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玲
廣東省河源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廣東河源 517000
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敗血癥中的應用
黃 玲
廣東省河源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廣東河源 517000
目的在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應用降鈣素原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5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我院接收的敗血癥患兒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期入院無感染癥狀的新生兒50例作為對照組,在抗生素應用前、應用后1周檢測降鈣素原、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結果觀察組患兒PCT水平、WBC及CR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PCT陽性率、CRP陽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CT的敏感性、陽性預測值、特異性、陰性預測值均優于CRP; 觀察組恢復期CRP、PCT值均顯著降低,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結論血清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觀察中有重要價值,具有推廣價值。
應用;敗血癥;降鈣素原;新生兒
新生兒敗血癥導致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兒往往無特異的臨床癥狀,僅有嗜睡、拒奶、反應低下、發熱或體溫不升等表現,臨床上較難判斷。由于新生兒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系統尚不成熟,極易造成病情惡化,病死率高,因此早期快速明確診斷成為關鍵。臨床常用的檢測方法有C反應蛋白、血小板、紅細胞沉降率等,但因為上述指標的特異度、靈敏度較低,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降鈣素原(PCT)與細菌感染密切相關,認為可作為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敏感指標[1]。為此,本文通過資料回顧性分析,探討在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應用降鈣素原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5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我院接收的敗血癥患兒作為觀察組,其中女19例,男31例,日齡1~26d,平均(13.6±2.2)d,納入標準:均符合《新生兒敗血癥診療方案》中新生兒敗血癥診斷標準;血培養檢測均為陽性;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同時選取同期入院無感染癥狀的新生兒50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無羊水污染史;母孕晚期無感染性疾病;無胎膜早破史;血培養為陰性;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其中包括新生兒肺透明膜病12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8例,胃腸功能紊亂20例等,其中患兒日齡為1~28d,平均(13.8±2.5)d。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入選患兒在性別、日齡等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兒入院后,抗生素使用前、使用后一周按照要求抽靜脈血,CRP與WBC為EDTA-K2抗凝全血標本。PCT為干燥管無抗凝經4000r/min,離心10min血清標本。全血CRP采用高敏感干化學微粒增強型壓積校正免疫速率法,儀器芬蘭Quikread go。全血WBC用希森美康XE-50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進行檢測。血清PCT采用廣州萬孚飛測免疫熒光檢測儀檢測。
1.3 判定標準
PCT結果分為4個濃度梯度,即≥0.5ng/mL;<0.5ng/mL;≥2ng/mL;≥10ng/mL。 而針對3~30d新 生兒PCT參考 值 為<0.5ng/mL[2]。取CRP>8mg/L為陽性闕值;取WBC計數>20×109/L為陽性[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WBC計數、CRP及PCT水平比較
觀察組WBC計數、CRP及PCT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WBC計數、CRP及PCT水平比較(x ± s,n=50)
2.2 兩組WBC計數、CRP及PCT陽性率的比較
觀察組PCT陽性率、CRP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在WBC計數上比較,觀察組稍高于對照組,但無明顯差異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WBC計數、CRP及PCT的比較[n(%)]
2.3 PCT和CRP的敏感性、陽性預測值、特異性、陰性預測值比較
PCT的敏感性、陽性預測值、特異性、陰性預測值均優于CRP,其中陰性預測值、敏感性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3。
2.4 觀察組治療前、恢復期CRP及PCT值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PCT、CR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恢復期CRP、PCT值均顯著降低,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但仍稍高于對照組,見表4。

表3 PCT和CRP的敏感性、陽性預測值、特異性、陰性預測值比較

表4 觀察組治療前、恢復期CRP及PCT值比較(x ± s)
新生兒敗血癥是指新生兒的血液循環中進入細菌等病原體,并在其中生長、繁殖而造成全身性炎癥,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病因。該病的發病率占活產兒的0.1%~1.0%,且其發病率與出生體重有關,其中出生體重越低,則敗血癥的發病率越高[4-5]。新生兒敗血癥早期常缺乏特異性表現,因此探尋一個能早期、快捷、準確地反映該病的指標對早期干預,降低病死率尤為重要。傳統檢測指標,如WBC、血培養、ESR等,但以上指標的特異度和靈敏度有限,且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其中ESR和WBC變化受體的反應性影響較大,急性溶血、圍產期窒息、應激狀態、創傷、顱內出血等均能引起WBC的改變,血脂異常、重度貧血等可引起ESR改變[6]。血培養在診斷中存在很多的不便,如陽性率低、結果回報比較滯后,樣本易受到污染,假陰性及假陽性的現象時有發生等,故早期診斷意義較差。
