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群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廣東廣州 510430
臨床路徑在躁狂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黃昌群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廣東廣州 510430
目的探討在躁狂抑郁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實施臨床路徑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41例躁狂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其入院接受治療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參照組21例和實驗組20例,兩組分別使用常規護理干預和臨床路徑干預。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價,并比較其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SAS、SDS評分均明顯少于參照組,且實驗組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少于參照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躁狂抑郁癥患者采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干預,不僅能改善其焦慮、抑郁情況,還能減少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促進其對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臨床路徑;躁狂抑郁癥;護理
躁狂抑郁癥屬精神科的多發病和常見病,患者常呈現躁狂與抑郁兩種狀態,主要以某一情緒為主反復發作或間歇性交替發作[1-2]。躁狂抑郁癥具有可緩解性和周期性,病情緩解后,患者的精神活動、行為等與正常人基本相同,但是發病時,就會出現情緒低落或突然情緒高漲的現象,對任何事物都失去興趣,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針對這一疾病,臨床常對患者采取藥物治療,但是在治療期間,患者常會產生無病就醫的錯覺,導致其治療依從性較差[3-4]。除有效的治療措施外,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也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本研究主要對躁狂抑郁癥患者分別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和臨床路徑干預,并對其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為日后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依據。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躁狂抑郁癥患者中選擇41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其入院就醫時間將41例患者分為參照組21例,就醫時間為2014年12月~2015年5月。實驗組20例,就醫時間為2015年6~12月。參照組中的男女患者比例為11∶10,年齡19~65歲,平均(38.2±2.6)歲,病程2~11年,平均(5.6±1.2)年;疾病類型:單相6例,雙相15例。實驗組中的男女患者比例為11∶9,年齡18~59歲,平均(35.1±2.5)歲,病程1.5~13年,平均(6.69±1.43)年;疾病類型:單相7例,雙相13例。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疾病類型等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定期對患者的病房進行巡視、觀察其病情的變化情況、將疾病的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宣教、定時提醒患者服用藥物。對實驗組患者實施臨床路徑干預,該干預措施主要包括成立臨床路徑小組、制訂方案、實施方案等,具體方法如下:(1)成立臨床路徑小組:選取若干名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的醫護人員組建小組(1名主治醫生、2名護士和相關科室人員),對小組成員進行系統的培訓,使其具備專業的護理知識。對本組20例躁狂抑郁癥患者的姓名、住院時間、家庭地址、病情、家屬聯系方式等一般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并建立個人檔案。(2)制訂方案:主治醫生和責任護士對患者的既往病史、病情變化情況等進行評估分析,為其制訂具有針對性的臨床路徑方案。方案內容包括入院指導、心理護理、用藥護理、運動護理、飲食護理、出院指導等。病情變化情況的分析可從情境因素和病理、生理因素展開,其中,情境因素包括患者預感會失去或已喪失重要的親朋好友、是否處于具有威脅性的環境中、是否對環境不能適應等;病理、生理因素包括患者是否存在莽撞、興奮、自殺傾向、情緒高漲、抑郁、自卑、厭世等不良情緒。(3)實施方案:①入院指導:在患者入院時將臨床路徑的流程對其進行介紹,告知治療以及日常護理的方法和所要達到的目標,令患者對治療與護理方案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進而提高其在治療、護理中的配合程度。為減少患者對治療環境的陌生感,護理人員可將科室的相關情況對其進行講解。同時,在患者進行腦電圖、經顱多普勒、生化20項等常規檢查時,將檢查需要注意的問題對其進行講解。②心理護理:入院1周內,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站在患者的角度關心、尊重和理解患者,鼓勵其傾訴自身的感受,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在其癥狀高峰期不可實施過多的心理護理干預。若發現患者存在自殺、沖動、自傷等行為,則需對患者進行適當的行為限制,必要時遵醫囑予保護性約束,并加強對該類患者的巡視,同時采取科學的心理疏導。每日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估,以判斷護理目的是否已達到,可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對臨床路徑進行調整。將患者病情的好轉情況對其及家屬進行說明,使其產生戰勝疾病的信心,進而在治療過程中保持積極、配合的態度,更有利于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開展。③用藥護理:躁狂抑郁癥患者通常會存在服藥依從性差的情況,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正常人,無需進行藥物治療。此時,護理人員應先將藥物的作用機制、服藥后的好處等對患者進行說明,還可與患者家屬溝通,請家屬一同對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監督。④運動護理:適量的運動能夠幫助患者增強體質,護理人員可定時組織同一病房內的躁狂抑郁癥患者到室外進行集體運動,如慢跑、打羽毛球、四肢伸展運動等,既能使其身體得到鍛煉,促進血液循環,又能呼吸新鮮空氣,令患者的心境明朗。⑤飲食護理:在日常飲食中,護理人員需提醒家屬,躁狂抑郁癥患者的飲食應以富含膳食纖維和營養物質的食物為主,同時患者每日還需補充充足的水分,使其機體抵抗力獲得增強。⑥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需對其進行康復指導,將藥物的服用方法和管理方法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提醒患者定期回院復診,囑咐患者生活作息和飲食上要保持規律性,養成良好的習慣,鼓勵患者積極參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以使其多交朋友、適應社會。
1.3 觀察指標
(1)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5]、抑郁自評量表(SDS)[6]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價。若SAS評分超過50分,則可判斷為焦慮;若SDS評分超過53分,則可判斷為抑郁,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2)觀察并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同時,請患者或其家屬填寫自制的滿意度評價表,該表內容主要是針對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的工作表現、工作能力、服務態度等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就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均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間的SAS、SDS評分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SAS評分超過50分,SDS評分超過53分,說明2組患者均存在焦慮、抑郁情緒。護理后,兩組的SAS、SDS評分均比護理前減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實驗組的減少幅度較參照組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x ± s,分)
2.2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滿意度評分比較
經過護理,兩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滿意度評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x ± s)
