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元年紀事

2016年在紛繁與更新、創造與突破中一箭而去,值得稱道與珍藏、盤點與總結、討論與研究的事件太多。在建設領域中,最值得記入史冊的事件是,中國正式揭開了特色小鎮建設的帷幕。
可以說,2016年是中國特色小鎮建設的元年:這一年,住建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共同表態,將出臺金融政策支持特色小鎮,消息在全國范圍內激蕩起水花;這一年,三部委聯合發聲,到2020年,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這一年,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中國特色小鎮名單(127個鎮)……一鎮一世界,一鎮一產業,一鎮一情懷。
在國家政策的提倡下,中國掀起了小鎮建設的高潮,各省紛紛做出規劃,計劃在五年至十年內,將建設成千上萬個特色小鎮。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小鎮話題在沉寂多年后突然升溫了。在一片摩拳擦掌、熱火朝天的氛圍中,我們也有必要進行一些冷思考:關于建設特色小鎮,我們做好準備了嗎?如何進行傳承與創新,特色小鎮建設中如何體現文化自信、自覺和自尊?怎樣的小鎮,才是有特色的?文化小鎮與綠色小鎮、智慧小鎮、產業小鎮如何融合?
從歷史的角度看,小鎮是從土地中自然生長出來的鄉村中心。30多年前,從小鎮上走出了中國鄉村工業。如今,小鎮將是人口、產業和文化聚集地的升級換代版,也是個性產業和居住的搖籃,正在“講述”21世紀的中國故事。村落是中國文化的根底,小鎮是傳統文化的核心載體,也是地方特色經濟的產業爆發點。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說,小城鎮具有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農民就近就地城鎮化的重要作用,具有綠色發展的優勢,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小城鎮存在人口承載力低、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特色、城鎮布局不合理等四個方面的主要矛盾。
小鎮有一個完全不同于城市和農村的自然生態、產業生態和文化生態,有待我們做出一個求是的解讀。特色小鎮應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身份認同度高,有著與所依托的大城市完全不同的標示性風格。有兩種類型的特色小鎮將是富有生命力的:一種是傳承歷史的,另一種是創新未來的。尋找具有地方特色和經濟發展潛力的產業并不難,難在能夠與地方文化有機融合發展。若能真正把文化作為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那么,特色小鎮所提倡的宜居、人文、環保、可持續等理想化發展目標自然就容易成為現實。中國疆域遼闊,完全可以做到一鎮一品,精彩紛呈。
關于特色小鎮建設,各方都在觀望中,莫衷一是,探討是最理智的姿態。因此,在2016年收官之月,特奉上有關特色小鎮的專題,期望各方專家觀點對讀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