超敏C反應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且由炎癥細胞因子介導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的敏感指標,其對惡性腫瘤、組織壞死、炎癥等的診斷及療效評判具有重要價值[7-8]。在機體急性組織損傷或炎癥后4 ~ 6h內,超敏C反應蛋白可迅速上升,36 ~ 50h內水平達到峰值,一般在機體感染后6 ~ 8h時就可以檢測,疾病恢復后又降至正常。但超敏C反應蛋白在分娩、窒息、組織損傷、抽搐、胎糞吸入、缺氧缺血性腦病等非細菌感染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升高[9-10]。因此,在對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診斷上,超敏C反應蛋白的靈敏度、特異度較差。降鈣素原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體,正常狀態下由甲狀腺細胞合成,分子量為13 000U,主要由116個氨基酸組成,半衰期為25 ~ 30h[11-12]。正常生理狀態下,降鈣素原在血漿內含量較少。當新生兒發生敗血癥及全身炎癥反應時,其可由肺和腸道組織的神經內分泌細胞、淋巴細胞,肝臟中的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等甲狀腺以外的組織大量產生。細菌內毒素是降鈣素原的唯一刺激因子,細菌感染時,降鈣素原可在患者體內急劇增高,2h后其在血漿中開始升高,在感染后6 ~ 8h可達到峰值,經抗生素治療后迅速下降。在細菌感染時,降鈣素原出現早于CRP,較WBC和CR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13-14]。并且在新生兒期,PCT不受缺氧、窒息引起的應激反應及母體內降鈣素原水平高低的影響,因此其對診斷新生兒敗血癥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及敏感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PCT水平、WBC及CR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PCT陽性率、CRP陽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PCT、CRP水平與新生兒敗血癥有一定關系。同時,PCT對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特異度、敏感度均優于PCR,這與李思袖等[15]研究成果相一致,表明PCT是新生兒敗血癥診斷的重要實驗室指標。此外,本研究中,經過有效抗生素治療后,PCT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表明PCT水平隨著患兒病情的好轉而明顯下降,因此,在新生兒敗血癥治療過程中,對PCT水平進行動態觀察可判斷療效,并指導臨床用藥。
綜上所述,血清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觀察中有重要價值,具有推廣價值。
[1]郝玲,任常軍,王炳輝,等.CD64、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3):216-218.
[2]孫東明,董巧麗,楊小巍,等.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9):2169-2170.
[3]周永賢,黃瑞玉,周才,等.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1,32(5):629-630.
[4]楊永朝.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及病情評估中的價值[J].山東醫藥,2011,51(43):91-92.
[5]朱麗坤,溫潔新.Hs-CRP與PCT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及病情評估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6):1002-1003.
[6]舒銘,王燕.血清降鈣素原及血清淀粉樣蛋白A在早期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14):2027-2029.
[7]馬勇,覃艷玲,李志等.降鈣素原(PCT)、hs-CRP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5):747-749.
[8]汪浩.SAA、CD64及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0):2111-2113.
[9]陸彩霞,王海蘭,李春娥,等.新生兒敗血癥患兒血清降鈣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變化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7):1016-1017.
[10]夏玉平.血清CRP、降鈣素原、血小板計數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J].遼寧醫學雜志,2016,30(3):26-27,42.
[11]常淑婷,李貴南,吳運芹,等.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3,20(4):411-413.
[12]陳新敏,羅紅權,雷萍,等.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8):2469-2470.
[13]呂菊紅,馬紅茹,李文君,等.PCT和CRP測定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4):463-465.
[14]吳延,周孟君.PCT聯合hs-CRP、WBC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性能評價[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5,17(5):430-434.
[15]李思袖,劉小乖,于淑群,等.降鈣素原和hs-CRP在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3):326-327,333.
Application of procalcitonin in neonatal sepsis
HUANG L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Heyuan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Heyuan 517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rocalcitonin in neonatal sepsis.Methods50 cases of sepsis patients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at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Procalcitoni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super C- reactive protein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ne-week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ResultsThe levels of PCT, WBC and CR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CT positive rate, and CRP posi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sensitiv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specific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PC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RP. The values of PCT and CRP in the recovery phase for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rior-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Serum procalcitonin has promotional valu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neonatal sepsis. It has the promotion value.
Application;Sepsis;Procalcitonin;Neonate
R722.131
B
2095-0616(2016)22-51-03
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