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順(孟連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站,云南 孟連 665000)
?
水產品質量安全與有機水產養殖技術研究
周良順
(孟連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站,云南孟連665000)
[摘要]通過對云南省孟連縣當地水產品養殖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初步探究有機水產養殖技術及基本原則,探索出一條適合水產品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協調發展速度過快與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關系。
[關鍵詞]水產品;有機養殖;質量安全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緊鄰緬甸第二特區邦康市。隸屬南亞熱帶氣候,全年日照時間較長,年平均氣溫較高,全年降水豐沛,優越的自然環境,十分適合水產品養殖業的發展。
1.1市場監管
地處西南邊陲,孟連縣經濟發展水平有限,相關市場監督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對于水產品進入市場的檢驗檢疫存在管理漏洞,養殖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制約當地水產品養殖業的現代化長遠發展。當地政府應積極引進高素質和相關管理人才,豐富基層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加強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引進先進產品檢驗檢疫設備,嚴格把控防止質量不合格的水產品進入市場[1]。
1.2水產品病害問題
孟連縣地處南亞熱帶氣候區,高溫高濕環境下,水產品養殖過程中較易出現大面積病害狀況。針對可能出現的常見病情,養殖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做好應急準備預案,定期進行養殖區域清潔工作,加強日常養殖監管工作,嚴格遵守日常養殖標準,包括計時檢測水體含氧量、水體的水溫水質、餌料喂養數量等,降低水產品因病害問題帶來的損失。
1.3養殖餌料
對于養殖餌料的日常投放工作,餌料自身質量安全就存在極大隱患,市場流通大量生產不合格、添加劑嚴重超標的餌料,市場監管不力的同時,部分養殖人員一味追求水產品生長速度,喂養大量激素物質,導致水產品質量不合格而存在安全風險。建立健全市場監管制度,從源頭遏制非法違規飼料進入市場,將樣本抽檢常規化,大力推廣健康綠色養殖技術,進行傳統養殖模式的變革,進行養殖方式現代化改革。
2.1有機水產養殖技術的認識
對于有機水產養殖技術的認識,簡單來說堅持養殖方式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養殖過程中去污染化,始終保持優質水質,通過科學化養殖,生產出綠色健康的水產品,并與其他產業形成鏈狀上下供應關系,如魚塘底部淤泥肥料,可為孟連縣種植業提高綠色肥料,加強孟連縣農林漁牧各產業的協調發展聯系。基于國際有機農業聯合會(IFOAM)相關標準,具體發展有機水產養殖。
2.2有機水產養殖技術的基本原則
一是有機水產養殖作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為了保護孟連縣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脆弱的生態環境,應嚴格監控養殖生產活動,防止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與周邊環境協調發展,通過實地勘測,對孟連縣水文水體特征進行記錄整理,為今后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
二是水產品品種應不包括轉基因品種,對于外來品種的引進,應保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有關轉基因相關爭論較大,學術界定不明,存在隱藏風險,防止造成外來物種引發生態危機的情況,保護孟連縣原生態和原有特色物種。
三是有機水產養殖應保證養殖密度適宜,不僅為水產動物生長提高自有空間,避免疾病的大規模爆發,有利于病害防治,還可以降低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產生,促進生態平衡發展。
四是飼養餌料應由有機物制成,有機水產養殖技術的實行,很大程度上由養殖餌料決定,來自相關認證或原生態餌料,是有機化養殖活動的重要環節,保證最終上市的水產品綠色健康有機性的完整。
五是養殖用藥應以純天然中草藥為主,使用自然藥材應對水產病害,降低由抗生素和激素對水產品帶來的風險損失,保持水產品無污染和有機性。
六是依照孟連縣氣候特征,制定適合水產品生長活動的最佳養殖方案,根據年氣溫、降水、日照變化,確定育苗及最終捕撈時間。
加強水產養殖監管制度的建設,發展有機水產養殖產業,打造區域經濟特色,增加經濟新增長點,在維護生態平衡的同時,促進孟連地區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波.中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研究[J].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16)03-96-1
作者簡介:周良順(1970-),男,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安全生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