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措姆
(日喀則市水土保持監測中心,西藏 日喀則 857000)
西藏地區水土流失現狀及防治策略
次仁措姆
(日喀則市水土保持監測中心,西藏 日喀則 857000)
西藏地區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其水土流失現象嚴重,給當地居民和河流中下游居民生活帶來了一定影響,研究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以日喀則市為例,探究西藏地區水土流失現狀及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日喀則市
西藏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南邊陲,土地面積122.84萬km2,約占國家總面積的1/8,僅次于新疆,位居全國第二。作為土地面積如此之大的省份,西藏的總人口數量卻極少,2015年總人口為318萬人,主要以藏族人民居多。西藏地勢較高,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其境內水系龐雜,是多條河流的發源地。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西藏地區的水土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極大地影響了當地用水,導致發源于此的河流含沙量較多,對河流中下游人民生活形成一定影響。
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勢總體上呈現西北高、東南低、四周高、中間低的特征。由于其較為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得西藏地區土層較薄,植被生長條件較差,覆蓋率低,加之其他自然或者人為因素導致西藏地區形成了風力侵蝕、水力侵蝕和凍融侵蝕相互作用,復雜多樣的水土流失特點[1]。
日喀則市位于西藏西南部,全區最高點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8.43 m,與最低點海拔落差7 000多m[2]。山地高度差距較大,坡度也相對較大,這樣的地形使得該市的山地生態環境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在降雨的作用下,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加劇了該地區的水土流失。另外,日喀則市高寒多風的氣候導致該市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土壤質量較差,植被生長困難,土壤沙化現象嚴重。此外,由于人類的生產和經濟活動導致該市植被進一步被破壞,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2.1 牧區輪牧政策和退耕還草
日喀則市由于居住地的人們進行的一系列生產活動和經濟活動等,如放牧、開墾耕地,破壞了當地的植被,使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水土流失嚴重。因此,政府及當地人民應充分認識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及嚴重性,提高對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視程度,在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上應以預防保護為主,實行輪牧政策,最大化保護已有的草地和植被;在保護的基礎上,實行相應的退耕還草政策,既減少人類活動對植被的破壞,同時也加強對當地植被的還原,改善生態環境,緩解水土流失現象。
2.2 優化本地牧草種子
在退耕還草以及在一些植被破壞較為嚴重的區域,通過種植牧草緩解水土流失時,由于日喀則市生態環境的復雜性和脆弱性,考慮到外來物種在當地的成活率和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應盡量利用當地已有的草種進行種植,因為當地的草種較為適宜本地的地形地勢及氣候等條件,同時也不會引起生態入侵現象。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原有植被破壞較為嚴重,土壤條件極差,將改善水土流失的希望寄予原有草種上是不現實的行為。因此,應在原有草種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良和馴化,選擇更為適用于當地環境的草種,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穩固土壤的能力,從而緩解水土流失。
2.3 山地丘陵地區建設小型水利工程
日喀則市山地海拔相對較高,坡度陡峭,加上高寒多風的氣候,使得山地丘陵土壤沙化較為嚴重,一旦有降雨就容易產生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災害,在對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形成威脅的同時,也加劇了水土流失現象的嚴重程度。在此基礎上,針對水土流失區巖石破碎、土質疏松、坡積物多等特點,應以溝道治理為主,配套修建載水溝、灌排(洪)溝渠、蓄水池等小型水利工程,構成從坡頂到坡腳的坡面水系工程系統[3]。這樣可以減少雨水對土壤的沖刷,從而緩解水土流失。
總之,日喀則市作為西藏的一部分,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水土流失現象的嚴重性不容忽視,應及時采取措施以緩解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
[1]趙會林,魯新蕊,樊祥船.西藏地區水土流失現狀及防治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2(3):120-122.
[2]周紅藝,李輝霞,陳學華.西藏日喀則市水土流失危險度評價[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73-77.
[3]鄭莊,???,肖義,等.人為因素影響下西藏水土流失發育特征及治理對策[J].水利水電快報,2012(8):7-8.
S157
A
1674-7909(2016)2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