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鵝飼養環境調控
1.環境溫度。雛鵝對溫度的反應非常敏感,高溫或低溫對雛鵝生長都不利。溫度高,雛鵝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感冒;溫度低,易受涼,導致消化不良或擠壓死亡。
2.相對濕度。生產中,要求育雛舍內濕度適宜。如濕度過高,病原微生物容易生存、繁殖,導致墊料出現霉菌,雛鵝易發白痢、球蟲病、曲霉菌病和大腸桿菌病等多種疾病;濕度過低,舍內干燥,會加快雛鵝體內水分散失,絨毛發脆,腳趾干癟,且雛鵝易患呼吸道疾病等。
控制舍內濕度常采取以下4種方法:一是在通風換氣窗上裝上布簾,既起到通風換氣的作用,又達到吸濕保溫的效果;二是食宿分開,避免雛鵝把飲水器中的水打翻,造成墊草潮濕;三是勤換墊草,勤清糞污,隨時保持育雛室干燥;四是可以使用生石灰吸潮。
3.合理光照。日光照射可以增加雛鵝體溫,增強食欲,加快新陳代謝,增強維生素D的吸收,促進鈣磷代謝,促進骨骼生長,增強機體抗病力。但光照強且時間長時,雛鵝得不到適當休息,易發啄癖。初生雛鵝視力較弱,晚上應進行人工補光,確保鵝群能在適當強度的光線下進行運動、飲食、飲水。
來源: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