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臺灣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為了“再造宏碁”,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線”。這是一條微笑嘴型曲線,兩端高,中間低。代表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即設計和銷售,而處于中間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此番以二次創業的心態,重整倍康的覃敘鈞認為,紙尿褲行業目前的機會也在“微笑曲線”兩端,“中間的制造是相對簡單的,生產流程管理我們應該虛心去跟四大學。更有價值的其實在兩端,這也是國產企業成長的機會。”
紙尿褲尚未做到最完美
首先是前端的市場研究,即貼近消費者需求,研發出真正符合需求的產品。“我不同意紙尿褲到頂峰,沒有上升空間了”,對于業內一些大品牌研發負責人說“紙尿褲產品已經很成熟,做到最完美了”,覃敘鈞并不同意,“哪怕你現在做到極致,只要消費者需求發生了改變,產品就要隨之改變。”
在覃敘鈞的想象中,未來的紙尿褲應該就像棉質內褲,輕薄貼身,持久干爽,且舒適零刺激。按照這個思路,他相信只要從結構設計和新材料兩個方向不斷探索,一定能找到突破。
比如,倍康目前正在籌劃的“全柔性生產理念”新品系列,只要接觸到皮膚的部分全都采用熱風無紡布材料(這個材料的最大特點就是柔軟親膚)。這是消費者用手摸就能感覺到不一樣的地方,在業內尚屬首創。
為了這個新品,覃敘鈞在產品設計成熟、企業資源也足以支撐的情況下,權衡再三選擇了意大利某設備定制商,“確實只有這家的技術能做到我的要求——做紙尿褲,在設備上不領先,產品肯定也沒法領先”。
覃敘鈞同時還在儲備新材料武器。紙尿褲的柔軟和干爽,在現有的材料和結構上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但如果有超導流新材料,能夠快速把液體快速輸送到芯體的每一個部分,因為可以做到足夠薄,那么把紙尿褲整個都做成吸收材料就是可行的——沒有這種新材料,不能快速均勻導流的結果就是漏尿,把紙尿褲整個做成吸收材料也沒有意義。
“這個材料其實原來就有,只是不是我們這個行業應用的,而且因為應用環境嚴苛,價格比較貴。我正在想辦法把它改成適合我們行業應用的低成本材料。”覃敘鈞認為,材料科學,也是這個行業未來要拼的。
中國媽媽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恨鐵不成鋼
另一端是后端的觸達,包括品牌傳播、渠道建設以及面向消費者的服務。
“觸達”解決的其實是如何構建一個有魅力、可信賴的品牌形象。這正是國產品牌當前的短板。為什么覃敘鈞反而認為是機會?
不同于很多業內人抱怨消費者“崇洋媚外”,覃敘鈞認為,并非媽媽不愛國,而是消費者“支持國產”的愛國情懷被太多粗制濫造的國貨透支了信任,在“給孩子最好的”強烈愿望驅使下,他們只能恨鐵不成鋼地選擇外資品牌。
“中國被人交口稱贊的企業,不是沒有,只是不多。”華為手機當年也曾被詬病“山寨”,然而它最終靠過硬的產品和強大的企業精神贏得了尊重。在覃敘鈞看來,國產品牌的問題,不僅在產品層面的“術”,更在價值觀層面的“道”。不從根本上重拾用戶對企業的認同和信任,品牌基礎無從搭起。
而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正確的方法,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且,這需要時間。
覃敘鈞有足夠的耐心,“我不焦慮,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
作為倍康最大的產品人,很多發明專利、產品創新,都是首先由覃敘鈞提出創想,再交給專業團隊實現。而他的很多點子,其實是在飛機上想出來的。
覃敘鈞解釋,機艙上無人打擾,心思最為沉靜。每當此時,他的腦海就自動出現一個立體紙尿褲模型,開始模擬寶寶穿戴爬滾的各種姿態,以及媽媽護理寶寶穿脫的每一個步驟細節,從中反復思索如何優化。一有靈感,覃敘鈞就會拿出隨身的筆記本,畫出腦中圖景,回來趕緊交給他的博士團隊做相關實驗。
曾有人說,在目標尚未達成時,若你會感到焦慮,那驅動你做這件事的動力就是欲望。如果不會,那便是在憑理想前行。
覃敘鈞顯然是后者,“折騰出好產品”的過程本身,已經讓他十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