目前,由于處于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社會環境中,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產生心理疾病,若其心理壓力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將有可能發展為躁狂抑郁癥[7-8]。由于該疾病的發病時間呈現間歇性,使得患者對自身的病情未能產生足夠的重視,進而常出現不按時按量服藥的情況,令病情反復發作,難以痊愈[9-10]。護理工作在躁狂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改變患者服藥依從性差的情況,還能夠促進其身心健康,對患者的病情好轉以及日后的生活、工作均具有積極意義。
臨床路徑是由醫院內的一組專業技術成員,根據疾病的診斷、病情變化而制訂的一種治療護理模式,按照臨床路徑的標準化護理流程,讓患者從住院到出院均能按照此模式來接受具有針對性與個性化的護理[11-12]。本研究中,分別對2組躁狂抑郁癥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和臨床路徑干預,臨床路徑主要分為成立小組、制訂方案和實施方案三個步驟,具體干預措施有入院指導、心理護理、用藥護理、運動護理、飲食護理、出院指導。結果表明,兩種干預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但護理后實驗組的SAS、SDS評分均較參照組低(P<0.05),說明實驗組的干預措施在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上效果更為顯著,此研究結果與黃雅琴等[13-14]的研究結果相似。此外,由于臨床路徑更具科學性與針對性,令躁狂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更為嚴謹。入院指導可增加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熟悉感,令其清楚自身所處的環境以及每天需要進行檢查的身體項目,從而提高其對醫護工作的配合度。心理護理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還能促進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令其護理滿意度獲得提高[15-16]。本次研究中,參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為(83.17±2.11)分,明顯少于實驗組的(94.87±1.84)分,組間差異顯著(P<0.05)。而用藥護理能夠對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監督,使其認識到按時按量的服藥的重要性,從而促進治療依從率的提高,只有遵循醫囑服用藥物才可使病情獲得改進而快速恢復健康。病情的快速恢復也有利于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從而減少住院費用,減輕患者的家庭經濟負擔。本文中,參照組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多于實驗組,其護理滿意度評分少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運動護理與飲食護理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習慣,令其身體抵抗力獲得增強,而出院指導則將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令其出院后也能保持良好的用藥與飲食習慣等。
綜上所述,對躁狂抑郁癥患者實施臨床路徑在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的同時,還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促進護患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臨床應大力推廣。
[1]丁德正.丁德正論治躁狂抑郁性精神癥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15,58(5):947-949.
[2]王玉燕.女性躁狂抑郁癥患者護理中臨床路徑的應用價值[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5,2(1):106-107.
[3]Keming Gao, 方芳,Joseph R,等.雙相障礙躁狂發作和抑郁發作及維持藥物治療的證據及應用[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6,49(1):58-61.
[4]趙建萍,王萌.臨床路徑在躁狂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J].青島醫藥衛生,2014,46(4):313-314.
[5]Ekers D,Murphy R,Archer J,et al.Nurse-delivered collaborative care for depression and long-term physical condi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3,149(1):14-22.
[6]王菲.躁狂抑郁癥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療效[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20):):127-128.
[7]周曉麗.臨床護理路徑在躁狂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3):229-230.
[8]楊招添.臨床護理路徑在躁狂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處方藥,2015,12(1):):112-113.
[9]邱秀英.躁狂抑郁癥患者臨床路徑護理的應用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6):):128-129.
[10]Pearson MJ,Burlingame GM.Cognitive Approaches to Group Therapy:Prevention of Relapse in Major Depressive and Bipolar Disord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oup psychotherapy,2013,63(2):303-309.
[11]黃秀霞.躁狂抑郁癥護理中臨床路徑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273.
[12]李明子.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61.
[13]黃雅琴.躁狂抑郁癥患者應用臨床路徑的護理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6):913-914.
[14]朱蘭英.臨床路徑式健康教育在躁狂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1):135-137.
[15]胡春碧.臨床護理路徑在住院躁狂抑郁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意義[J].醫藥前沿,2016,6(1):235-236.
[16]潘哲毅,徐利民,陳國軍.論臨床路徑理論,實施及其意義[J].醫院管理論壇,2013,30(30):29-32.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manic depression care
HUANG Changqun
Guangzhou City Civil Affairs Bureau Mental Hospital,Guangzhou 51043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manic depression.Methods41 patients with manic depression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hospital treatment,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1 case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20 cases,and the two groups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clinical path respectively.The degree of anxiety,depression of the two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were evaluated.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hospital expens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were compared.ResultsBefore the nursing,SAS,SD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P>0.05).After the nursing, SAS and SDS scor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hospital cos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satisfaction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manic depress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ir anxiety,depression, also can reduce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hospital costs,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satisfaction,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Clinical pathway;Manic depression;Nursing
R473.74
B
2095-0616(2016)22-109-03
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