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令孤
十年前的今天《斷背山》在北美小范圍上映,題材敏感的它竟最終在全球收獲1.78億美元的票房。歲月流轉,如今美國已通過同性婚姻合法的法案,《斷背山》亦成為影史同性電影的不朽名作。
正文:
電影史上的佳作不少,但要成為傳奇,往往是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與外在的輿論傳播交相作用的。《斷背山》細膩克制的敘事手法、利落灑脫的節奏推進和唯美詩意的鏡頭運用,奠定了它成為經典的基礎,而它在片外所遭遇的各種悲情,又加深了其傳奇性。彼時的2005年,同性戀話題還是一個禁忌,人們對同志電影的印象也停留在肉體獵奇上,而《斷背山》突破常規,從人性深處最本真的情感出發,構建出主人公超越性別的愛戀,具有了普世價值的表達。但同時,它也遭到許多保守國家和宗教團體的抵制,在奧斯卡最佳影片評選中意外敗給了《撞車》,引起一片嘩然。
三年后,影片主演希斯·萊杰突然去世,年僅28歲,對應于片中離世的愛人杰克,仿若是一次隔世的赴約,讓人唏噓不已。
拍攝《斷背山》時的李安正處在事業低谷期,他沒有預料到影片會如此走紅;兩位主演杰克·吉倫哈爾和希斯·萊杰拋棄之前的明朗形象,甘愿投身到這個危險的項目中;艷麗甜美的安妮·海瑟薇憑借本片,改變了花瓶形象……當我們回顧影片創作歷程,細數那些機緣巧合的臺前幕后故事,會發現一切似乎在冥冥中已經注定。正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誕生了這部合適的電影,改變了一個時代,也引領了一個時代。《斷背山》是一個起點,未來的時光越長,這個起點的意義便越重。
從獲獎小說到電影劇本
《斷背山》原著《斷背山》原著作者安妮·普魯是一位頗具傳奇性的女作家,她大學時學習歷史,后來從事新聞業,做過多年的記者,50歲后開始創作小說,憑借著豐富的經歷寫出了各種人物的生活困境,迅速成名,是各大文學獎項的常客。
普魯對美國西部的鄉村生活很有感情,尤其是沉醉于懷俄明州那山脈、草原和湖泊交織的自然環境中,其創作《斷背山》的初衷是為了研究西部牛仔中存在的“同性戀恐懼癥”問題。作品發表在1997年10月的《紐約客》雜志后,她收到了不少讀者的來信,紛紛表達他們的感動,第二年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好萊塢女編劇黛安娜·奧薩納看到這個小說后也很震驚,連讀兩遍,并推薦給了搭檔拉里·麥克默特里,后者曾經創作過西部片《原野鐵漢》的劇本,看完后只嘆自己為何沒有想到這個故事。他們立即給普魯寫信,詢問改編電影事宜。普魯自己不覺得能拍成電影,但讓他們試試。三個月后,劇本完成,傳到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手上,他當時正在經營一家名叫Good Machine的電影公司,這個公司以出品李安的處女作《推手》起家,之后便包辦了他的所有作品,但屆時規模還比較小。
沙姆斯開始尋找投資,卻四處碰壁,得到的最多的回答是“你是在開玩笑嗎?”與此同時,在確定導演方面也遇到阻礙。著名獨立片導演格斯·范·桑特本來要拍,卻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演員而作罷。之后又找了幾位文藝片導演,都覺得劇本不錯,但就是沒有勇氣簽約,足見同性戀題材在當時的敏感性。2002年底,沙姆斯把劇本給李安看,李安也為故事所感動,但他之前因為《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名聲大噪,此時正在籌備更大投資規模的《綠巨人》,便沒有考慮。
《斷背山》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與導演李安幾年后,Good Machine已成長為Focus Features(焦點電影公司),出品過《美麗心靈》、《缺席的人》等文藝片,有“新米拉麥克斯”之稱(米拉麥克斯是九十年代最炙手可熱的獨立電影公司)。沙姆斯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拍這部片了,于是這個項目重新上馬。而此時的李安正處于創作事業低谷期,《綠巨人》的反響平平讓他極為失落。五年下來,高強度的工作也使他疲憊不堪,甚至有了想退休的沖動。這時,老東家找他商談《斷背山》,他也想通過創作重新振作情緒,于是便走馬上任。
之后,李安還特意前往懷俄明州呆了兩天,拜見作者安妮·普魯,就小說中的一些細節進行溝通。普魯原作的風格比較粗硬直白,李安用自己向來的細膩手法賦予了故事更加溫和傷感的味道。在選演員方面,他設想了幾對組合,都是綁定在一起的,其中有馬克·沃爾伯格和杰昆·菲尼克斯,但是他們拒絕了,直到最后確定為杰克·吉倫哈爾和希斯·萊杰。
“斷背山”真的存在嗎?
