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建 李芳 翟波 王鵬高 石磊 楊房 董向陽 崔亞洲 陳振良 于文波
【摘要】 目的 右腋下小切口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法洛四聯癥可行性。方法 79例法洛四聯癥患兒, 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體外循環下行心內直視手術, 術前均行心臟彩超檢查, 其中單純法絡四聯癥35例, 法絡四聯癥合并其他畸形44例, 本組均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下行法洛四聯癥根治術, 觀察手術結果。結果 本組患兒手術平均時間(65.9±11.4)min, 術后胸腔引流管一般在2~5 d拔除。全組死亡1例, 因左心發育不良、術后低心排死亡。二次開胸止血1例, 右側氣胸5例, 合并肺炎4例, 切口愈合不良2例, 清創縫合, 均經治療后痊愈出院。隨訪3~36個月, 78例恢復良好, 切口愈合良好, 瘢痕較小, 無胸骨畸形, 復查心臟彩超情況均較好。結論 右腋下小切口可完成法洛四聯癥手術治療, 不但創傷小、恢復快、切口美觀, 也是較安全的手術方法,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臟病;法洛四聯癥 ;手術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054
右腋下小切口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美觀等優點。大多數只限于開展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等較輕的先天性心臟病治療。發紺型法洛四聯癥行右腋下小切口手術治療少之又少, 本研究對79例患兒行右腋下小切口手術治療法洛四聯癥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05年7月~2015年5月, 79例法洛四聯癥患兒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體外循環下行心內直視手術, 其中男43例, 女36例, 年齡5~75個月, 平均年齡(25.6±15.7)個月;體重5.3~31.8 kg, 平均體重(12.5.3±6.5)kg, 術前均行心臟彩超檢查, 其中單純法絡四聯癥35例, 法絡四聯癥合并其他畸形44例。
1. 2 手術方法 本組患兒均左側臥位、右腋下弧形切口, 第4肋間進胸, 將右側肺部向后牽壓, 右側膈神經前2 cm切開心包并懸吊。常規建立體外循環, 切開右房壁, 探查室缺大小、位置。用滌綸片或自體心包片5/0滑線連續修補室缺。切口右室流出道, 將增生肥厚的心肌修剪, 根據狹窄情況適當的補片, 本組手術一共有46例單純右室流出道加寬補片。有33例夸環補片, 均用自體心包片。伴有動脈導管術中結扎或縫扎, 復跳后5/0滑線連續縫合右房切口。停體外循環, 魚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腋后線第7肋間置引流管一根。
2 結果
本組患兒手術時間平均(65.9±11.4)min, 術后胸腔引流管一般在2~5 d拔除。全組死亡1例, 因左心發育不良、術后低心排死亡。二次開胸止血1例, 右側氣胸5例, 合并肺炎4例, 切口愈合不良2例, 清創縫合, 78例均經治療后痊愈出院。隨訪3~36個月, 患兒恢復良好, 切口愈合良好, 瘢痕較小, 無胸骨畸形, 復查心臟彩超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均為2.5 m/L, 患兒活動量無異常。
3 討論
右腋下小切口手術逐步各大醫院相繼開展, 以創傷小、痛苦小[1]、美觀逐漸受到醫生和患兒家長的青睞, 尤其是對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手術治療。右腋下小切口治療法洛四聯癥較少, 曾有少量報道[2]。臨床醫生不斷對右腋下切口進行研究, 也在逐漸開展右腋下切口行肺動脈瓣狹窄疏通、左肺動脈狹窄的矯治, 目前已經對法洛四聯癥行右腋下切口開展了很多。腋下弧形小切口, 切開皮膚到肌層后要沿著肋間的走行切開肌層, 前面到胸大肌外緣為好, 向后可以延伸至腋下皮膚切口的長度, 這樣不會破壞胸大肌[3], 前置不能越過胸廓內動脈, 后側可延長些, 避免胸膜過緊, 切口充分后, 用2個小胸撐將切口上下、前后各撐開。本組右腋下小切口長約5 cm左右, 無需劈開胸骨, 不會破壞胸骨的穩定性。再將右肺向后牽壓, 將胸腺摘除, 在右側膈神經前2 cm縱向切開心包并懸吊牽拉, 縫合兩針主動脈插管的荷包, 在建立體外循環中一定要輕柔, 避免過度刺激引起缺氧, 先將主動脈及上腔靜脈插管建立體外循環后, 再進行其他操作。
