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瓊
開放式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胡慧瓊
對很多高中生而言,繁重的課業壓力使他們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并認為語文閱讀教學無關緊要,這是一個學習誤區。語文閱讀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改變學生對人生的認知度。而目前高中閱讀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課改的需求,開放式閱讀教學因為自身優勢受到了很多教育學者的關注,它側重于挖掘文本內涵,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鍛煉學生的獨自思考能力。
高中的閱讀教學不同于小學和初中,不太重視對文章的背誦和默寫,而是要求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并進行探析。高中閱讀更注重文學作品的情感表達,使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逐漸提高。高中閱讀的另一重點就是重視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對今后的學習成長之路產生積極影響。
開放式閱讀教學是對教學模式的改變,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由枯燥到豐富,由課堂閱讀拓展到課外,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這種閱讀教學方式不拘泥于對語文成績的評定,而是要求教師通過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包括學生在課堂的研討成果和課外的閱讀體驗。開放式閱讀在一定程度上詮釋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是對閱讀背景的深入剖析,它滿足了新課標的要求,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學生對語文教學感到厭倦的情況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挖掘閱讀教學的各種優勢,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一)強化合作意識
閱讀教學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上,這是一種重視知識合作共享的教學方式。開放式閱讀教學在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時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分組協作、互相分享各小組的研究成果。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探討結果檢驗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并對新穎的觀點給予鼓勵,使學生的不同思維可以優勢互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囚綠記》一課的學習中,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思考植物的自然習性,然后將學生分組,給學生幾種植物。例如:向日葵、仙人掌、蘆薈等植物,讓各小組同學研究探討這些植物的生長特點,教師再將同學們的探討結果匯總講解,引入教學內容之中,讓學生理解植物的向陽習性,進而學習到不該為了一己之私根據自己的想法強迫他人做事。
(二)多方位挖掘文本內涵
閱讀教學的開放性主要體現為在教師引導下的文本精析,要根據文本內容開辟多種理解渠道。教師引入新型教學方式的原因就是為了強化學生對文本深層含義的理解,而開放式閱讀恰好能符合這一要求,讓學生的大腦從枯燥的說教模式解放出來,多方位挖掘文本內涵,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必修二第四單元《我有一個夢想》一文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國際戰亂給人們生活造成的傷害進行思考,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熱愛之情,然后再分析馬丁·路德·金為了人類和平所做出的努力和犧牲,同學們都應該學習他這種為了某些理想而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
(三)拓寬閱讀廣度
閱讀教學的開放性還體現在學生的閱讀量上,不僅要重視課堂有效的閱讀時間,還要重視課余時間的佳作閱讀。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各類型的作品進行解析,將學生的情感思緒與之融合;在作品素材的選擇上要迎合學生的喜好,選些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資料開展閱讀教學,豐富閱讀素材。另一方面,在注重課堂閱讀教學質量的同時,課外的自由式閱讀同樣不可忽略。盡管教材作品是綜合所有學生的成長需求而精心挑選的,但是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學習需求,學生可以找些與課程要求相近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也可以選擇教師推薦的作品進行閱讀,只有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才能使學生的文學素養更近一步。值得強調的是高中課程緊張,教師在開展拓展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合理安排閱讀時間,不能因為過多閱讀而影響其它學科的學習。
開放式閱讀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高中生的個性特點,在滿足課標要求的前提下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對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和文學素養具有積極作用。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帶領學生走進絢麗多彩的閱讀世界。我們有理由相信,開放式閱讀教學的運用和普及會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步伐。
★作者單位:南昌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