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貝古杜鎮前鎮長比特賴斯·巴拉說,鎮上的一半女性都是和阿麗馬塔一樣的“單身妻子”,她們的生活大多如此。這是成百上千的成年男子外出打工的結果。
在非洲一些國家,有這樣一個女性群體,她們結了婚,但丈夫長期不在身邊,而是遠在萬里之外的歐洲國家,如意大利。她們不僅自己要工作,還要獨立帶大孩子、贍養老人,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見不到自己的丈夫。她們就是非洲的“單身妻子”。不久前,記者走進了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的貝古杜小鎮,探訪那里的“單身妻子”。
結婚容易見面難
布基納法索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11年的人均收入只有1300美元。由于國內經濟薄弱等原因,布基納法索許多男人,尤其是成年男子大多會到周邊國家,或者前往歐洲國家,希望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過上幸福生活。貝古都小鎮位于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東南230公里處,鎮上的男人大多外出打工了,留下一堆“單身妻子”。
阿麗馬塔·巴拉生性活潑,臉上常掛著笑容,喜歡與別人開玩笑。2008年,也就是7年前,17歲的她嫁給了一個“意大利人”薩阿達。之所以這么稱呼,是因為薩阿達雖然也是鎮上的人,但一直在意大利打工。在這七年時間里,她和他相處的時間還不到半年。因此,阿麗馬塔常常把薩阿達稱為“意大利人”,把自己稱為“單身妻子”。這樣的生活自然不是她所希望的。她說,“當你還是個小女孩時,你知道生活是啥樣?你雖然結了婚,但他遠在萬里之外,是個‘意大利人,想想都傷心。”
阿麗馬塔回憶說,“我第一次見到薩阿達是在集市上,兩人聊了一會。過幾天,他來看我的父母,送了一些干果。10天后,我們就結婚了。”而在以前,結婚需要幾個月時間的籌備,男青年必須到女方家干活,證明自己將來是個能養家糊口的好丈夫,獲得女方家長的首肯才行。在阿麗馬塔身上,幾個月的時間縮短成了2周時間,而在有的女性身上,見了從意大利回來度假的打工仔,覺得對方還可以,就在幾天之內就匆忙結婚了。然后,新婚丈夫就會返回意大利工作。
在貝古杜小鎮,8月和12月是“意大利人”回來探親的月份。那時,鎮上熱鬧非凡,也是個“結婚季”:未婚女性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參加各種活動,希望能遇到未來的丈夫。由于貧窮,鎮上外出打工者一直是人們改善生活的希望,也是未婚女性崇拜的對象。因此,阿麗馬塔與薩阿達結婚后,一度以為自己生活在美夢之中。
婚后三個星期,薩阿達就返回意大利繼續打工,阿麗馬塔就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后來還生下了一個女兒奧馬麗馬。薩阿達這一去意大利,就是三年,直到2011年才回來與阿麗馬塔團聚,也只待了3個星期。2014年,薩阿達再次回國,與阿麗馬塔一起生活了幾個月。這樣,兩人結婚七年來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半年,其中主要原因是金錢。盡管薩阿達獲得了能多次往返意大利的簽證,但價格昂貴的飛機票還是使他不能每年都能回國看望妻子和孩子,只得每三年回國一次。
出國打工難圓夢
貝古杜鎮前鎮長比特賴斯·巴拉說,鎮上的一半女性都是和阿麗馬塔一樣的“單身妻子”,她們的生活大多如此。這是成百上千的成年男子外出打工的結果。當年結婚時,他們都承諾會經常回來看望她們,或者等他們在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安頓好后,把她們接出去。但事實上,只有少數人完全或部分做到了,而且是在歐洲經濟危機發生之前,大多數人現在則做不到。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以前,布基納法索人去意大利是不需要簽證的。即使到了2008年阿麗馬塔與薩阿達結婚時,她覺得自己過段時間就能前往意大利與薩阿達團聚。“他也是這么想的。然而,歐洲發生了經濟危機,他丟了工作。在意大利,生活費用很貴,他得支付房租、電費、水費。而在我們小鎮上,一切都很便宜。”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阿麗馬塔也不能前往意大利,她得留在布基納法索,因為她的公公婆婆,也就是薩阿德的父母年齡越來越大,需要她照顧。
不過,當阿麗馬塔有一天意識到她不可能去意大利與薩阿德團聚時,她覺得留在國內做個“單身妻子”也是有所值得的:把兩個孩子拉扯大了,老人也照顧得很好,有時還能收到薩阿德的匯款,如每隔兩個月就能收到150美元的匯款。但她最后一次收到錢還是在今年5月,后來就再也沒有收到。好在她并不是完全依靠薩阿德的匯款,自己找了份工作掙錢。即使在懷孕的階段,她還堅持在市場里賣菜。她說,“如果我生意好的話,我就能買張飛機票,讓我的丈夫從意大利回來。”當然,這是她的又一個玩笑,至少最近五年來沒有實現。