其中有69例從三尖瓣口修補室間隔缺損, 10例室缺膜周到干下, 三尖瓣口暴露室缺困難, 切開右室流出道修補室間隔缺損, 55例用自體心包片修補室缺, 24例用滌綸片修補。室缺修補后疏通流出道, 術中用5×12滌綸線單針在要切開的右室流出道處, 懸吊兩針, 在兩針之間切開, 在心臟停跳松弛下用懸吊針較易將右室流出道及肺動脈牽拉出來, 合并有動脈導管未閉的先分離、結扎或切斷縫合, 肺動脈及瓣環狹窄的將其右室流出道至左肺動脈切開。將右室流出道異常肌束減除, 用固定好的自體心包片加寬補片右室流出道及肺動脈, 為了更好地暴露出肺動脈, 縫合時將主動脈的灌注針暫時拔出, 切開的肺動脈兩邊緣, 用5×12滌綸線單針向兩側牽引, 這樣大部分肺動脈及左肺動脈暴露較好。要從切開左肺動脈最遠端沿著肺動脈切開緣向主刀緣的方向縫合, 再縫合第一助手一側肺動脈緣。這時第二助手左手用小拉鉤向膈面牽拉切開的右室流出道, 右手拿吸引器放置切開的肺動脈處吸引肺動脈回血。在加寬補片過程中一定要盡量縫合嚴密, 減少此處出血, 心臟復跳后有出血, 加針很困難, 這點很重要。在縫合時要選擇6/0 Prolene小針線, 縫合針距小、均勻, 助手拉線均勻適度, 縫合心包片杜絕形成貓耳朵, 減輕對心包片的牽拉而增大針眼。在加寬補片縫合肺動脈口后, 探子探查瓣口寬度時要適度, 防止張力過大增大針眼或撕破針眼處而引起出血, 縫合完畢復跳后, 探查右室流出道加寬補片處有無明顯出血, 如有, 可進一步加針縫合。調整停循環后, 再次探查補片處有無出血, 如有明顯的出血可以考慮再次加針, 但風險較大, 加針時注意補片的受力情況[4, 5], 不要過度牽拉而引起大出血。如出現大出血考慮轉機輔助下再次縫合, 如有小的滲血, 考慮給予止血紗布壓迫、魚精蛋白中和肝素, 大部分會有好轉。
綜上所述, 右腋下小切口較傳統的正中切口創傷小、美觀、術后胸液少、利于護理等優點, 切口感染的幾率小, 減少了住院時間, 值得臨床應用, 也改變了正中切口對患兒今后的心理影響。本組中對跨環補片的病例稍偏少, 在今后的臨床中需不斷總結。
參考文獻
[1] 胡成壽.臨床微創心臟外科技術.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 2005:5.
[2] Pretre R, Kadner A, Dave H, et al. Right a xillaryincision:a cosmetically superior approach to repair a wide range of congenital cardiac defects.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5, 130(8):277-281.
[3] 王東進, 吳清玉, 楊秀濱, 等.右腋下直切口在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中應用.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07, 14(6): 468-470.
[4] 張德奎, 單清華, 樊鍵, 等.右腋下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與胸骨正中切口的對比研究.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06, 23(2): 250-251.
[5] Hagl C, Stock U, Haverich A, et 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minimally inva sive techniques in pediatric cardiac surgery:is a full sternotomy always a necessity. Chest, 2001, 119(2):622-627.
[收稿日期:2015-09-25]