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梁杰,李雪蓮
1.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00011;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新疆喀什 844000;3.上海市女性生殖內分泌相關疾病重點實驗室,上?!?00011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學研究及診治進展
秦風1,2,梁杰1,2,李雪蓮1,3
1.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200011;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新疆喀什844000;3.上海市女性生殖內分泌相關疾病重點實驗室,上海200011
盆腔炎性疾?。╬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組感染性疾病,影響婦女健康。PID的病原體由外源性和/或內源性病原微生物組成,外源性及內源性兩類病原體可以分別單獨存在,也可以同時存在,經常為混合感染。不同病原體有不同的傳播途徑和致病特點,了解不同致病菌的特點有助于臨床診治。治療上可以選用敏感抗菌素治療,必要時可選用手術治療。為了今后在盆腔炎性疾病的診斷治療上提供更多的幫助,該文綜述PID的病原學研究及診治進展。
盆腔炎性疾??;外源性病原體;內源性病原體;診斷;治療
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及輸卵管卵巢膿腫,以及盆腔腹膜炎等,被統稱為盆腔炎性疾?。╬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在發展中國家育齡期婦女中的發病率高達40%,多發生在性活躍期、育齡婦女[1]。如果PID未能得到及時及正確的診治,嚴重影響女性健康和生活質量,不僅給患者本人,更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2]。該文總結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學研究和近年來的診治進展,旨在為臨床診治和開闊科研思路提供參考。為了今后在盆腔炎性疾病的診斷治療上提供更多的幫助,該文綜述PID的病原學研究及診治進展。
PID的病原體由多種病原微生物組成。不同病原體有不同的傳播途徑和致病特點,了解這些特點和進一步明確病原體種類及其致病機制,有利于積極預防盆腔炎性疾病的發生,治療時更準確的選擇抗生素,以及為患者更好的評估判斷預后。
1.1生殖道微生態
正常陰道內存在著正常的微生物群,這些微生物群由微生物寄居形成。陰道正常微生物群包括:①革蘭陽性需陽菌及兼性厭氧菌:乳酸桿菌、棒狀桿菌、腸球菌、非溶血性鏈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②革蘭陰性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大腸埃希菌、加特納菌及摩根菌;③專性厭氧菌:消化鏈球菌、消化球菌、類桿菌、梭桿菌、動彎桿菌及普雷沃菌;④除了上述3種微生物外,還有假絲酵母菌、支原體等。陰道與這些微生物之間形成生態平衡并不致病,平衡被打破或外源病原體入侵,則可導致炎癥發生。根據文獻記載,構成陰道正常菌群的微生物如厭氧菌、無乳鏈球菌、滴蟲等都與PID相關[2],此外,巨細胞病毒、結核分枝桿菌、解脲支原體、人型支原體及M型支原體等也與某些PID病例相關[3]。
1.2外源性病原體
1.2.1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致病特點是對生殖道及泌尿系統黏膜的柱狀上皮及移行上皮有特殊的親和力,首先侵犯宮頸管,沿生殖道粘膜上行,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及盆腔腹膜炎,是引起PID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1.2.2沙眼衣原體衣原體是引起PID的另一種常見病原體。女性生殖道衣原體感染主要為CT,成人主要經性交直接傳播,對性活躍婦女篩查和治療衣原體感染可降低其發生PID的風險[4]。
1.2.3支原體根據文獻報道,到目前為止,已分離出160余種支原體,從生殖道分離出的包括人型支原體、M型支原體等支原體,屬正常陰道菌群,在一定條件下才會導致生殖道炎癥。
1.3內源性病原體
1.3.1需氧菌
①鏈球菌屬革蘭陽性球菌,以乙型鏈球菌的致病力最強,能產生溶血素和多種酶,使感染擴散并引起敗血癥,膿液較稀薄,量多,色淡紅,一般不引起轉移性膿腫。
②葡萄球菌屬革蘭陽性球菌,是手術后生殖器、傷口感染以及產后常見的病原菌,沿生殖道上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最強,膿液稠厚、色黃、不臭,常伴轉移性膿腫,對常用的抗生素易產生耐藥。
③大腸埃希菌屬生殖道寄生菌,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外傷時引起感染,重者甚至產生內毒素休克,易與其他致病菌同時發生混合感染。
1.3.2厭氧菌厭氧菌感染的PID易形成盆腔膿腫,70%~80%的盆腔膿腫者可培養出厭氧菌,消化鏈球菌分離率最高[5]。
1.4混合感染
PID為多種微生物感染所致。有研究從70%的PID患者上生殖道中分離出厭氧菌、兼性需氧菌、合并或不合并淋病奈瑟菌和CT的感染。腹腔鏡收集的標本培養結果證實30%~40%的PID由多種病原體感染引起。
目前,盆腔炎性疾病的輔助檢查主要包括:實驗室檢查、子宮內膜活檢、影像學檢查和腹腔鏡檢查。2015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推出新的PID診斷標準[6]。①最低標準:子宮觸痛、附件觸痛、宮頸舉痛。②附加標準:口腔溫度>38.3℃;陰道分泌物0.9%氯化鈉液濕片鏡檢發現大量白細胞;異常陰道或宮頸分泌物;盆腔器官壓痛;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升高;有宮頸感染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體的實驗室證據。③特異標準:子宮內膜活檢發現子宮內膜炎的組織學證據;陰道超聲檢查或磁共振成像(MRI)顯示輸卵管壁增厚、管腔積液、合并或不合并盆腔積液或輸卵管卵巢囊腫/膿腫,超聲檢查提示盆腔感染(如輸卵管充血);腹腔鏡檢查有符合PID的異常發現。有些PID患者僅表現為子宮內膜炎,因此,對于臨床考慮PID診斷而腹腔鏡檢查未發現輸卵管異常表現者,應當通過子宮內膜活檢術來判斷是否有子宮內膜炎。
3.1PID的治療主要為抗菌藥物治療,必要時行手術治療
3.1.1抗生素治療輕中度病例門診口服抗生素治療從短期隨訪來看是可行的,但目前長期隨訪的證據還不足。因PID病原體多為淋病奈瑟菌、衣原體、需氧菌、厭氧菌的混合感染,故門診治療口服抗生素的抗菌譜應涵蓋沙眼衣原體、淋球菌和厭氧菌等,推薦方案如:頭孢曲松、強力霉素、甲硝唑聯合治療14 d,性伴侶也應進行經驗性治療[7]。
3.1.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式有腹腔鏡手術及開腹手術兩種,腹腔鏡手術療效可靠,并且創傷小,優先考慮。手術了解PID患者盆腔臟器粘連的范圍、具體情況以及程度等,并且仔細判斷患者輸卵管的主要功能,應考慮患者對生育的要求,盡可能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基礎上同時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8]。
3.1.3中藥治療中醫藥治療在治療盆腔炎性疾病上也有多種方法。對于急性盆腔炎多采用清熱解毒的方法。對于慢性盆腔炎,結合辨病論治,可大致分為一下幾種方法:①氣滯血瘀型采用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的方法;②濕熱瘀滯型采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的方法;③寒濕凝滯型采用健:脾滲濕、溫經散寒,輔以行氣止痛的方法;④痰結濕阻型則以利濕除痰為主;⑤肝郁脾虛型的治則是疏肝理氣、健脾化濕;⑥肝腎虧虛挾瘀型則采用補養肝腎,和營祛瘀的方法。除了內服之外,還有外敷、灌腸、栓塞等方法提高藥效[9]。