最近幾年來,阿麗馬塔已不再想著去意大利與丈夫薩阿德團聚,現在想的是怎么讓他回來。至少,他經常打電話回來。而在最近幾個月里,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們兩人開始用聊天軟件Skype進行視頻聊天,阿麗馬塔也就成了貝古杜小鎮上網吧里的一個常客。她說,“他說他很想我。有許多次,聽上去他很沮喪。”不過,阿麗馬塔對她能與丈夫經常通話,能從視頻里看到對方而感到欣慰。
也有一些“單身妻子”在和意大利的丈夫通電話時,感到有些距離,有時說了一會兒話后就會沉默一會。從鎮上的房子情況來看,那些去意大利早的人,尤其是歐洲經濟危機發生前去的人,蓋的房子就大,后去的人蓋的房子就小。
穆米納塔·薩姆巴拉嫁的是個“老意大利人”,她的丈夫在30年前就到意大利打工去了,定期回來探親,給她留下了7個孩子。歲月的滄桑在她臉上留下了很深的皺紋,連她自己也不記得真實年齡了。穆里塔納說,“情況在不斷好轉。他每個月都給我寄來70美元的匯款,使我們家蓋起了房子,裝了衛星天線和網絡。”
穆米納塔的生活看上去很平靜,自己干活,帶兒女。后來,她的兒子也去了意大利,她就和媳婦法蒂馬塔一起帶孫兒女。相比而言,法蒂馬塔過的日子要比她要好一點。
丈夫帶回“二老婆”
今年50歲的“單身妻子”阿蒂阿薩就陷入了這樣的囧境。她與丈夫結婚30年,但他住在意大利長達20年,甚至把兩個兒子都帶到了意大利生活和工作,而把她留在國內。她回憶說,“開始時,情況還是不錯的。每隔幾年,他都會回來看我和孩子,或者寄錢給我。但6年前,他通知她他想娶第二個妻子。我當然不同意。”
需要指出的是,貝古杜小鎮的人們信仰伊斯蘭教,只要妻子同意,丈夫可以娶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個妻子,但使阿蒂阿薩難過的是,她丈夫不僅娶了一個十分年輕的二老婆,還把二老婆,而不是她帶到意大利去。
阿瓦·薩格納也有類似的不幸遭遇。結婚后不久,她的丈夫就離家出國打工,留下她和第一個孩子。由于沒有足夠的錢去意大利,他先去了南邊的國家加蓬。開始時,他的日子非常艱難。第二年,阿瓦也跟著去了加蓬,當了一個理發工,他們也添了第二個孩子,日子過得還可以。不料,她有天生了病,被迫回到貝古杜小鎮,而她的丈夫也離開了加蓬,設法去了意大利,在那邊“飛黃騰達”。為了證明他干得不錯,他三年前娶了第二個妻子。經過一番艱苦的較量,現年38歲的阿瓦現在被迫和一個比她年輕20歲的第二個妻子住在一起。使她更為失望的是,從一年前開始,他給她寄來的錢比以前少多了。
對于22歲的馬麗卡來說,3年前與一個“意大利人”結婚后,悄悄地在銀行開了個賬號。從那時起,她只要有點錢,哪怕是幾分錢,也要存在銀行里。她解釋說,“你不能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訴丈夫。你不能百分之百地相信他。”因此,即使在丈夫給她寄的錢足夠多的情況下,她依然堅持自己要到外面去工作。
對于貝古都小鎮上的許多“單身妻子”來說,她們并不知道她們的“意大利人”在意大利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阿麗馬塔只是知道,她的老公在意大利一家農場干活,而她的妯娌納馬豆則含糊地說,她的老公在一家意大利工廠干活。究竟干什么,她就不知道了。她們可能知道老公有時會換工作,知道他們工作和生活很辛苦,但到底如何,并不知道。
未來去向仍是迷
社會學家扎古說,當地人喜歡外出打拼,而不愿意在小鎮上平庸終生。例如,有的人會去加納工作,而有的人則會去科特迪瓦、非洲北部和中部一些出產石油的富裕國家,如加蓬和赤道幾內亞等。“總之,當地人,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有一種移民文化。”據統計,在意大利打工的布基納法人共有45000人,意大利成為布基納法索人外出打工首選的歐洲國家。
1991年,意大利對布基納法索人是免簽證的,因努薩就第一次踏上了意大利國土。“當你抵達意大利機場時,機場海關官員會問你來訪的目的,你就說‘度假‘那你度假多長時間‘2個星期‘那你準備花多少錢?如果你有足夠多的錢,他們就會讓你入境。這個時候,你自然會多說一點錢,然后入了境,就不想離開了。”
就這樣,因努薩進入了意大利,后來變成了“黑戶”。1995年,意大利對非法外國勞工實現赦免,他的居留證就能得到延期。2年后,他的妻子根據意大利的“團圓政策”也到了意大利。由于具有一定的英語水平,他先在南部那不勒斯的一家洗車行找到了一份工作,2009年前往意北部地區,不僅找到了工作,還被當地人力招聘機構評為“年度最佳雇員”。根據社會學家扎古的調查,到意大利的布基納法索人的工作軌跡大體如此:先在南部地區干活,在對意大利的情況有點熟悉后前往北部地區,在工廠里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2015年,意大利收緊了移民政策,建立了幾個收容中心,把難民發送到其他歐洲國家。在意大利的布基納法索人盡管有了穩定的工作,還有合法的居留證,但要想把妻子弄到意大利團圓,就越來越難了。
阿麗馬達絞盡腦汁地想,如果薩阿達回到貝古都小鎮的話,兩口子能否在鎮上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但事實上,這樣的機會幾乎不存在。“也許我開家商店,能掙點錢。或者,他在意大利掙了很多錢,回來自己開家店。或者,他一半時間在家鄉,一半時間在意大利。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我太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