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 王晨宇 張軍杰 陳江濤 姚坤厚 馬萬里

【摘要】 目的 研究治療膽道術后膽管狹窄內鏡與開腹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100例腸道內科手術后膽管狹窄患者, 接受開腹手術治療(對照組)及內鏡手術治療(探究組)患者各50例,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2.00%, 探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8.00%,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過內鏡手術治療效果更優, 可以降低手術創傷, 改善手術效果, 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具有創傷小、恢復快、預后佳等優點。
【關鍵詞】 開腹手術;內鏡手術;膽管狹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023
膽管狹窄是一種由于進行膽道手術主要因素為患者存在膽管結石、膽管感染或者存在炎癥, 而產生的膽管纖維組織增生而導致的疾病。膽管狹窄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長期積累則會導致患者體內的膽汁排出受到阻礙, 導致其膽管內部膽道壓力增加, 大量的膽汁長時間淤積, 從而引發多種并發癥[1]。目前開腹手術是治療膽管狹窄的一種常用手段, 但是這種手術方式存在創傷性大, 易引發術后并發癥等手術治療的弊端。最近幾年內醫學水平迅速的發展, 相關的手術設備也在不斷的進步和完善, 內鏡手術的治療效果逐漸的提高。本次本院為探究和分析對比膽道術后膽管狹窄內鏡與開腹手術所取得的臨床效果特選取病例進行如下探究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本院100例腸道內科手術后膽管狹窄患者, 接受開腹手術治療(對照組)及內鏡手術治療(探究組)患者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 女23例, 年齡31~72歲, 平均年齡(48.9±8.3)歲;探究組男26例, 女24例, 年齡30~71歲, 平均年齡(50.2±8.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 手術前首先探查并觀察患者膽道狹窄的具體部位, 明確狹窄的范圍和手術的術野情況[2]。然后選擇確定手術方式, 通過膽管成形修補術、膽腸吻合術或者對端吻合術加以手術治療。然后依照患者的手術適應證及手術操作要求明確手術過程中膽管擴張的程度。最后膽道狹窄位置瘢痕的徹底性清除, 修復和重建患者膽道。探究組:在手術進行之前通過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檢查明確患者膽道狹窄部位、狹窄范圍和狹窄部位的形態[3]。對患者的膽道狹窄部位采用導絲穿行, 如果導絲沒有通過, 則行肝膽道造影, 同時結合導絲反向技術, 在患者膽道的狹窄位置處做一柱狀氣囊和擴充的探條。放置適量的內撐支架, 然后選擇內鏡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EST)或者是乳頭球囊擴張術, 將患者膽管結石和膽泥進行徹底性的清除[4]。
1. 3 療效評價標準[5] 顯效:患者的各臨床表現完全消失, 僅在偶爾的時候會感覺有些輕微的不適;有效:治療后患者雖然仍存在輕微炎癥, 但對患者的正常日常生活和工作不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可以使用保守的治療手段有效抑制病情發展;無效:患者的各臨床表現沒有任何的好轉, 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需要重新接受手術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72.00%, 探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8.00%,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膽管狹窄是一種瘢痕性狹窄, 導致患者患病的因素主要有兩種, 其中一種是因為患者的膽管受到了一定的損傷或者是由于復發性膽管炎所致。另一種因素是因為受到了外部損傷刺激或者膽管炎癥等問題刺激所致產生[6]。患者患病后其膽管壁纖維組織產生了增生、管壁逐漸的變厚、膽管的內腔逐漸變小, 最終形成膽道縮窄。膽管狹窄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長期積累則會導致患者體內的膽汁排出受到阻礙, 導致其膽管內部膽道壓力增加, 大量的膽汁長時間淤積, 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膽管結石、膽管炎[7]。
本次探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72.00%, 而探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8.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和索俊理[2]的探究討論結果相一致。提示了:相比于開腹手術, 內鏡手術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可以減小手術創傷, 提高手術效果。多數報道顯示:目前開腹手術治療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是治療后容易產生膽道損傷, 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或是導致產生其他并發癥, 除此之外, 手術的操作難度較高、安全性較差, 術后易復發。而內鏡手術的應用可以克服以上弊端, 大大減輕了手術的痛苦, 使得患者能夠在短時間快速康復。目前, 內鏡手術已經作為一種最為有效的治療膽道狹窄的微創手術手段。其手術治療的主要機制是通過使用支架將狹窄膽管內撐, 實現將膽道管狹窄部位撐起和擴張的效果, 使得病變部位明顯改善、預防瘢痕組織的增生[8]。內鏡手術手術的創傷性明顯小于開腹手術, 且手術的預后更佳。但是在手術時需要注意:給予手術治療之前, 首先和患者溝通和交流, 爭取患者的積極配合, 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綜上所述, 經過內鏡手術治療效果更優, 可以降低手術創傷, 改善手術效果, 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并且可以有效預防患者的病情復發, 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李文國. 膽道術后膽管狹窄內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比較.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14, 5(11):158-159.
[2] 索俊理. 應用內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道手術后膽管狹窄的療效對比. 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0(2):283-284.
[3] 李汛, 張輝, 周文策, 等. 內鏡治療膽道術后良性膽管狹窄的臨床療效.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2, 11(5):430-432.
[4] 李建軍, 盧榜裕, 蔡小勇, 等. 腹腔鏡膽道修復重建術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膽管損傷. 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3, 6(2):10-15.
[5] 安東均, 鄭曉燕, 張成, 等. 內鏡聯合手術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膽管損傷.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4, 26(4):330-332.
[6] 孫世波, 孫立輝, 宿華威,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膽道并發癥的預防及治療(附9例報告).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0, 15(10): 771-774.
[7] 李春明, 胡鳳麗, 禹宏, 等. 十二指腸鏡聯合腹腔鏡在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治療中的作用. 中國內鏡雜志, 2009, 15(10):1092-1093.
[8] 利民, 邱培才, 章曉路,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常見并發癥的內鏡治療體會.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1, 31(3):394-395.
[收稿日期: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