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銳(肇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肇東 151100)
?
棚室黃瓜病蟲害防治技術
劉銳
(肇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肇東151100)
[摘要]大棚黃瓜作為反季蔬菜的主要品種,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大棚黃瓜的種植卻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病蟲害。基于此,分析當前大棚黃瓜病蟲害的基本情況,為加強大棚黃瓜病蟲害的防治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措施
東北地區的大棚蔬菜面積相當可觀,但其生產量仍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如何提高大棚黃瓜的產量,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現階段的研究重點。
病害中影響最大的是霜霉病和白粉病,其次是灰霉病、疽病和細菌性角斑病。蟲害中影響最大的是白粉虱、瓜蚜和斑潛蠅,一旦爆發就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其次是瓜絹螟、紅蜘蛛及茶黃螨。
病蟲害的發生并不偶然,與氣候的變化息息相關。降雨量多,則易滋生霜霉病、灰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降雨量少,則白粉病和蚜蟲則成為主要元兇;而在夏季水量充足時,疫病和炭疽病又成為主要病害。
2.1從根源預防病害發生
病害產生的3個主要因素是種子、土壤和棚室。
2.1.1種子處理。首先在55℃的水中浸泡15 min進行溫湯浸種處理,然后用高錳酸鉀液進行處理,處理后清洗干凈;最后進行藥物拌種,瑞毒霉和多菌靈是常用的藥劑。
2.1.2土壤處理。土壤的制備要求嚴格,不含病蟲的苗床土是關鍵。首先要求符合至少3 a沒有播種過瓜果類,然后加入適量的菌靈粉和辛硫磷粉,最后在種植地進行深翻消毒。
2.1.3棚室處理。播種前要對育苗棚進行熏蒸或者低溫等消毒處理,定植前也要進行這項程序,并需密閉熏悶一天一夜。然后在生長期間及時清理棚室中的病殘體、和發病的瓜苗,同時可以用網紗覆蓋棚室的放風口,防止蟲子進入。對于棚室的種植,最好采用輪作倒茬的方法。
2.2增強植株的抵御能力
選擇抗病品種。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選種。然后在瓜苗生長期間注意施肥,基肥和追肥落實到位,適時進行葉面噴磷,有機肥、化肥輪流使用避免單一。最后要對種植密度、澆水時間和澆水量進行合理適度的管理。當瓜苗長大后要及時綁到架子上,有助于瓜苗的生長。及時采摘成熟的黃瓜,及時清理脫落葉和病殘葉。
2.3排除誘病因素
誘發瓜苗生病的因素很多,但大多是可控的。所以,只要注意控制黃瓜的生長環境就能排除誘病因素。防老化無滴膜能有效地減少水滴的凝聚,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覆膜方式用壟作,采用膜下暗灌的方式以減少空氣濕度,根據天氣變化增減灌溉量,嚴格控制棚內溫度和濕度。棚內溫度控制得當不僅有利于瓜苗成長,還能有效殺死細菌。比如高溫悶棚,在悶棚前向棚內噴灑殺蟲劑,保持42~46℃下2 h。
2.4藥物防治
2.4.1病害防治。①灰霉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采取藥物防治時要把病殘體全部清理干凈,防止傳染生長狀態良好的瓜苗。施藥時使用百菌清配合6.5%的萬霉靈粉劑,施藥周期10 d左右,重復3~5次。生物制劑噴霧也可以有效地防治病灰霉病。②霜霉病的防治要及時,使用安克克露、錳鋅、克霜氰粉劑普力克水劑、克粉塵劑等600倍劑,還可用霜克粉塵劑配合使用,施藥周期為7 d,持續兩三次。③當有1/50的葉子出現白粉病時,就可以采取措施來防治,一般保護劑和內吸劑交替使用。④細菌性角斑病在初期時用86.2%氧化亞銅1 000倍液、25%唯它靈可濕性粉劑800、47%春雷氧化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30%DT殺菌劑500倍液,每5~7 d噴1次,連噴三四次。⑤枯萎病的防治,首先要進行患病植株清理,再進行灌根操作,用甲托或者多菌靈藥劑。如果枯萎病較嚴重的話,對土壤進行嚴格處理,具體可以用嫁接防治或者土石生石灰和稻草生物釀熱的方法。
2.4.2蟲害防治。①紅蜘蛛、瓜絹螟及茶黃螨的危害雖然相對較小,但仍然不能馬虎,卡死克阿維菌素、滅蠅胺都能有效防治紅蜘蛛、瓜絹螟及茶黃螨,循環交替使用,施藥周期7 d,持續2次。②白粉虱進行噴藥防治,藥劑可選用600~800倍薊虱凈、啶蟲脒、0.30%苦參堿、噻蟲嗪、烯啶蟲胺、菊馬乳油、氯氰鋅乳油、滅掃利、功夫菊酯或天王星等。③蚜蟲是常見的害蟲,若大面積爆發,危害將很嚴重,所以發現后要嚴格控制。其藥劑使用簡單,吡蟲啉、抗蚜威或者藜蘆堿都能有效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4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16)0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