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臧振瑞
12月16日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正處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之中。“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建立在信息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基礎上的經濟常被稱作“新經濟”。當代中國,就以互聯網業為主導的新經濟規模、用戶群體以及成功的網絡商業模式而言,中國都堪稱世界的老大。這一點,就連互聯網誕生地美國目前也只能望其項背。隨著中國的經濟轉型,產能輸出步伐加快,國家和民眾對產業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對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的進一步追求,以網絡經濟為主體的新經濟模式,在經濟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必然將進一步凸顯,成為“十三五”階段拉動經濟增長的生力軍,但新經濟在整體經濟發展運行中的角色、作用,如何找準與傳統經濟協同發展的定位,以及如何解決其自身存在的問題等,都需要“十三五”期間給出答案。
消除天使還是魔鬼的疑惑
自從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以后,中國經濟社會中的各行各業搭乘互聯網順風車,協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產業的面貌。我們不難看到,近年來實體經濟,在新經濟的擠壓下,呈現普遍性低迷,加上國際經濟增長疲軟,國內成本上升,中國的實體經濟的減速從很大程度上對沖了新經濟體系的增長,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格局在當下這個網絡經濟時代層出不窮地上演著。
大型商場以往人頭攢動的場景逐漸看不見了,實體賣場的低迷使得商家越來越熱衷于開網店,并把實體店作為網店的“有益補充”而存在的做法,被越來越多的商家所采納。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經濟已悄悄發生了一場“供給革命”。然而,產業革命所帶來的殘酷現實,必然導致新舊經濟間的矛盾沖突,近一年來,從滴滴被圍堵、優步被打砸到“電商有害”這種離奇言論在網絡上大量傳播,無不是這種矛盾的反映。如何使這些矛盾有條不紊地在轉型經濟體系內消化解決,化不利為有利,需要在“十三五”期間拿出更加切實可行的“接地”方案,并形成成功的新經濟和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模式。
有人也將這一問題擺到烏鎮互聯網大會的桌面:“電商與傳統商業的摩擦事態嚴重時,普通人都難免產生互聯網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的疑惑。互聯網如何與傳統產業共生共榮,攜手實現中國經濟彎道超車,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網絡經濟需要強大的捍衛能力
戰略信息戰專家張天平認為:“影響和決定當今世界形態的全面確立和安全運行的基本要素是:現實世界的金融和貨幣與虛擬世界的知識和信息。正因為如此,這一全新世界的‘金融和貨幣與知識和信息的體系和規則的制定就決定著當代世界的戰略格局和戰略走向。目前,正是傳統的世界形態向全新的世界形態過渡時期,過渡期人類世界面臨最緊迫的戰略任務就是確定這一全新世界形態的新體系和新規則。”也就是說誰能主導網絡經濟規則制定,誰就能夠主導未來的世界金融和貨幣體系。
如火如荼的網絡經濟亟待成熟可靠的信息安全技術的保駕護航,各種網上經濟活動和電子貨幣支付的安全與企業和百姓息息相關。“十三五”期間,中國的網絡經濟活動要想真正唱好主角,網絡安全認證技術不可或缺。
作為國家重要的金融信息安全基礎設施之一的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十年來為中國金融安全做出重要貢獻,在烏鎮第二屆互聯網大會上,該中心展示了當前我國金融安全領域的優秀技術成果——“交易監控及反欺詐系統”以大數據分析為理論基礎,能夠有效識別網絡欺詐特征、行為特征、設備指紋、生物指紋,為用戶提供風險決策控制依據,可以快速偵測異常行為并作出反饋,引起網絡經濟界的關注。
當前,我國網絡經濟安全保障體系也在一些關鍵點上取得突破。據中國金融認證中心負責人王梅介紹,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聯合70家銀行舉辦的行業公益活動“中國電子銀行聯合宣傳年”,自2004年舉辦以來,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成為業界最有影響力的活動之一,為構筑我國網絡交易、支付的安全保障體系夯實了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一所高級專家石峰對記者談到,經濟發展與安全保障須臾不能分離,隨著信息化社會形成,網絡安全與穩定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經濟運行,如果網絡威脅重重,以網絡為載體的新經濟勢必難以為繼,那么網絡新經濟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就無從談起。
為了克服各種網絡安全風險與挑戰,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互聯網治理方面越來越主動,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不能把經濟增長的寶全押給新經濟
當網絡新經濟越來越多地替代傳統經濟時,我國的經濟體系對網絡的依賴過重未必是件好事。因為網絡的脆弱性時刻可能威脅經濟的運行。傳統經濟時代,政府可以對經濟進行整體把控,可以完全掌握經濟運行的節奏。但網絡新經濟時代,網絡環境的各種變化將嚴重影響經濟運行,一旦網絡癱瘓,必然帶來負載于其上的經濟體系的癱瘓。這樣就會造成經濟發展出現嚴重問題,甚至可能由此引發社會的動蕩。
我國的網絡信息核心技術(如CPU、操作系統、網絡交互協議)長期受制于西方世界。也就是說,我國偌大的網絡體系的命門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牢牢控制這些核心技術的西方世界對中國發難,打開隱藏在網絡信息產品中的各種“有害技術”開關,就可以把我國的網絡系統輕松地破壞掉,或竊取我國的重要經濟信息。如此一來,搭建在互聯網上的中國經濟必將危矣!
“十三五”期間,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須要考慮到網絡安全隱患帶來的威脅,尤其是要謹防那些掌握網絡核心技術的、別有用心的國家,利用技術手段給我國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或利用網絡技術因素控制我國的經濟發展節奏,使我國的經濟運行不再根據本國的意愿調整運行。在我國面對網絡安全風險和自主可控信息技術解決以前,全面推動以新經濟替代傳統經濟、網絡虛擬經濟替代實體經濟的做法,是存在很大風險的。將未來經濟增長的“寶”都押在網絡新經濟上的想法存在很大的冒險性。
直面自身問題 別讓“天使”的投資落入“地獄”
互聯網+確實能帶動各行各業的進步,是提高企業效率的工具,但其并非經濟基礎本身。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實體經濟、制造業不能與互聯網業協調發展、有機結合,網絡新經濟也將失去發展的基礎。因此,互聯網經濟永遠不能取代實體經濟和制造業對社會的貢獻和經濟基礎性作用,要明確互聯網經濟在我國整體經濟系統中的定位和作用,合理地調配利用新經濟,促進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相互帶動共榮式發展,避免出現新經濟對傳統經濟過分沖擊,導致中國經濟空心化的局面出現。
就互聯網行業發展中自身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也有待于盡快得到解決。不少風險投資、天使投資企業都感到,一些互聯網企業發展模式過于粗放,缺少對企業效益和社會需求的準確認識,瘋狂燒錢卻燒不出市場回報,燒不出技術產能,有的后來成了圈錢的“騙子”公司、“僵尸”企業。對此,信息化專家石峰認為,中國應當鼓勵更加精準的創新和創業,因為創新創業是一條精英化的道路,要減少新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盲動,避免更多地將社會資源消耗到毫無意義的“故事”上。
產業鏈不健全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信息技術發展的瓶頸,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最大障礙。因此,創新創業型新經濟實體要在明確市場需求的前提下,精心打造供求兩側的完整健全的產業鏈體系,才能使新經濟獲得更大更穩定的市場回報,使“兩創”落到實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