影片除了故事本身的動人之外,其濃厚的感染力還體現在那美到讓人窒息的西部景致。如棉花糖般的白云飄蕩在天際,挺拔壯麗的山頭直插云霄,夕陽下的火燒云點燃原野……如此迷人的畫面,我們在李安之前執導的《與魔鬼共騎》、《臥虎藏龍》中都曾見識過。可以說,李安對如何展現自然美景已經駕輕就熟。
電影拍攝時,李安選擇在最好的時節進行拍攝,他對于色彩和構圖的理解,更得到了劇組專業攝影師的敬服。《斷背山》的故事雖發生在美國懷俄明州,但那里并沒有“斷背山”,只是原著作者安妮·普魯虛構的。
影片的實際外景地是在加拿大的阿爾伯塔省,這里西靠落基山脈,湖泊縱橫,植被茂密。也許,我們更愿意相信“斷背山”是無跡可尋的,它清冷幽寂、不知所終,只存在于兩位男主角的內心深處。謙遜儒雅的李安,并不知道他自己敏感的內心情感和天才般的藝術思維交相輝映,造就了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當年他只是把它定位成一部面對小眾的文藝片,當看到電影在影院里宣傳時,他甚至為這個題材的公諸于世而感到緊張,更沒有想到會獲得成功。
當結果出現后,他把成績歸功于片中那深刻的、令人心酸的愛情。正如他自己所說:“一個片子不用預設一個立場,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你喜歡就拍就是了。”
奧斯卡史上最大冤案
2006年3月5日,洛杉磯的柯達劇院(現名杜比劇院)華燈流彩,眾星云集,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正在舉行。由于前一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主席進行了換屆,面對頒獎禮收視率逐年下滑的趨勢,銳意進行改革,讓本屆金像獎備受矚目。《斷背山》以8項提名領跑,而希斯·萊杰也以26歲的年齡刷新了奧斯卡影帝提名的最年輕紀錄。
四位主演合影在此之前,《斷背山》已經俘虜了全球觀眾的心,并得到影評界的高度稱贊。影片也在2005年9月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之后又于2006年1月獲得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可謂一路風順,凱歌高奏。在這個頒獎季的最后一站,它同樣獲得了極高的呼聲。
頒獎禮在“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氛圍中向前推進,《斷背山》相繼獲得最佳配樂、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導演獎。此時,時間來到了頒獎禮的重頭戲,老牌影帝杰克·尼科爾森走上舞臺,準備頒發最佳影片獎。當他打開信封,看到名單時,表情似乎有些吃驚,以不可思議的語氣宣布:獲獎者是《撞車》。
接下來,《撞車》打敗《斷背山》的新聞幾乎占據了所有媒體的頭條,有不少人為此感到不平。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當時的時代氛圍和奧斯卡的評獎規則,這個結果似乎又在意料之中。在美國,同性戀和種族歧視一樣都是敏感話題,同志片也常被視為洪水猛獸。《斷背山》只在北美600多家影院上映,還受到一些宗教團體和反同性戀人群的抵制,很多人根本沒有看過這部片,包括不少奧斯卡評委們,但慣性思維已經讓他們把影片視為另類。
