資金支持的省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推廣”項目,主要示范推廣稻魚共作模式。在省專家組的指導下,在縣有關部門的關心下,在示范區經營主體肇源縣東興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力配合下,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工作,圓滿完成了項目規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現將項目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1.項目主要任務指標完成情況
(1)項目計劃任務
建立項目示范區、輻射區各一個,兩區總面積7000畝,其中:示范區面積800畝,輻射區面積6200畝,全部實施稻鯉、稻鯽兩種稻魚共作綜合種養模式。示范區計劃畝產商品魚15kg以上,輻射區計劃畝產魚種5kg以上。示范區綜合種養的稻田較水稻單種畝新增收30%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減少20%以上;輻射區綜合種養的稻田較水稻單種畝新增收10%左右,農藥施用量減少5%左右,化肥使用量減少5%左右。
(2)項目任務完成情況
示范區共計完成稻鯉共作400畝、稻鯽共作400畝;稻鯉共作單產18.5kg,稻鯽共作單產16.2kg。輻射區稻鯽共作18200畝,稻鯽共作平均單產6kg。示范區綜合種養的稻田較水稻單種畝新增收20%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30%,化肥使用量減少42.9%;輻射區綜合種養的稻田較水稻單種畝新增收10%,農藥施用量減少5%,化肥使用量減少5%。稻田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總體上達到無公害標準。
2.項目具體實施情況
(1)示范區
示范區位于肇源縣肇源鎮東興村何家屯,經營主體為肇源縣肇源鎮東興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示范區內道路平整,電力、供水設施完善,面積800畝。項目于5月上旬開始施工,開挖稻田邊溝面積約500平方米,另有一處小池塘與示范區稻田地相通,優越的條件有利于魚類正常活動。示范區落實稻鯉共作面積400畝、稻鯽共作400畝,共投入鯉魚春片魚種2000kg、鯽魚春片魚種2000kg。
示范的主要技術:①苗種的選擇和放養時間。本項目選擇2個放養品種,即鯉魚和鯽魚(中科3號)。放養時間在插秧3-5天,水稻返青時期放養。②日常管理。加強巡查看護,注意經常檢查田埂,及時維護和修整進排水口處攔魚設備,防止人畜禍害。要根據水稻的不同階段特點,適時調整水深。如遇治病、滅草、除蟲等必須曬田時,要把稻田中的水緩緩放出,使魚進入魚溝、魚坑或暫養池中,曬田后要及時灌水,確保魚類能及時進入稻田中。③投喂餌料。每日投喂餌料兩次,時間在上午10時,下午3時,要經常檢查食場,根據魚類生長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日投餌量。(3)病蟲草害防控關鍵技術示范。充分利用鯉魚、鯽魚(中科3號)雜食性的特點,達到生態除蟲草的作用,降低農藥的使用量,使用農藥時應選擇高效低毒的農藥。④水質調控關鍵技術示范。根據水稻生長要求,保持合理水位。經常換水,保持水質良好。⑤施肥技術示范。施足基肥,減少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管理,水稻和魚類長勢良好。9月10日經省水產專家組對示范區稻鯉、稻鯽共作模式進行測產驗收,稻鯉共作模式測產面積22畝,水產品產量407.5kg,單產實現18.5kg,平均體長26.9cm,平均體重501.1g;稻鯽共作模式測產面積5畝,水產品產量81kg,單產實現16.2kg,平均體長15.7cm,平均體重121.7g;10月15日經肇源縣農業中心水稻專家對示范區綜合種養田塊的水稻進行測產,采取田塊收割法進行測產,測產面積50畝,水稻產量30000kg,單產實現600kg;同時,對常規水稻單種田塊進行測產,測產面積50畝,水稻產量25000kg,單產實現500kg。
(2)輻射區
輻射區面積18200畝,主要分布在東興村、興安村、四方山村和鯰魚溝漁場等地水稻種植大戶,輻射區稻田地共計投放夏花魚苗240萬尾,秋收季節后通過比較,輻射區綜合種養的稻田較水稻單種畝新增收10%,農藥施用量減少5%,化肥使用量減少5%。
截止10月20日,示范區面積800畝綜合種養技術推廣項目水稻實現畝產量600kg,畝產值1860.00元,扣除畝成本1199.00元,畝利潤661.00元;而水稻單種畝產量最高為500kg,畝產值1550.00元,扣除畝成本1241.00元,畝利潤309.00元。示范區稻鯉共作鯉魚畝產量18.5kg,畝產值203.50元,扣除魚種成本60.00元,畝利潤143.50元;稻鯽共作鯽魚畝產量16.2kg,畝產值194.40元,扣除成本60.00元,畝利潤134.40元。兩種養魚模式平均畝利潤138.95元。實施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推廣項目畝可新增效益799.95元,比水稻單種增加效益259%,農藥使用比水稻單種減少30%,化肥使用比水稻單種減少42.9%。
1.加強組織管理
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由站長高天宇擔任組長,站內水產技術人員和企業技術管理人員為成員,明確職責,落實措施和內部責任制度,落實項目實施監管負責人,對項目建設進度、質量等全面負責,加強項目實施的檢查指導和監管,在示范區設立了項目辦公室。項目運行中,嚴格按照省下達的項目計劃實施,項目資金必須按計劃落實到位,財政補助資金必須用于規定內容,不得擅自調整項目計劃和資金使用方案。項目實施單位遵循勤儉辦事原則,降低項目實施成本,發揮資金最大效益。
2.開展技術指導與培訓
項目實施后,科技技術人員經常深入項目區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幫助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我站聘請了省專家對全縣各鄉鎮、場養殖科技示范戶集中培訓2天。7月17-18日,我站在肇源鎮政府會議室舉辦肇源縣2016年稻田綜合種養集成示范推廣項目培訓班,聘請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4名高級工程師講課,參加培訓的稻農50多人,技術骨干15人,并利用半天的時間組織學員參觀稻田養魚現場。通過培訓和觀摩,使全縣水產科技人員和稻農對稻田養魚認識進一步提高,為我縣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示范項目進一步推廣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3.強化服務意識
為了確保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集成推廣項目的順利進行,我站不斷加強服務功能建設,對技術人員進行明確分工,落實了工作職責。從項目實施方案的制定,田間工程的建設,苗種的投放,魚類生長期間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他們經常出現在田間地頭為稻農進行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工作,通過科技人員幾個月的努力工作,使項目得以圓滿完成,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4.加大媒體宣傳力度
利用網絡、電視和報紙等加大宣傳力度,肇源電視臺、大慶電視臺、今日肇源等電視臺和報紙大力宣傳稻田綜合種養技術,在全縣掀起了稻田養魚的新高潮。
稻田綜合種養技術是綜合利用水田資源,種植業和養殖業結合,糧魚并行的一種好方式。稻田養魚對蓄水保水,疏松土壤,促進水稻根系生長,提高水田的土壤肥力減少水稻病蟲害、增產稻谷起到顯著作用。通過肇源鎮東興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示范輻射帶動作用,使周邊的稻農看到了稻田養魚的發展前景,對稻田養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想利用稻田進行養魚生產,實現糧魚雙豐收的雙重效益。因此,稻田養魚在我縣大面積推廣是有希望的,它是廣大稻農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是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全面提高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