同樣,也有采用針灸來治療PID的報道。針灸治療PID多取穴于任脈、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為主,加遠部穴位全身調節,以活血化瘀、溫化寒濕、益氣養陰的為治則,在臨床上去的了良好的效果。范琳琳[10]等的研究表明,針灸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3.2其他治療
雖然有報道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NSAIDs)的使用可改善輸卵管通暢度,減少盆腔粘連,改善恥骨上疼痛,但現有的資料并不足以證實NSAIDs在防治PID近期和遠期并發癥中的作用。
盆腔炎是女性高發炎癥性疾病,根據病程及癥狀特點,可分為急性盆腔炎(acut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APID)、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兩種[11]。盆腔炎的致病原因,除了術后或者產后感染外,還有可能跟經期不潔有關。
在西方國家,PID的發病率約為10%,而在中國育齡期婦女的PID發病率高達40%,而且復發率高,可達25%,嚴重者可致不孕。PID不僅給患者的身體帶來危害,也給生活帶來影響,同時也給患者的心理帶來壓力,危害患者的精神健康[12]。所以,探究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了解不同病原體有其不同的傳播途徑和致病特點,根據不同致病菌的特點應用于臨床診治,就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PID的外源性病原體及內源性病原體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同時存在,通常為混合感染,探究這些不同病原體的致病特點,可以更好的選用敏感抗菌素及合適的治療方案,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少復發,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1]陸玨瑾.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及診治進展[J].中國優生優育,2014(5):337-340.
[2]楊坤杰,黃敏,袁鵬英.清熱解毒類中藥在盆腔炎性疾病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9):53-55.
[3]劉朝暉,廖秦平,耿力,等.治療單純性盆腔炎的全國多中心臨床療效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3,22(7):534-537.
[4]秦君璞,張帝開.盆腔炎性疾病的診斷[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10):726-727.
[5]陳鳳英.我國女性生殖道感染診治現狀及研究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1):2906.
[6]李春濤.常見婦科病慢性盆腔炎的診治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24):475.
[7]Lee MH,Moon MH.CT findings of acut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Abdom Imaging,2014,39(6):1350-1355.
[8]Bartlett EC,Levison WB,Munday PE.Easily missed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BMJ,2013(346):3189.
[9]陸曉紅.中醫治療盆腔炎的研究進展[J].天津中醫藥,2007,24(2):175-176.
[10]范琳琳,余文華,劉曉倩,等.針灸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的Meta分析[J].針刺研究,2014,39(2):156-162.
[11]李健.盆腔炎性疾病遠期后遺癥的文獻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5):146-148.
[12]楊用.盆腔炎性疾病與女性不孕不育的相關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0-31.
Progress in Study on Et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QIN Feng1,2,LIANG Jie1,2,LI Xue-lian1,3
1.Department of Gynecology,OB/GYN Hospital,Shanghai Medical Colleg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China;2.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ashgar,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Kashgar,Xinjiang,844000 China;3.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Female Reproductive Endocrine-Related Diseases,Shanghai,200011 China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is a group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ccur in female genital tract and its surrounding tissues.PID is caused of a variety of pathogens,exogenous and endogenous,exist separately or together.N. gonorrhoeae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are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s of PID.Different pathogens have different transmissional and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The we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thogens will benefit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ID.Current treatments include sensitive antibiotic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operation when it is necessary.Thi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in study on et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ID.
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Exogenous pathogens;Endogenous pathogens;Diagnosis;treatmentm
R711.33
A
2096-1782(2016)09-0166-03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09.166
2016-06-15)
秦風(1974.12-),女,河南永城人,本科、在職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婦科內分泌、腫瘤、婦科炎癥。
李雪蓮(1972.12-),女,上海人,婦產科博士,主任醫師,院辦主任,研究方向:婦科女性生殖內分泌,婦科炎癥,婦科腫瘤,郵箱:xuelianlxl@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