而奧斯卡金像獎本身也是一場權力的游戲,《撞車》團隊更積極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壓制了16萬張《撞車》的DVD,派發給好萊塢的工作成員,包括5600多位評委,獲得良好印象。同時,《撞車》的主題也更安全,因此在頒獎之前就有人預測它會成為最大黑馬。
結果出來之后,《斷背山》原著作者安妮·普魯很是憤慨,她在英國的《衛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紅地毯上的鮮血》的文章,吐槽奧斯卡:“與改變中的大文化潮流和美國的社會動蕩脫節。只是一個小城市的才藝展示晚會而已”。反倒是主創們情緒比較平和,李安當初拍片就沒有報期望,也并未感到多大遺憾。制片人詹姆斯·沙姆斯還把公司人員集合起來,鼓勵大家不要灰心,他為制作團隊和李安感到驕傲。
頒獎畢竟只是某個時刻的榮譽,藝術口碑才是永恒的見證。十年過去,《斷背山》的經典地位愈加穩固,而《撞車》雖也優秀,卻已很少被人問津。即使《撞車》的導演保羅·哈吉斯也在受訪中坦言,如果他是評委,也會把票投給《斷背山》。而在今年年初,《好萊塢報道者》邀請數百位評委就奧斯卡歷史上的幾場著名冤案進行投票,《斷背山》名列第一。可見,盡管事實無法改變,公道卻自在人心。
《斷背山》的幕后點滴
李安拜訪原著作者安妮·普魯,感覺她很嚴厲,有點怕她。共進晚餐時,李安點了一道名叫“落基山牡蠣”的菜,普魯嘗了一口后說:“女人們不應該吃這個。”說著露出了笑容,之后他們的交流就變得融洽了。
拍片中的情愛戲時,李安把整個戲拆解成13個部分,并寫出每一個部分的要點,逐段進行拍攝,盡量考慮技術性的展現,避免讓大家感到害羞。
拍吻戲時,希斯·萊杰有次幾乎弄破了杰克·吉倫哈爾的鼻子。不僅如此,米歇爾·威廉姆斯覺得這段吻戲棒極了,還在一旁開玩笑說:“來啊,伙計們,為我再親一次吧!”最終,兩人的表演贏得了MTV電影獎的最佳吻戲。
制片人詹姆斯·沙姆斯在海報設計上參考了50部史上最浪漫的電影,最終從《泰坦尼克號》中得到靈感。同時,《斷背山》的票房走勢也和《泰坦尼克號》相似,都是低開高走,逐步升溫。
片中本來有一個場景,一群羊去溪邊飲水,但這些綿羊除了池塘和水壩中的水以外,不飲用任何其他活水,李安拍了一天也未完成,最后只好放棄。
希斯·萊杰參加試戲時,李安花了45分鐘觀察他,一句話也不說,也不讓萊杰說什么,但已經意識到他是最佳人選。拍戲過程中,李安為營造壓抑氛圍,故意把演員看成是道具,讓缺乏自信的萊杰很孤獨,倍感壓力。
奧斯卡頒獎禮上,李安在獲得最佳導演時,沒有感謝演員,其實他想把把感謝演員的話放在獲得最佳影片時再講,可惜因為敗給《撞車》而沒有機會。希斯·萊杰還為此感到不滿。
吉倫哈爾回憶說,在片場,有一次希斯·萊杰和米歇爾·威廉姆斯演一場對手戲,感覺他們看彼此的眼神有些神秘兮兮的。等到他離開兩周后回來,發現兩人已經在戀愛了。
李安當初沒有想到《斷背山》會引起轟動,當他的弟弟請求購買《斷背山》在臺灣的發行版權并在自己的電影院放映時,他害怕弟弟虧本,便拒絕了,結果《斷背山》在臺灣走紅,使弟弟錯失了一次賺錢良機。
片中,杰克有一段騎野牛的戲,非常危險,劇組特意安排了兩個替身,并為吉倫哈爾制造了一頭機械假牛,避免他受傷。
《斷背山》的配樂由阿根廷音樂家古斯塔沃·桑托拉拉操刀,他根據原著小說的意象,創作出意蘊深長、簡潔雋永的旋律。李安后來認為,配樂是他對這部影片最滿意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