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巖(肇東市明久鄉政府,黑龍江 肇東 151100)
?
玉米種植的管理技術分析
張繼巖
(肇東市明久鄉政府,黑龍江肇東151100)
[摘要]農業經濟作物的產量和帶來的經濟效益水平,較大程度上取決于生長結實期間的科學管理。作為常見的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種植和生長期間的管理有比較高的要求。基于此,根據玉米的生長特性,結合不同區域不同品種的種植經驗,從選種播種到苗期及后期管理等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管理技術
玉米在選種和播種方面有一定要求,在生長的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其產量不但與氣候和土壤條件有關,更取決于種植中的管理工作。玉米種植過程一般分為育苗期、出穗期和開花結粒期等,春、夏玉米生育期分別為130 d和100 d左右,共需有效積溫約2 800℃。
1.1選種關鍵
較大面積種植時要避免選用單一品種,以免導致大范圍出現花期不育的現象。選種后要做好出芽率的檢測工作。另外,綜合當地日照時間、降水量和種子的特性,應當選擇優良性狀的雜交品種或對當地氣候有較好適應性的品種種植。
1.2科學選擇播種方案
實際生產上玉米有3種播種方式,即地膜覆蓋、壟間種植(主要是小麥壟間種植)和免耕播種。播種前應按照春種或夏種,根據前茬作物種類和土壤水分等特性選擇播種方式。播種前7~15 d晾曬種子2~3 d;播種前5 d左右浸泡種子約1 d。催芽工作結束后需要采用適當的種衣劑進行包衣,以盡可能提高種子出芽率,有效避免后期病蟲害等影響產量的現象出現。
2.1玉米苗期管理
習慣上稱玉米播種后的出苗至拔節這段時間為苗期。該時期玉米生長對土壤肥力有一定要求。一是要保證土壤干濕分布合理,同時保持土壤蓬松,利于根系生長;二是調整玉米苗的分布密度,即“間苗”,避免相互影響光照和養分不足;三是要合理施肥,如可依照約20 kg/667 m2比例施用碳酸氫銨。
2.2玉米出穗期管理
玉米植株的雌雄分化一般在出穗期完成,此階段玉米根莖葉生長加快,對養分需求較大。出穗期的玉米生長狀況對玉米產量的影響重大,應確保植株合理生長,控制苗的生長程度防止過旺生長。玉米出穗期缺水會對開花結粒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要保證土壤有充足的水分。若出現降水量不足或干旱情況,需要及時灌溉補充土壤水分。在土壤肥力方面,由于出穗期養分需求加大,視情況需要施穗肥,用量為40 kg/667 m2。
2.3開花結粒期管理
玉米在開花結粒期(抽雄至成熟期間)植株基本已停止生長,進入生殖生長期,該時期需要做好防旱防澇工作來保證產量。開花結粒期一般約45~55 d,期間從抽穗到結粒需要始終重視水分、光照和通風狀況等因素,及時做好灌漿澆水工作;如果因天氣等原因造成種植區域大量積水,需要及時排澇避免對植株結粒造成影響。
3.1玉米種植期間的防病防蟲管理
玉米在種植期間較易發生蟲害現象,因此在種植管理過程中發現蟲害病害要及時采取合理措施。玉米常見的病害有抽穗期的葉銹病和斑病等,發現植株出現病狀時要由技術人員指導,采取噴灑農藥和除去病苗等措施。選種時,若條件允許應當選用現代技術培育無菌種子,并在播種前進行防護處理等。病蟲害工作貫穿于選種播種到開花結粒期的整個種植過程,且對玉米產量和質量影響極大,需要認真做好管理。
3.2選擇正確的種植方式,提高玉米種植效率
玉米植株過于稠密會影響生長,同樣過于稀疏時,則會明顯降低產量和土壤養分、水分和光照等條件的利用率,也影響種植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采用密植種植玉米需要重視具體細節,一是合理安排密度,植株間距過小時則植株所受光照不足,養分吸收困難,影響產量;二是對土壤肥力和水分要做好保障,采用密植種植玉米需要及時做好施肥和澆灌等工作。
3.3把握播種時機
玉米等農作物出芽期間受天氣影響較大,播種時應重視把握墑情和土壤肥力變化。田間原有作物收割后,科學選擇播種時機,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出芽率。如播種時間選擇在適量降雨之后,則會有較好的土壤墑情,減輕了出苗期管理工作的壓力。
玉米種植期間的管理工作是提升玉米產量的關鍵,該文從種植玉米的不同時期的管理工作著手,對具體的管理措施和要點進行分析,以期對玉米種植的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鑒意義。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16)0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