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志丹縣草原監理站,陜西 志丹 717500)
?
布魯氏菌病的危害及綜合防治措施
李宏
(志丹縣草原監理站,陜西志丹717500)
[摘要]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感染家畜為主的人獸共患傳染病,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危害最大的人獸共患病之一,主要感染羊、牛、豬等,家畜感染后,母畜以發生流產、死胎、弱胎為主,公畜則主要發生睪丸炎、附睪炎等,人感染后則會出現神經痛和肌肉痛,逐漸喪失勞動能力,同時還影響生育能力,危害性非常嚴重,常給養殖業及人民群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基于此,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就布魯氏菌病的危害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并且提出綜合性的防控對策,這對于進一步認識和凈化布病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布魯氏菌;危害;防治對策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Brucella)所引起的一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慢性傳染病。家畜感染后主要表現出流產和不育;人感染布病后,也可導致流產和不育,而且病程長、反復發作、長期不愈,嚴重危害畜牧業的發展和人類健康。
1.1對人類的危害
布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危害性非常嚴重,急性期可出現發燒、頭暈等癥狀,慢性期可使人全身乏力,關節和肌肉酸痛,喪失勞動能力,并經久不愈和反復發作等,同時還可引起血液系統的改變,布病還可對肝、脾等也有一定損害,男性感染后可引起睪丸炎和附睪炎,嚴重時可導致男性失去生育能力,女性感感染后可引起卵巢炎、輸卵管炎及子宮內膜炎,孕婦感染引發致流產、死胎及早產,患者極為痛苦,嚴重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和生活。人類的患病與職業有一定關系,長期從事獸醫、屠宰、皮行加工等職業人員明顯高于一般人群。
1.2對家畜的危害
布魯氏菌病可對畜牧養殖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可感染多種動物,目前已知有60多種家畜、家禽及野生動物可被感染,其中牛、羊、豬是最常發生,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傳染性極強,死亡率較低,當動物感染后,可引起生殖器官和胎膜發炎,母畜發生流產,引起子宮內膜炎、卵巢囊腫而久配不孕,公畜則發生睪丸炎、附睪炎、關節炎及滑膜炎等,使家畜喪失種用,只能淘汰。
2.1加強飼養管理,堅持自繁自養
對未發生過布魯氏菌病的養殖場,堅持自繁自養,抗好布病的免疫接種,若因生產需要引種時,要進行嚴格檢疫,并將引進的家畜進行隔離飼養2個月,同時進行布魯氏菌病的檢疫,全群2次檢疫呈陰性后,方可混群飼養。另外,清凈畜群也要進行定期檢疫,一旦發現,立即按國家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另外,還要加強飼養管理工作,供給優質的飼料,尤其是保證供給充足的優質青綠多汁飼料,以防營養缺乏而引發各種疾病。
2.2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保護意識
政府相關部門每年要開展有關布病的宣傳工作,特別是對偏遠地區及散養戶進行宣傳和指導,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和現場培訓等,讓群眾充分認識到布病對人和家畜的危害及其防護措施等,從而提高人們的自我防護意識,做到長期從事養殖工作的人員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等,進出養殖場均進行嚴格的消毒,徹底切斷對人的傳播途徑。
2.3加強消毒
嚴格按消毒制度進行消毒,飼養場的金屬設備可采用火焰、熏蒸等方法進行消毒,而受污染的養殖養殖場可使用10%~30%石灰乳、1%~3%漂白粉有效消毒液及3%來蘇兒溶液等進行消毒。對流產的胎兒、胎衣、陰道分泌物、墊草等應進行無害化深埋處理,糞便可采用堆肥發酵的方法進行消毒。
2.4免疫接種
我國免疫家畜用的疫苗有3種,分別是豬2號苗、羊5號苗和牛19號苗,這3種疫苗對預防牛的布病都有很好的效果,豬布魯氏菌2號弱毒疫苗(S2苗)是我國優良布魯氏菌苗,毒力穩定,使用安全,可用于預防豬、牛、羊布魯氏菌病,豬的免疫期為1年。羊5號布魯氏菌弱毒苗注射,配種前1~2個月注射,妊娠羊嚴禁注射,間隔1~2 a后可再免疫1次,接種過疫苗的不再進行檢疫。
2.5加強疫情監測
加強疫情監測,逐步凈化牛群,每年定期進行布病的監測檢疫工作,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切實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處理”,嚴防疫情的擴散蔓延,對檢出呈陽性的動物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切斷傳播源和傳播途徑。
2.6建立和完善健康檔案
建立和完善布病防疫管理制度,建立防疫檔案,包換免疫檔案、兩病監測、檢疫情況等。
[中圖分類號]S85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16)03-36-1
作者簡介:李宏(1985-),男,助理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禽生產養殖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